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凯特·肖邦的“不物于物”——《觉醒》新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志景 万雪梅 《海外英语》 2021年第6期18-19,29,共3页
总体而言,凯特·肖邦的《觉醒》研究已呈多角度,且基本对其女主人公爱德娜持肯定态度。而本文从中国庄子的“不物于物”视角出发,认为爱德娜不值得仿效,而肖邦本人可为“不物于物”的典范。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爱德娜被情绪所役使... 总体而言,凯特·肖邦的《觉醒》研究已呈多角度,且基本对其女主人公爱德娜持肯定态度。而本文从中国庄子的“不物于物”视角出发,认为爱德娜不值得仿效,而肖邦本人可为“不物于物”的典范。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爱德娜被情绪所役使,可谓是位“情绪奴隶”;其次,从家庭和社会层面来说,她为情绪所左右,并没有承担好相应的家庭与社会责任;最后,借助“作者意图在场”理论,联系肖邦生平创作,认为作者本人有“不物于物”的意图与行动,这对重新理解西方经典作品《觉醒》、重塑新形势下的物质观、婚恋观等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觉醒》 “不物于物” “作者意图在场” 情绪奴隶
下载PDF
《庄子》外杂篇安“命”思想论析
2
作者 兰辉耀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4-69,共6页
《庄子》外杂篇对如何安"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认为在"安其性命之情"和"任其性命之情"之余,更当采取"不物于物"的具体策略,以使自己在保有性命情愫的基础上实现"命"的最大价值,即&qu... 《庄子》外杂篇对如何安"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认为在"安其性命之情"和"任其性命之情"之余,更当采取"不物于物"的具体策略,以使自己在保有性命情愫的基础上实现"命"的最大价值,即"终其天年"。"不物于物"的具体策略主要体现在"重生则利轻"、"不愿仕"、"不兴名"等方面,即轻视利益、不愿做官、拒绝名誉是使个体不被外物所役,即"不物于物"的具体对策。此安"命"哲学对于当今世人生命的安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外杂篇 安“命” “不物于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