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言”究竟何言——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庄子的方法论问题
1
作者 储昭华 幸玉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77,98,共10页
领悟庄子的"不言"之言,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庄子,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整体视域中把握庄子思想何由而起、为何而发,而破译其言究竟何指;辨察庄子思想的不同层面之分,区别不同层面的含义,把握其相互关系;追... 领悟庄子的"不言"之言,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庄子,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整体视域中把握庄子思想何由而起、为何而发,而破译其言究竟何指;辨察庄子思想的不同层面之分,区别不同层面的含义,把握其相互关系;追溯并理清庄子思想中各种矛盾张力的根源、脉络及其所蕴含的发展趋向。同时,对解庄中的某些理论争论和失误,从方法论上看应认识到,既然矛盾贯穿于庄子整个思想之中,那么也就意味着,任何一种解释理路,都注定不可能完全涵盖《庄子》的全部文本,都会有例外的、难以解释甚至相反的文本内容。这是所有关于复杂文本的解释都必然会遇到的难题或风险。哲学解释尤为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不言”之言 政治哲学 先秦诸子 整体视域
下载PDF
王阳明“直言”“谨言”与“不言”的为官艺术
2
作者 闫海青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5-37,共3页
官员的言论基本能反映他们的从政理念、政治立场,当然,我们也要具体考察官员的政治实践和具体行为。对于主张“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来说,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行中体察他的为官之道、从政之德。
关键词 王阳明 “不言” “直言” 艺术 从政理念 政治立场 政治实践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谈教学中的“言”与“不言”
3
作者 徐岚 《职业》 2012年第5期164-166,共3页
在一次通过创意卖场活动使学生感悟体现个人价值元素为教学目标的公开课中,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了行为导向法,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再结合老师的引导,师生共同探讨,充分体现个人价值要素。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不言” “言” 以学生为主体 个人价值 行为导向法 价值要素 公开课
下载PDF
教育的“不言”与“无为”
4
作者 严必友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8年第6期111-112,共2页
不久前,看到易中天教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教育就是无为而治》.易教授有一个独生女儿易海贝,从小到大都成绩优异,在就读同济大学期间,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
关键词 “无为” “不言” 教育 无为而治 同济大学 易中天 奖学金 文章
下载PDF
知而“不言”,言而“不尽”——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得
5
作者 王长勇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24期13-14,共2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有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留给学生更多主动求知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促使学生主动求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知而“不言” 言而“不尽” 主动求知
下载PDF
一切尽在“不言”中——浅谈高考现代文阅读
6
作者 吴昊 《教师》 2011年第31期22-23,共2页
高中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是高考战场的必争之题。但一直是学生做题的“瓶颈”,是考试中的“拦路虎”。考生普遍得分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试题题干审查不清,研读不深,理解不透,往往浮光掠影就下笔答题,所以答得不全,甚而答非... 高中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是高考战场的必争之题。但一直是学生做题的“瓶颈”,是考试中的“拦路虎”。考生普遍得分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试题题干审查不清,研读不深,理解不透,往往浮光掠影就下笔答题,所以答得不全,甚而答非所问。笔者试就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审题提出几点看法,希望对考生略有帮助。 现代文阅读题,关键在于准确审题。抓住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题 高考语文 “不言” 语文试卷 答非所问 审题 考生 题干
下载PDF
语文教学内外的“言”与“不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别思
7
作者 张隋全 《语文月刊》 2010年第3期26-27,共2页
选入高中语文课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篇什。该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畅谈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予以评价,对弟子们加以引导的经过。以往在解读这篇课... 选入高中语文课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篇什。该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畅谈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予以评价,对弟子们加以引导的经过。以往在解读这篇课文时,对孔子大多是赞美的,然而细味其中的细节,笔者认为,孔子的这一次对话式的教学很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不言” 子路 曾皙 孔子教育思想 “言” 语文课程 《论语》
原文传递
老子“不言之教”的隐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老子的思想是博大、深邃的。《老子》关于教育的论述也是发人深省的。其中"不言之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性教育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体系可以包括"道法自然"的教育规律;"起于累土"的教学原则;"无弃人&qu... 老子的思想是博大、深邃的。《老子》关于教育的论述也是发人深省的。其中"不言之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性教育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体系可以包括"道法自然"的教育规律;"起于累土"的教学原则;"无弃人"的师生关系;"以身观身"的自我检测。这四方面对于我们在教育中按规律办事、教学循序渐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关注细节,及时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思想的育人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隐性教育 “不言之教”
下载PDF
守柔·知足·浑心——从价值之维再论老子“不言之教”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洪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道法自然",老子之"教"由修此"法自然"之道而成。此"教"因"道"不可道而"不言",亦因着"弱也者,道之用也"而以"守柔""不争"为旨归。世间人... "道法自然",老子之"教"由修此"法自然"之道而成。此"教"因"道"不可道而"不言",亦因着"弱也者,道之用也"而以"守柔""不争"为旨归。世间人多为名利所诱,其对权势的争夺是因为拥有权势的"强"者可以借此攫取更多,而那些对于名利的获取能够有所节制因而"少私寡欲"者便因为"不争"而显得"柔弱"。就此而言",不争"而"柔弱"说到底是由于"不欲"而"知足"。故老子的"不言之教"在根柢处是"知足"而"不欲"之教。同是为了消除"文敝"而设道以立教,以"质"与"文"的配称相应为宗趣的孔子之教推重"质"又倡导"博学于文",老子之教却因任自然而唯"朴"是从。"名""言"使人得以对原本浑然一体的世界条分缕析,而老子的"不言之教"则要化导人们由炫人耳目于"五色""五音""五味"的纷纭世界重归于朴一,老子"不言之教"的"浑心"本身即构成了此教化的一重内涵"。守柔""知足""浑心"三者实互为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不言之教” 守柔 知足 浑心
下载PDF
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老子教育之道的现代智慧
10
作者 崔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0-50,共1页
《道德经》第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其中“不言之教”的力量,普天下很少有能赶上它了。“不言”,不是“不说教”,而是“不言不需之言,言所需之言... 《道德经》第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其中“不言之教”的力量,普天下很少有能赶上它了。“不言”,不是“不说教”,而是“不言不需之言,言所需之言”,即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只有“不言之教”,方能达到“无为之益”。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子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充满了现代教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言之教” 教育智慧 无为 现代 老子 《道德经》 “不言” 课程理念
下载PDF
大美不言 读庄偶拾之五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伟 《科学文化评论》 201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不言”、“不议”、“不说”表达了一种崇尚沉默的境界。
关键词 大美 《知北游》 “不言” 天地 庄子 四时 万物
下载PDF
庄子“不言之教”思想的语文教育镜鉴
12
作者 赵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3,共4页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生却收获甚微;学生很努力学习语文知识,但在能力的提升上却收获不大;许多语言文学的知识、思想,由于说不清的理由难以在师生之间进行明确的交流,使得语文学习处于尴...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生却收获甚微;学生很努力学习语文知识,但在能力的提升上却收获不大;许多语言文学的知识、思想,由于说不清的理由难以在师生之间进行明确的交流,使得语文学习处于尴尬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言之教” 语文教育 镜鉴 庄子 语文知识 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学
下载PDF
论“不言之教”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旭明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3期27-29,共3页
儒、道两家都重视“不言之教”。通过分析儒、道两家的典籍不难发现:从教学内容看,“不言之教”强调“道”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教学方法看,“不言之教”强调“体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不言之教”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一教育思... 儒、道两家都重视“不言之教”。通过分析儒、道两家的典籍不难发现:从教学内容看,“不言之教”强调“道”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教学方法看,“不言之教”强调“体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不言之教”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急功近利的教学现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 “不言之教” 儒家 道家 中国
下载PDF
老子“不言之教”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淼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6-11,共6页
"不言之教"是老子道德教化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依托于老子的天道观和人性论,在内涵上从"自然之教""希言之教"到"身教"层层递进,在特征上以"道"为本,强调"以身观身&qu... "不言之教"是老子道德教化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依托于老子的天道观和人性论,在内涵上从"自然之教""希言之教"到"身教"层层递进,在特征上以"道"为本,强调"以身观身",同时也注重受教育者的"无为自化",是对个人主体意识和自由发展的尊重和认同。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老子"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而且能够促进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身教"示范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加内隐、间接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实效性和人文关怀,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不言之教”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不言之教”
15
作者 赵畅 《前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59,共1页
读史看到一则故事:战国名将吴起,有一次见一名士卒腿上生了毒疮,二话不说,亲自用嘴给他吸出脓血。知道此事的人无不称颂。
关键词 “不言之教” 干部 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
16
作者 白岩松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年第14期62-62,共1页
目前中国已经面临着童年亲情缺失的巨大挑战。中国有六千万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是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一系列的悲剧都与此有关。有些城市里的父母因为工作忙,从小学起便把孩子送去住宿,只有周五才接回来。对此我也坚... 目前中国已经面临着童年亲情缺失的巨大挑战。中国有六千万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是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一系列的悲剧都与此有关。有些城市里的父母因为工作忙,从小学起便把孩子送去住宿,只有周五才接回来。对此我也坚决反对。我没有让我的孩子在学校住宿,也没有请保姆,所以我和妻子付出很多,但是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我没有让我的孩子在学校住宿,也没有请保姆,所以我和妻子付出很多,但是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我们每天都可以跟孩子交流,我们和孩子之间没有代沟,我儿子现在18岁了,他跟我们无话不谈。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每天同孩子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言之教” 白岩松 教育 成长过程 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 孩子 住宿
下载PDF
中职班主任如何运用“不言之教”的教育理念
17
作者 田文 《中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12期91-92,共2页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无论“好”“坏”,学生都会记忆一生。班主任要使学生受到“好”影响,“不言之教”的效仿教育尤为重要。“不言之教”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有效仿”“欲效仿”。
关键词 中职 班主任 “不言之教”
下载PDF
教育的化境——释读庄子的“不言之教”
18
作者 武海燕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43-44,共2页
月映万川,庄子以其独特的方式阐述了他对教育内涵的理解,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深化了教育的深度和厂度,其潜隐的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承。在此,笔者仅以一孔之见谈一谈庄子的“不言之教”。
关键词 “不言之教” 教育内涵 庄子 释读 化境 中国教育 教育思想 侧面
下载PDF
“自胜者强”与企业家的“无为”品格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荣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2,共5页
本文根据时代精神,对道家提出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系统地进行了新的诠释。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四不” “三宝” “上善若水” “大巧若拙” “不言之教” “九征”
下载PDF
浅析《老子》的道与言说之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晓慧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既用语言来显现,同时又被语言所遮蔽。老子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从道不可言,“强为之言”,发展到“正言若反”、“不言之教”,最终到解构已有的名言系统,走向了与言语相对的“静观”、“玄览”。
关键词 《老子》 言说 “不言之教” 核心范畴 老子哲学 思维方式 “道” 语言 静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