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入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1
《广西审计》 1999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名胜古迹 古建筑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亚洲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的潜力及贡献
3
作者 韩锋 +1 位作者 郭晓彤 李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47,共6页
茶文化景观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重点关注的乡村景观遗产类型。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全球茶文化的发祥地,6000年来人们对野生茶树的驯化、培育、管理和利用,反映了独特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生态智慧,具有全球文化传播... 茶文化景观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重点关注的乡村景观遗产类型。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全球茶文化的发祥地,6000年来人们对野生茶树的驯化、培育、管理和利用,反映了独特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生态智慧,具有全球文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成功登录填补了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的空白。分析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基于农业经济的亚洲乡村文化景观在类型数量和价值展示中的不足,回顾国际乡村景观遗产前沿研究和文件,指出亚洲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中的缺口,以文化景观自然-文化关联性和物质-非物质整体性的视角,揭示亚洲茶文化景观在“反映和谐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与实践智慧”“促进传统生计与可持续发展”“传承与传播文化多样性”3个方面的潜力与贡献。以期为系统开展亚洲和中国茶文化景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认知视角,为完善亚洲茶文化景观类型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乡村景观 亚洲茶文化景观 关联性遗产价值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下载PDF
心属云岭 情系三江——规划院世界自然遗产监测研究团队侧记
4
作者 杞银凤(文/图) 牛秋敏(文/图) +1 位作者 赵金发(文/图) 王瑜(文/图) 《云南林业》 2024年第11期48-51,共4页
2003年7月2日,在巴黎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江并流”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在云南省不足4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现有6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3项自然遗产和3... 2003年7月2日,在巴黎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江并流”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在云南省不足4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现有6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3项自然遗产和3项文化遗产,展现了云南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体现了云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 三江并流 规划院 历史文化底蕴 生物多样性 自然景观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世界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5
作者 谢燕鸿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遗产的凝聚性和吸引力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寄托自身文化认同的载体。文化认同视域下高质量的世界遗产外宣翻译有助于促进我国世界遗产传播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遗产的凝聚性和吸引力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寄托自身文化认同的载体。文化认同视域下高质量的世界遗产外宣翻译有助于促进我国世界遗产传播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立足文化认同,世遗外宣翻译应在宏观层面秉承“宣传意识”“时空意识”和“传承意识”,在微观层面采取“等效翻译”和“编译翻译”两项翻译策略,制定“科学规划、培养人才、搭建网络”三大发展对策,不断提高我国世界遗产外宣翻译水平,助力我国世界遗产走向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认同 外宣翻译
下载PDF
中国土司世界文化遗产文献资源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6
作者 李鸿雁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以中国土司世界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数据库的构建思路、内容、方法、意义进行了分析.网络数据库构建包括文献收集整理、内容标注和描述、设计框架结构、平台搭建、数据录入、申请注册域名等过程.该数据库可以系统且... 以中国土司世界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数据库的构建思路、内容、方法、意义进行了分析.网络数据库构建包括文献收集整理、内容标注和描述、设计框架结构、平台搭建、数据录入、申请注册域名等过程.该数据库可以系统且完整地呈现中国土司世界文化遗产文献,为土司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提供便利,为土司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世界文化遗产 文献资源 数据库
下载PDF
媒体融合时代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遗址”网络文献探究
7
作者 李鸿雁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18,共5页
网络世遗土司文献分布在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网站、研究机构专题网站、新闻机构网站以及机构或个人发布的自媒体平台之中。内容包括考古发掘与遗址推介、考察指导与工作研讨、申遗工作动态、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世遗土司研究等方面。网络... 网络世遗土司文献分布在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网站、研究机构专题网站、新闻机构网站以及机构或个人发布的自媒体平台之中。内容包括考古发掘与遗址推介、考察指导与工作研讨、申遗工作动态、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世遗土司研究等方面。网络世遗土司文献的价值意义在于:提升了土司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中国其他文化遗址的申遗、保护、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助力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丰富完善世遗土司文献资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土司世界文化遗产 网络文献
下载PDF
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长生 简玉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31,共9页
本文针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构建了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推导出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通过相应政策调节,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可以达到总体或局部最优水平,政... 本文针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构建了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推导出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通过相应政策调节,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可以达到总体或局部最优水平,政府收取的排污费对旅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旅游业资本积累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对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区进行实证检验显示:旅游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同时存在正、负相关关系,低排污费率反而对环境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排污费率虽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却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投资与利率呈负相关,但治理污染的公共支出却缺乏利率弹性,这些研究结论为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旅游经济 协调发展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发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范凌云 郑皓 《规划师》 2003年第6期26-28,55,共4页
文化与自然遗产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在弘扬世界遗产价值、为遗产地保护筹集资金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存在遗产地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倾向,以及居民背离原有生活方式... 文化与自然遗产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在弘扬世界遗产价值、为遗产地保护筹集资金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存在遗产地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倾向,以及居民背离原有生活方式的问题。建议减轻世界遗产地旅游压力: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直接管理;加快有关法律制定进程;做好世界遗产地的规划工作;加强公众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 保护措施 旅游业 城市规划
下载PDF
虚拟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概述 被引量:48
10
作者 胡伟爔 潘志庚 +2 位作者 刘喜作 方贤勇 石教英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5-318,325,共5页
20世纪末诞生的虚拟现实技术为保护古老遗产带来了新的曙光。结合目前成熟的多种数字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如基于图片的绘制和重建,图片检索及其修复,版权保护和沉浸式虚拟系统等,数字化自然文化遗产将对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同时... 20世纪末诞生的虚拟现实技术为保护古老遗产带来了新的曙光。结合目前成熟的多种数字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如基于图片的绘制和重建,图片检索及其修复,版权保护和沉浸式虚拟系统等,数字化自然文化遗产将对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数字化遗产的工作情况,说明数字化自然文化遗产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以及其具有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虚拟现实技术 IBR/M 检索 复原 色彩技术 数字水印 多投影沉浸式虚拟环境
下载PDF
国际文件指导下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11
作者 铁铮 《绿色中国》 2024年第7期56-59,共4页
春节期间,读了一部有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书。十六分之一开本,厚厚的,足足612页。此书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是有道理的。正如书中指出的那样,不论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都是... 春节期间,读了一部有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书。十六分之一开本,厚厚的,足足612页。此书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是有道理的。正如书中指出的那样,不论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都是全人类共同的。本土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在相关的国际文件指导下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自然文化遗产 春节期间 工具书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十三五 文件
下载PDF
中国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沙沙 孙克勤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12期1141-1143,共3页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地现在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在合理开发世界遗产的基础上...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地现在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在合理开发世界遗产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加强教育、宣传、管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可持续发展 峨眉山—乐山大佛
下载PDF
“古格遗址—古格地貌”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运伟 梁伟 杨明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36,共7页
阿里地处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札达县位于阿里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古格地貌,而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象泉河的滋养孕育了遗失的古格文明... 阿里地处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札达县位于阿里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古格地貌,而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象泉河的滋养孕育了遗失的古格文明。研究表明古格遗址见证了消逝的古格文明,是古格王国的历史见证;古格王国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复兴的策源地;古格艺术流派是藏传佛教的一次艺术高潮,反映了藏族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多种外来艺术交流的辉煌成就;古格建筑是社会等级制度、佛教宇宙观与实体建筑完美结合,是社会和宗教观念的物化。形成于上新世—早更新世期间的河湖相沉积地貌——古格地貌不仅真实记录和反映喜马拉雅山的隆升过程,是地球演化史中的突出例证,而且更是一种美轮美奂的自然奇景,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更为突出的是古格遗址与古格地貌两者密不可分,是藏民族"天人同性"思想的典范。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格遗址-格地貌"的世界遗产价值,并对其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可行性、目标、意义、战略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格遗址-古格地貌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札达县
下载PDF
试论遗产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遗产分类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华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遗产保护和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起步较晚,我们的研究者希望更多地借鉴国际上现有遗产学科建设的经验,来构建我们的遗产学科。要构建一个学科,需要有系统的方法论作为基础,遗产保护学科也是如此。
关键词 遗产 人类行为 自然演变 定义 分类标准 世界遗产公约》 文化景观
下载PDF
遗产话语视角下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博 宋峰 孙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0,共5页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遗产 文化转向 遗产话语
下载PDF
世界遗产“文化自然之旅”与中国文化景观之贡献 被引量:20
16
作者 韩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1,共5页
从最近ICOMOS大会世界遗产热点"文化自然之旅"着眼,回溯世界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保护发展历程的主要节点,厘清自然文化之旅的历史脉络,助益遗产保护者透彻理解今天国际文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指出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是国际社会一直... 从最近ICOMOS大会世界遗产热点"文化自然之旅"着眼,回溯世界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保护发展历程的主要节点,厘清自然文化之旅的历史脉络,助益遗产保护者透彻理解今天国际文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指出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是国际社会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观,尤其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对世界遗产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具有重大的价值,应该成为国际"文化自然之旅"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第Ⅴ类保护区
下载PDF
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被引量:2
17
作者 鲍世行 《中国水利》 2000年第2期46-48,共3页
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组织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 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组织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确定了实施《公约》的指导方针。这个《公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世界组织 资金
下载PDF
公选课“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开设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明海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8期161-162,共2页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已成为许多高校公选课中的热门课程。目前世界遗产学在国内外都尚处于起步构建阶段,作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如何开设好,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很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 公选课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与中国世界遗产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富儒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49-152,共4页
介绍《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宗旨与主要内容 ,世界遗产评选的基本情况 ,中国履行公约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中国世界遗产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科学价值、人文精神、美学等许多方面对全人类具有的独特价值与... 介绍《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宗旨与主要内容 ,世界遗产评选的基本情况 ,中国履行公约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中国世界遗产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科学价值、人文精神、美学等许多方面对全人类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普遍意义。提出实现中国世界遗产持续发展必须在科研、教育、宣传、人才、机构、法规、国际合作等方面应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公约》 中国世界遗产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载PDF
世界遗产语境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生态智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凯 赵世鑫 +1 位作者 张震 杨丽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4,共6页
生态智慧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为核心范畴,对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是生态智慧的典型研究对象,但目前缺少以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的生态智慧研究。以2023年9月新入选世界遗产的“普洱景迈山古... 生态智慧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为核心范畴,对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是生态智慧的典型研究对象,但目前缺少以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的生态智慧研究。以2023年9月新入选世界遗产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依据以人为中心的不同外围空间尺度,从土地利用与林下茶种植方式、村落营建、居住建筑3个物质方面,以及以“茶”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体系等文化层面,深刻揭示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而在文化景观世界遗产语境下,从形成关键、组成部分、遗产价值、关注点和保护重点等方面对生态智慧进行深层次解析。不仅促进、拓展文化景观、生态智慧和风景园林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的认知与保护等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生态智慧 世界遗产 古茶林 景迈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