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9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字起源考及文化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27-28,共2页
方位在人们心中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它跟人们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在后世文明中方位词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种渗透、隐含在汉语词汇中的文化现象,不仅表现了汉民族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特点,而且也... 方位在人们心中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它跟人们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在后世文明中方位词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种渗透、隐含在汉语词汇中的文化现象,不仅表现了汉民族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特点,而且也表现了汉民族社会人际关系和习俗等特点。本文试从考释方位词"东"字来追寻其发展的文化脉络,深层认知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特征、思维特点、认知特点、生活方式、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 方位词 地理特点 尊卑观念 虚化
下载PDF
“东”位与尊贵意识初探
2
作者 黄传波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52,共2页
在中国古代方位观念中,“东”位是与尊贵意识紧密相关的。古人把这一方位观念引入到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中,于是便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观念产生。
关键词 “东” 意识 方位观念 人际关系 关联
下载PDF
汉英“东”“西“”南“”北”文化内涵及其对比研究
3
作者 凤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33期137-137,共1页
汉英方位词既有表示地理方位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为了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减少交流过程中因社会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汉英方位词既有表示地理方位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为了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减少交流过程中因社会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 “西” “南” “北” 文化内涵 差异 对比
下载PDF
“農”“東”“龍”“童”“重”组同源词分化之考察——为纪念刘又辛先生、马文熙先生而作
4
作者 徐朝东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3期3-10,123,共9页
同一声符的汉语同源词意义来源,分为从本义分化与从假借义分化两种类型。"農""東""龍""童"等类[厚重/大]同源词,是以*t+o/uη音节为基础而推演产生的,没有相应的形体依附,就借用其形体;"... 同一声符的汉语同源词意义来源,分为从本义分化与从假借义分化两种类型。"農""東""龍""童"等类[厚重/大]同源词,是以*t+o/uη音节为基础而推演产生的,没有相应的形体依附,就借用其形体;"重"类与形体意义相匹配,属于本义分化。汉语同源词中借音产生的比本义分化的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農”“東”“龍”“童”“重”组 同源词 语音分化 本义分化
下载PDF
风自“东”边来:东丽教育即景
5
作者 邓蕙 《天津教育》 2012年第6期6-13,共8页
“和风拂林,甘雨润物。”万物和谐欢跃,显出一派勃勃生机。百花齐放,景象万千,这是和谐的真义.,教育和谐亦如此、
关键词 教育和谐 “东” 百花齐放
下载PDF
从中美英三国的方位词“东”“西”内涵看三国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嵩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3年第1期41-42,共2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交流的逐渐深入,在交流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民众的方位观,尤其是对"东""西"方位词的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以上三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交流的逐渐深入,在交流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民众的方位观,尤其是对"东""西"方位词的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以上三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入手了解不同语境、不同环境下的"东""西"方位词观念的差别,对英语学习者理解方向词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英国 “东”“西”方位词 文化差异
下载PDF
指“东”针——以北京西苑娱乐综合项目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库斯 马里昂 卫宏涛(译) 《时代建筑》 2006年第5期48-53,共6页
文章以北京西苑娱乐综合体的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分析了建筑师马库斯和马里昂“模拟”、“关联”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美学的设计动机,以及转向东方的目光。
关键词 “东” 微妙的文脉关系 多元化的功能 模拟 高科技制造 实验性的方法学
下载PDF
从“东”的词义演变探究其本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储亚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0-84,共5页
东"的本意学界有表"日出方向"和作"槖"义两说。考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关文献,表明自先秦"东"表方位及相关义项形成,历经两汉三国"东"与"西"及其他方位名词连用表虚指义,魏... 东"的本意学界有表"日出方向"和作"槖"义两说。考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关文献,表明自先秦"东"表方位及相关义项形成,历经两汉三国"东"与"西"及其他方位名词连用表虚指义,魏晋至清与其他词连用时义项虽有很大改变,但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以"东"表"日出方向"的方位义为源头的词义系统;现代汉语演变、引申及出现的新兴用法也源于该义项,并无"东"与"槖"义相关的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 本义 词义演变 “日出方向”义项 词义系统
下载PDF
方位词“东”的概念隐喻与中国人的空间认知机制
9
作者 吴迪 马琼英 李雨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4-42,共9页
隐喻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反映民族思维的镜子。汉语方位词“东”从具体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社会域、心理域以及时间域,形成了丰富的概念隐喻类型。“东”的概念隐喻体系背后是人、物理世界、文化世界互动的结果。独特的地理环境... 隐喻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反映民族思维的镜子。汉语方位词“东”从具体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社会域、心理域以及时间域,形成了丰富的概念隐喻类型。“东”的概念隐喻体系背后是人、物理世界、文化世界互动的结果。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阴阳八卦传统文化与方位“东”的互动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认知方式。“东”的概念隐喻不仅反映了概念“东”在人们的方位空间认知中的优先性,也折射出中国人时间空间化、主客一体化的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东” 概念隐喻 空间认知 认知机制
下载PDF
古代先民跨越时空的心灵远游——中国古代文学中“东”与“西”的文化解读
10
作者 万春 杨敏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7-81,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与方位名称“东”、“西”相关的描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视了古代先民的时空观念、神性意识、尊卑意识、生命意识等,体现了古代先民基于时空而又跨越时空的心灵远游。
关键词 “东” “西” 时空观念 神性意识 生命意识 心灵远游
下载PDF
论“东”字的翻译
11
作者 赵婷婷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期288-289,共2页
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与对外交往中积累了深厚的内涵,语言表达正是这种内涵的外化。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几乎每天都要用到,它们不仅用来指示坐标还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含义。... 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与对外交往中积累了深厚的内涵,语言表达正是这种内涵的外化。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几乎每天都要用到,它们不仅用来指示坐标还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含义。以上四词在翻译思路上有共通之处,因此本文选取"东"字为例,试从其方位名词的基本含义到特定文化含义的演变,探讨方位词翻译的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 含义 文化 翻译
下载PDF
汉语成语中“东”的认知
12
作者 顾倩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3期80-81,共2页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形成和使用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汉民族的思维。本文从空间认知和转喻认知的角度对成语中的“东”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成语中“东”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 汉语成语 “东” 空间认知 转喻认知
下载PDF
“周公居东”为“东征说”申论——基于对上古“东”的历史地理考察
13
作者 高晓军 马士远 《唐都学刊》 2020年第4期90-99,共10页
《尚书·金縢》"周公居东"的理解应以"东征说"为准,但关注"东征说"的诸家缺少对"东"的关注。"周公居东"之"东"应为区域地名,非单纯指代方向。起初,"东"的... 《尚书·金縢》"周公居东"的理解应以"东征说"为准,但关注"东征说"的诸家缺少对"东"的关注。"周公居东"之"东"应为区域地名,非单纯指代方向。起初,"东"的范围靠近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其后周王朝的东进使得这一区域开始逐渐向东方延展,最后至海滨地区。通过列举与"周公东征"主题相关的铜器铭文,并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联系,可知"周公"的行军路线是以关中、东都洛邑、朝歌、三监故地、成、奄、薄姑等为主线的,这条前进路线与经典中"东"的范围极为切近,区域"东"为前后联动的中转站,前后呼应、横贯东西,最终助力周公完成东征大业。"东"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在秦汉之后亦有显现,秦汉时期"东郡"的设立与先秦"东"有密切关系,而"东郡"在秦统一六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周公居东"之"居东"应解释为"东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居东” “东” 区域地名
下载PDF
“东”“西”方位词的文化阐释
14
作者 王聚元 《学语文》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东” “西” 方位词 文化 汉语 “东阳西阴”观 “东春西秋”观 “东主西宾”观 “东左西右”观 “东外西内”观
下载PDF
“东”游“西”逛——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暨桂林MICE高峰论坛掠影
15
作者 盛雨 《中国会展》 2016年第21期52-54,共3页
精致的泰国美食在东盟国家形象馆备受追捧,现场制作的泰国蜡染、水灯等工艺品也成为亮点。柬埔寨展台,盛装打扮的表演者表演的孔雀舞,成为展厅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 盟博览会 高峰论坛 MICE “西” “东” 桂林 旅游 中国
下载PDF
广东“东”拓的东莞范本
16
作者 刘灵君 《大经贸》 2010年第12期34-35,共2页
作为世界级的制造重镇,东莞向来是中国加工贸易的风向标。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曾表示,全省3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其中有东莞的1万多家,这数量占到全省的36%,“加工贸易,全国看广东,广东看东莞!”
关键词 广 “东” 加工贸易企业 范本 世界级 外经贸 制造
下载PDF
待得“东”风展长翼
17
《中国会展》 2016年第23期86-87,共2页
2016年东营市位列“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排行榜,在考察城市样本的74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市中位列第23位;2016年度第4次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评为“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会展城市和展会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进一... 2016年东营市位列“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排行榜,在考察城市样本的74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市中位列第23位;2016年度第4次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评为“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会展城市和展会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会展行业内被称为“东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 品牌知名度 会展城市 省会城市 经济研究 会展行业 地级市 排行榜
下载PDF
加八星“东”天取经
18
作者 顾曹婧 《现代广告》 2007年第12期99-100,共2页
西天的互联网创业失败者,往往连续受打击的是,一败涂地后,却在翻阅另一块东方土地的老黄历中找到了自己的败因所在,只是,为时已晚。有时候创新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放眼看世界。
关键词 “东” 失败者 互联网 创业 土地 经验
下载PDF
古韵“东”、“冬”、“侵”三部分合说述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8-61,共4页
从顾炎武开始离析唐韵以来,对上古韵的研究渐趋科学。孔广森第一个提出将“冬部”独立出来。但“冬部”的独立与否,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可以说各家对于“东”、“冬”、“侵”各部的意见是很复杂的,不仅是各部独立与否的问题,更复... 从顾炎武开始离析唐韵以来,对上古韵的研究渐趋科学。孔广森第一个提出将“冬部”独立出来。但“冬部”的独立与否,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可以说各家对于“东”、“冬”、“侵”各部的意见是很复杂的,不仅是各部独立与否的问题,更复杂的是个别字的归属问题。本文针对各家意见(特别是清代以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韵 上古 别字 顾炎武 意见 梳理 独立 科学 复杂 述略
下载PDF
古音“东”“冬”“侵”分部再证
20
作者 姚建伟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2X期64-67,共4页
古音"东""冬""侵"三部的当分还是当合,历来观点不一。文章从地域和时间的角度对《诗经》《楚辞》以及汉赋的韵脚字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谐声偏旁,从而得出"东""冬""侵"分三... 古音"东""冬""侵"三部的当分还是当合,历来观点不一。文章从地域和时间的角度对《诗经》《楚辞》以及汉赋的韵脚字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谐声偏旁,从而得出"东""冬""侵"分三部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韵 谐声 地域 历史继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