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对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个不完全考察 |
汤拥华
|
《学海》
|
2003 |
0 |
|
2
|
家庭“个体成人”教育的困境及其化解——基于家庭结构、功能与内部关系演变的考察 |
杜薇
容中逵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3
|
从“语境”到“情境”:让语文“活”在学生心田——素养视野下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的路径探寻 |
吴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
2
|
|
4
|
“个体-团体-家属”模式的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熊倩
余建英
寇晓敏
陶科材
|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
2018 |
8
|
|
5
|
信任理论的演进:从“个体行为”到“制度建构” |
张樱樱
唐礼勇
|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
2004 |
5
|
|
6
|
提升社区动员能力:从个体到组织的多重嵌套体系 |
冷向明
郭淑云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2
|
|
7
|
“未庄”为何难容“阿Q”?--也谈《阿Q正传》中“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
宋剑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8
|
道德哲学的个体、集体观与德育方法 |
谌海超
万丹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9
|
个体化条件下当代青年“个体的结合”现象分析 |
冯莉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0
|
殷海光“个体本位”的自由观 |
汪丹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论“个体”在马克思思想中的位置 |
李志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2
|
后新时期艺术的文化失衡与“个体”错位 |
刘建国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3
|
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马克思关于个体发展的思想——兼与马克思理论有“个体的被遮蔽性”观点商榷 |
刘宗碧
|
《凯里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4
|
个体的觉醒及其命运——慧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之比较 |
杨玉昌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5
|
大学校长:一个从“个体”到“集体”的进程 |
程斯辉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6
|
单位管理中领导者平衡“总体公正”与“个体公平”的艺术 |
刘倩
贾智永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个体”身份的独立言说——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作家研究 |
徐权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8
|
那个“个体”——索尔仁尼琴精神礼赞 |
王晓华
|
《社会学家茶座》
|
2008 |
0 |
|
19
|
当代中国的“个体离疏化”:成因与风险 |
曾维和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3 |
2
|
|
20
|
“个体”、“共同体”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阐释 |
王效良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