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中国古典戏曲看“中和之美” |
王奕祯
|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
|
浅析中国吉祥文化的“中和之美” |
张静
赵伯飞
|
《经济师》
|
2017 |
0 |
|
3
|
论幼儿音乐教育的“中和之美” |
罗岚
|
《今日教育(当代幼教)》
|
2006 |
0 |
|
4
|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和之美” |
郑冬瑜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5
|
中国古典舞的“中和之美” |
赵青
|
《艺海》
|
2012 |
2
|
|
6
|
基于“中和之美”审美意趣的京剧三维数字文创产品设计探索 |
赵泾钧
|
《文物鉴定与鉴赏》
|
2022 |
1
|
|
7
|
儒家“中和之美”在制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薛丹萍
田宝华
|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
2023 |
0 |
|
8
|
试论“中和之美”与“阴柔之美” |
庄煦
|
《理论与创作》
|
2003 |
0 |
|
9
|
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中和之美”——以《天水碧》和《艳》为探究对象 |
梁梁
|
《黄河之声》
|
2022 |
0 |
|
10
|
论苏童短篇小说的“中和之美” |
洪治纲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1
|
中和之美:作为一种语言结构意义分析之初探 |
梁玉水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2
|
|
12
|
节奏表述与“中和之美”--剖析“国片复兴”运动下的朱石麟创作特点 |
许海燕
|
《电影新作》
|
2015 |
0 |
|
13
|
中和之美 明德之体——浅谈中国画的文化成因和社会价值 |
何士扬
|
《中国花鸟画》
|
2009 |
0 |
|
14
|
先秦儒家文艺观中的中和之美 |
倪素平
|
《阴山学刊》
|
1996 |
5
|
|
15
|
从《梅兰霓裳》谈梅派的“中和之美” |
梅葆玖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6
|
中国古代美学史的主旨“中和之美”与“生生之美” |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中和之美”与“过犹不及” |
尚冠雄
|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麝月的“中和”之美 |
梁丽娟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9
|
简析伊秉绶隶书的“中和”之美 |
林云瀚
|
《文物鉴定与鉴赏》
|
2019 |
1
|
|
20
|
伊秉绶隶书的“中和”之美 |
周寒筠
|
《艺苑》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