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八世纪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中国中心观”主导下的清史研究反思 被引量:18
1
作者 夏明方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42,共27页
本文立足于批判性反思的立场,以社会史为中心,从人口、性别、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等方面,追溯了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18世纪中国现代性的“发现之旅”,进而分析了这一以“中国中心观”理论为主导的研究趋势内在的逻辑困境,认为... 本文立足于批判性反思的立场,以社会史为中心,从人口、性别、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等方面,追溯了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18世纪中国现代性的“发现之旅”,进而分析了这一以“中国中心观”理论为主导的研究趋势内在的逻辑困境,认为这类研究,尽管绝大多数都是就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所做的专题探讨,但实际上遵循的却是一种“总体性思维”,采用的是一种愈益宽泛的现代性定义,因而最终走上了一条“泛近代化”的道路”。这类研究,又无不以反西方中心论为旨趣,却因其针锋相对的逻辑,一方面难免滑向“中国中心主义”的老路,另一方面又为西方中心论的延续提供了合法的外衣,故而属于一种典型的“反欧洲中心论的欧洲中心意识”。就国内学者而言,这样一种力求在中国本土寻找现代性的努力,使用的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中国学理论,结果在冲击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教条的同时,又逐渐走上了一条新教条主义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中国 现代性建构 “中国中心观”
下载PDF
一个思考:由柯文“中国中心观”谈起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仲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作为对“冲击 -回应”说的反动 ,柯文“中国中心观”的研究范式自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注意 ,然而又由于它内在的矛盾性———过分强调了中国的内部因素在中国近代发展中的作用 ,会导致“中国中心”的困局。而从历史实际来看 ,引起中国近... 作为对“冲击 -回应”说的反动 ,柯文“中国中心观”的研究范式自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注意 ,然而又由于它内在的矛盾性———过分强调了中国的内部因素在中国近代发展中的作用 ,会导致“中国中心”的困局。而从历史实际来看 ,引起中国近代变革的动力仍然在西力的进入 ,所以柯文这一研究范式仍有其巨大局限性 ,并不能完全说明近代中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回应”模式 “中国中心观” 思想资源 “知识论危机” 中国 近代 思想史
下载PDF
反思美国特色史学的努力:柯文“中国中心观”探析
3
作者 王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3,153,共6页
柯文强调美国史家的身份、美国特色史学,旨在凸显“中国中心观”展现的内部视角或移情方法对于美国中国学家的价值。作为深受本国政治历史文化熏陶的美国史家,当其研究异域文化中国历史时,要完成内部视角观察中国的任务、达到求真的目的... 柯文强调美国史家的身份、美国特色史学,旨在凸显“中国中心观”展现的内部视角或移情方法对于美国中国学家的价值。作为深受本国政治历史文化熏陶的美国史家,当其研究异域文化中国历史时,要完成内部视角观察中国的任务、达到求真的目的,只能用移情方法去感受、去审视,进而发掘真正属于中国的问题。正因为柯文强调从内部视角观察中国近代史,以此标准衡量“中国中心观”的四个特征则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第一个特征,其他三个特征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这反映了“中国中心观”的时代局限性。随着美国中国学的发展,一些其他因素加入其列,可补益“中国中心观”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文 “中国中心观” 内部视角 美国中国
原文传递
论柯文的中国史观及其史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君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3,共6页
柯文早期的中国史观曾受“传统与现代性”两极对立理论的影响。后来,他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试图超越这一理论的局限,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现代性”为标准的衡量中国社会发展程度的研究模式。但柯文未能科学地把握“传统”与“现... 柯文早期的中国史观曾受“传统与现代性”两极对立理论的影响。后来,他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试图超越这一理论的局限,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现代性”为标准的衡量中国社会发展程度的研究模式。但柯文未能科学地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其史学思想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对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文 中国 两极理论 “中国中心观” 传统性 现代性 历史相对主义
下载PDF
“西方中心”还是“中国中心”?——对海外中国学一种解释框架的知识社会学反思
5
作者 朱其永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10,共5页
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高度相关的两个问题经常进入学者们的视域,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否催生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第二,近代中国是否完全实现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换?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形成了“冲... 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高度相关的两个问题经常进入学者们的视域,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否催生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第二,近代中国是否完全实现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换?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形成了“冲击一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说”的对立以及“天下观”与“民族国家观”的对立。实际上,这些对立是“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两种流行解释框架的表现。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对立是近代中国社会“悖论”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的折射与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悖论”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观” “中国中心观” 悖论社会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的“中国观”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伟鹏 陈伯超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1期183-184,共2页
该文通过质疑这种目前仍然有着巨大影响的“欧洲中心论”,认为将其用来评价中国近代建筑所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评价中国的近代建筑的标准不应该是“欧洲中心论”,而应该立足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特殊条件,建立起一种新的客观的评价... 该文通过质疑这种目前仍然有着巨大影响的“欧洲中心论”,认为将其用来评价中国近代建筑所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评价中国的近代建筑的标准不应该是“欧洲中心论”,而应该立足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特殊条件,建立起一种新的客观的评价标准——“中国观”,并对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欧洲中心论”“中国观”
下载PDF
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趋向
7
作者 尹飞舟 《湖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清末新政 美国研究 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 清政府 当代中国研究 “中国中心观” 洋务运动 外交政策
下载PDF
转折年代的文化地方性问题与新中国地方文艺生产的形成——以东北文艺为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岩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80,共11页
在倡导“中国中心观”的名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柯文(Paul A.Cohen)描述了美国中国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方性”转向——对现代中国历史的探讨从以整个国家为单位转向以某一地区为单位。作为该转向的一种代表性实践,在对... 在倡导“中国中心观”的名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柯文(Paul A.Cohen)描述了美国中国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方性”转向——对现代中国历史的探讨从以整个国家为单位转向以某一地区为单位。作为该转向的一种代表性实践,在对三四十年代中共根据地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生产 中国 性问题 《在中国发现历史》 20世纪70年代 “中国中心观” 东北 文化
原文传递
美国文化的冲击与我国文化的嬗变和新生
9
作者 卞慕东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试图以“中国中心观”的模式,探讨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作者立论的基点.一方面典型地再现美国文化所造成的种种冲击;另一方面着重说明,中国人民在使这些文化“舶来品”中国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这两方面... 本文试图以“中国中心观”的模式,探讨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作者立论的基点.一方面典型地再现美国文化所造成的种种冲击;另一方面着重说明,中国人民在使这些文化“舶来品”中国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这两方面对照鲜明,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艺术画卷,预示了新文化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化 中国文化 《在中国发现历史》 歌舞厅 “中国中心观” 霹雳舞 价值取向 老年迪斯科 外来文化 圆领汗衫
下载PDF
“晚清”的含义及意义
10
作者 刘兴民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对“晚清”一词的含义进行界定,并从“中国中心观”与“西方本位论”两个角度指出“晚清”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关键词 “晚清” “中国中心观” “西方本位论” 界定
下载PDF
美国出版的论述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四部力作
11
作者 萧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5-95,共1页
美国出版的论述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四部力作萧军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是沉重的一页,这段历史是200多年中美关系史上最困难、最敌对的时期,并且这一阴影继续影响着当今北京和华盛顿的关... 美国出版的论述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四部力作萧军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是沉重的一页,这段历史是200多年中美关系史上最困难、最敌对的时期,并且这一阴影继续影响着当今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美国学者很重视这段历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20世纪 50年代初 美国出版 40年代 中美关系史 国际关系 “中国中心观” 美国对华政策 哥伦比亚大学
下载PDF
向天渊教授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12
《中外诗歌研究》 2017年第2期43-44,共2页
5月21日上午,文学院特别邀请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比较诗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向天渊教授于在五合校区综合教学楼411教室举办了题为《现代文学研究之“中国中心观”的兴起》的专题学术讲座。文学院书记... 5月21日上午,文学院特别邀请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比较诗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向天渊教授于在五合校区综合教学楼411教室举办了题为《现代文学研究之“中国中心观”的兴起》的专题学术讲座。文学院书记刘昌海、李志元教授、石勇副院长、韦玫竹老师及文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石勇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讲座 文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教授 中国新诗研究所 “中国中心观” 师生 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以费正清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帆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257,2,共16页
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以费正清为例李帆马克斯韦伯(MaxWeber)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及其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对于中国问题... 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以费正清为例李帆马克斯韦伯(MaxWeber)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及其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对于中国问题,韦伯也留下了《儒教与道教》(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正清 理性资本主义 中国研究 韦伯 资本主义精神 “冲击—回应”模式 “中国中心观” 区域研究 理性主义 现代化理论
原文传递
放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视野——评介《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敏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近世中国 “冲击—反应”模式 鸦片战争 西方冲击 近代中国 中国社会 “中国中心观” 经世致用 《在中国发现历史》
原文传递
孔飞力和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君静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8-67,共10页
孔飞力(PhilipAldenKuhn),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与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1980—1986年主持过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国晚清以来的历史研究,著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孔飞力(PhilipAldenKuhn),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与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1980—1986年主持过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国晚清以来的历史研究,著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清代资料》等论著,并参与了《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中国中心观” 中华帝国 近代中国 中国社会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洪秀全 费正清 地方自治
原文传递
解读历史之结的力作──荐介《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6
作者 马大正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与世界 18世纪 比较研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特色 康雍乾盛世 历史研究 坐标系 “中国中心观” “东学西传”
原文传递
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研究——简评《州县官的银两》
17
作者 周雪香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18世纪 财政改革 中国 合理化 改革研究 银两 县官 “中国中心观” 简评
原文传递
“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陈建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中心观” 基督教史 国际学术研讨会 区域史 少数民族地区 80年代 历史学研究 发展不平衡 西方国家 历史学家
原文传递
一部没有“近代”的中国近代史
19
作者 夏明方 《文史知识》 2007年第5期82-82,共1页
1990年代以来.在大陆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范武,开始遭到舶自美国汉学界之“中国中心观”潮流日益强劲的挑战和冲击。这一挑战,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相关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但其最终结果既非唯物史观的复原,亦非真正... 1990年代以来.在大陆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范武,开始遭到舶自美国汉学界之“中国中心观”潮流日益强劲的挑战和冲击。这一挑战,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相关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但其最终结果既非唯物史观的复原,亦非真正中国气派和本土特色的新范式的确立,而是逐渐走上了另一种新教条主义的道路。这种局面,并不仅是中国学者对“中国中心观”教条式运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中心观” 90年代以来 新教条主义 唯物史 本土特色 中国气派 中国学者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的近代中国史研究反思
20
《新华文摘》 2010年第22期164-165,共2页
鲁涛在2010年8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二战以后,美国近代中国史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拓展与创新的趋势,学者各领风骚、论著层出不穷、思想推陈出新,可谓蔚为大观,其对中国学者的近代史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审... 鲁涛在2010年8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二战以后,美国近代中国史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拓展与创新的趋势,学者各领风骚、论著层出不穷、思想推陈出新,可谓蔚为大观,其对中国学者的近代史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审视当代美国近代中国史研究,不难发现:“中国中心观”、“后殖民主义史学”、“新清史”等学派思潮,无一不对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给予批评、批判,无一不是标榜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研究、考虑中国近代化问题。表面看来,西方学者都是在替受苦受难的中国人说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当代美国 “中国中心观” 反思 中国学者 2010年 后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