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 |
刘研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3 |
2
|
|
2
|
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新趋势之形而上臆谈——完整的“中国人”观念之积淀 |
毕世响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0 |
1
|
|
3
|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 |
李静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4
|
希腊浙商群体:我们都是“中国人” |
王文正
|
《浙商》
|
2012 |
0 |
|
5
|
从《等待》到《自由生活》——论哈金长篇小说中“中国人”形象的流变 |
朱媛媛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9 |
0 |
|
6
|
《藤野先生》中的“中国人”究竟指谁? |
陈国勤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7
|
民族中心主义视域下不一样的“中国人”——《中国人的气质》与《中国人的精神》之比较 |
冯乐苑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16 |
0 |
|
8
|
利比亚撤侨,彰显“中国人”的价值 |
毕泗建
|
《作文成功之路》
|
2011 |
0 |
|
9
|
“黑的人”“老女人”“中国人”——鲁迅作品人称适境艺术例说 |
曹津源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
1997 |
0 |
|
10
|
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 |
宋月红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美国“中国行动计划”的演进和后果评析 |
万晓宏
林岳明
|
《当代美国评论》
|
2024 |
1
|
|
12
|
“中国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
陈向芳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4 |
1
|
|
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阅读教学改革路径———以应用型高校中文专业为例 |
寇嫒丽
|
《西部素质教育》
|
2024 |
1
|
|
14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旧体诗词创作能力培养 |
张英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4 |
1
|
|
15
|
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
陈静
边水燕
|
《西部素质教育》
|
2024 |
1
|
|
16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中国”认同 |
田广林
周宇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中国模式”:理论与路径 |
项勇
卢立宇
陈泽友
霍海娥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4 |
0 |
|
18
|
浸润“中国哲学元素”教学范式创新研究 |
旷开源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中国好故事”数据库国际传播数字产品叙事的实证研究 |
何国平
廖云静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基于哲学维度的研究生“翻转式”互动教学探索——以2022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为例 |
柴文华
于跃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