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融合研究——以宜宾学院为例
1
作者 陈慕华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优质资源,积极探讨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保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质量,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而且能... 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优质资源,积极探讨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保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质量,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而且能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了借助地域文化缓解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探索了以下路径:深挖地域文化内涵价值,完善课程资源体系;推行多元化教学实施方式,增强教学有效性;完善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
下载PDF
论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高校公共基础课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博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比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宗教哲学、文化伦理、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整体风貌和价值取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对该门课程的"通识化"建设,对当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比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宗教哲学、文化伦理、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整体风貌和价值取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对该门课程的"通识化"建设,对当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展现教育事业的文化理想,铸就德智统一的健全人格,营造和合大美的社会环境,彰显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开掘出普遍认同与持守的核心价值和一体观念,无不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通识化” 文化理想 教育现状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研究新探
3
作者 马跃 陈桂芝 徐猛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6-87,107,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
关键词 传统文化概论 素质教育 课程研究 高校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中的思想性问题
4
作者 姜朝晖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15,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通识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深入发掘历史表象背后的思想内涵。为此,应该凝练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提高教学讨论的开放性。但如何实现教学的思想性,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教学 思想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共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芦思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互联网时代,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成为高校间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教学模式。辽宁省的跨校学分修读课程实践起步较早,已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教育有积极促进意义。本文以现有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资源为基础... 互联网时代,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成为高校间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教学模式。辽宁省的跨校学分修读课程实践起步较早,已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教育有积极促进意义。本文以现有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资源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为个案视角切入,系统分析人文类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创新,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实践成果,对人文类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校修读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模式创新 实践成果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6
作者 高云燕 《区域治理》 2024年第11期198-200,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一门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传统文化古文献内容丰富、观点众多,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中国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一门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传统文化古文献内容丰富、观点众多,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可融入的思政元素及融入课程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融入方法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水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评《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
7
作者 郑俏 翁辰昕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I0007-I0008,共2页
中国传统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哲学思想、价值理念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在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一书由程得中、... 中国传统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哲学思想、价值理念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在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一书由程得中、邓泄瑶、胡先学主编,以中国传统水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水文化与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关系,揭示了水文化的育人价值,对研究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概论 育人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融入 正确价值观 价值理念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探析
8
作者 杨化冰 《科教文汇》 2024年第7期46-49,共4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更是培养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然而,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为此,思...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更是培养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然而,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为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也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科学规划、合理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概论”课教学,提升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概论” 教学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论要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增岽 修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为我们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包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启迪。中国式现...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为我们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包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启迪。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目标既与传统文化中“天下大治”的最高政治理念相契合,又与传统社会中数千年积淀的社会理想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寻到极为丰富且厚重的思想渊源,因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角度研究中国走上独特现代化道路问题,首要的应阐释其最主要或是从思想源起上最为久远的内容。具体来看,中华传统哲学中内含的“保合太和”和“容民富众”国家治理观内生出“大道之行也”的社会图景,伴随几千年的文化下移过程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形成了期待“太平盛世”的民心常情。士人阶层的政治抱负与普通百姓的朴素生活理想“上下相通”,为中国人在追求民族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基本规范,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中华文化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周易》 社会理想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智媒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化传播的价值及进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劼刚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而熠熠生辉,然而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智媒时代,借助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而熠熠生辉,然而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智媒时代,借助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机。中国传统文化和短视频相互借助,走上了一条共生之路。传统文化借助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不仅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更重要的是,通过短视频的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传播范围的拓展、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力度的深化、传播效果的提高以及传播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传统文化和短视频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 短视频 传播价值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承接文化认同思想逻辑研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鑫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134-136,共3页
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议题,面对全球化时代来临,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之间的关系与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内容与语境中,投射着强化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愈发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内涵,烙... 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议题,面对全球化时代来临,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之间的关系与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内容与语境中,投射着强化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愈发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内涵,烙印着文化、政治与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缩影。研究发现,推动大学生坚定文化认同意识的心理机制,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内化过程,联结输入知情意行的教育对策及各环节相互影响与作用,是显现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意识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音乐 教育对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以中国古典园林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瑾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2,共6页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其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深度...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其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深度挖掘古典园林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课程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实践。并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涵养”和“评价”相结合的角度,积极探索依托专业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国古典园林课程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月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筑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贯穿了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每一个方面。文章以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实用、审美、文化角度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从设计思想、形式、内容等方面以经... 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筑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贯穿了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每一个方面。文章以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实用、审美、文化角度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从设计思想、形式、内容等方面以经典案例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体现;综合现代建筑设计特点,提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设计原则,旨在为现代建筑设计增强文化内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设计 文化传承 设计思想
下载PDF
秦腔唱词中中国传统文化之隐喻性
16
作者 李庆明 申海 黄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述之隐喻性,以更好地理解秦腔以及其他地方戏曲唱词深层的文化蕴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秦腔唱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文化传承视角探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理论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梦菲 《中华武术》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查找文献法,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理论价值,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与文化内涵;接着阐述了教育理论的关键概念,详细...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查找文献法,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理论价值,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与文化内涵;接着阐述了教育理论的关键概念,详细讨论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项目的契合性,以及这些项目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最后,强调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教育领域中的潜在价值,鼓励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推动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文化传承 教育价值 文化保护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在冰雪雕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18
作者 李佳阳 冯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6-559,564,共5页
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表了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容易被人们遗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的瑰宝,如何传承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方法冰雪雕刻作为一种艺术... 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表了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容易被人们遗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的瑰宝,如何传承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方法冰雪雕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材料以各种艺术形式展现于人前,作为一种展示方法,将美与创新篆刻进人们的心中,可以作为一种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示于人前,留于人心。结论借此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提供了一个渠道,也为冰雪雕创意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将传统文化融入冰雪雕刻,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也有助于创造文化创意产业。这些作品可以成为文化产品,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冰雪雕刻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19
作者 陈俊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2-592,共1页
新能源汽车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一种昂扬的势头不断变化发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功能完备、设计科学,还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汽车造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活力。由邹波... 新能源汽车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一种昂扬的势头不断变化发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功能完备、设计科学,还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汽车造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活力。由邹波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与文化因素》一书,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概论、外观造型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中国传统符号等章节的讲述,充分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造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中国书籍出版社 外观造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汽车造型 中国传统符号 新颖独特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20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