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公选课教学策略刍论——以“中国文学”课程为例
1
作者 邓建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5期67-69,共3页
高校公选课教学内容应去粗存精、化繁为简,紧盯学术前沿,突出课程亮点,坚持必要深度,以"精"体现课程特色、以"新"吸引学生兴趣、以"深"促进学生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应实行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构建充满生机... 高校公选课教学内容应去粗存精、化繁为简,紧盯学术前沿,突出课程亮点,坚持必要深度,以"精"体现课程特色、以"新"吸引学生兴趣、以"深"促进学生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应实行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积极参与的新型课堂教学范式;课程考核应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和考核形式过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公选课 教学策略 “中国文学”课程
下载PDF
明治日本的漢學論與近代“中國文學”學科之發端 被引量:3
2
作者 陸胤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1年第2期89-135,共47页
近代東亞學科秩序的建立,伴隨着學術勢力之升降,並以區域政治環境爲背景。明治日本"支那文學"學科的發端,不僅是西學分科觀念的産物,更可視作明治20年代國粹保存運動的延伸,受到起源於民間輿論的漢學經世論的影響。甲午戰爭爆發後,日... 近代東亞學科秩序的建立,伴隨着學術勢力之升降,並以區域政治環境爲背景。明治日本"支那文學"學科的發端,不僅是西學分科觀念的産物,更可視作明治20年代國粹保存運動的延伸,受到起源於民間輿論的漢學經世論的影響。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漢學再度遭到衝擊,學院派主張學術與政治分離,在野政論家則强調研究中國現狀。1890年帝國大學漢學科開始招生,湧現了一批既具備西學素養,又飽含政治關懷,從事於文明批評的少壯漢學者。他們在吸收歐洲東方學,開拓研究新領域的同時,更强調"東洋學風"干預現實的精神,内化了"文明論"的觀點,從而發明出一種傳授或建構"中國文學"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學論 明治日本 少壯漢學者 “中國文學”學科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民族高校“中国文学”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沂璐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86-90,96,共6页
“中国文学”是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面向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民族高校“中国文学”的思政出路,既要从新文科建设对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与“中国文学”对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两方面认识其必要... “中国文学”是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面向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民族高校“中国文学”的思政出路,既要从新文科建设对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与“中国文学”对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两方面认识其必要性,又要从课程认识与适应、专业融通与课程搭建、人才培养与思政协同等方面认识其不足之处,最后从知识生产与教育培养“目标化”、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智能化”、课后训练与科研导向“项目化”等三方面寻找出路,以期实现新文科视域下“中国文学”课程“重人文、重原典、重融通、重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民族高校 “中国文学” 课程思政 改革探索
下载PDF
国际汉语教学中文学课的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以喀麦隆马鲁阿大学文学院中文专业“中国文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馨月 《文教资料》 2019年第5期30-31,共2页
作者以自身在喀麦隆马鲁阿大学文学课的教学经历为例,分析"中国文学"课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开设情况和研究现状,着重介绍马鲁阿大学中文专业文学课的开设情况,其中包括中国文学课的课程设置、自编教材文学材料的选编及结合教... 作者以自身在喀麦隆马鲁阿大学文学课的教学经历为例,分析"中国文学"课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开设情况和研究现状,着重介绍马鲁阿大学中文专业文学课的开设情况,其中包括中国文学课的课程设置、自编教材文学材料的选编及结合教学点情况自编教材时所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学 “中国文学” 课程设置 教材编写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旧体诗词创作能力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旧体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在积极创作旧体诗词以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在...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旧体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在积极创作旧体诗词以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强化作品讲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适当加以考核;同时,还应提倡使用新韵以降低写作门槛,明确规定记诵任务以打好写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旧体诗词 诗词创作 能力培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阅读教学改革路径———以应用型高校中文专业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寇嫒丽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文章以应用型高校中文专业为例,论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阅读教学改革路径,包括重塑教学内容,作品阅读为本;革新教学方式,学生中心定位;优化教学评价,考核驱动阅读。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中文专业 应用型高校
下载PDF
以史为基 多向拓展——试析“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的学术议题蕴藉
7
作者 周兴杰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108-115,共8页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蕴藉丰富的学术议题。在文学史研究层面,它包含着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持续探寻,以及中国网络文学史书写的双向扩容等议题。在学术史研究层面,它指明了中国网络文学理论史和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等研究方向...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蕴藉丰富的学术议题。在文学史研究层面,它包含着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持续探寻,以及中国网络文学史书写的双向扩容等议题。在学术史研究层面,它指明了中国网络文学理论史和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等研究方向。“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能蕴藉如此丰富的学术议题,是与主编欧阳友权教授富于开拓意识、扎根品格和包容情怀的治学精神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 学术议题 治学精神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的修史逻辑与述史方法
8
作者 欧阳婷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所蕴含的史源、史料和史识,成为书写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学术史和理论史的一个“拳头产品”。该丛书基于史源勘定的修史逻辑,锚定网络文学“源”与“流”的历史走向,勾勒中国网络文学的全景,发掘其背后的文...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所蕴含的史源、史料和史识,成为书写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学术史和理论史的一个“拳头产品”。该丛书基于史源勘定的修史逻辑,锚定网络文学“源”与“流”的历史走向,勾勒中国网络文学的全景,发掘其背后的文学观念及其理论变化;然后以“年谱”“集成”“典藏”支撑“史论”,完成“一体三维”的史料疏瀹,让理论逻辑与史料留存、观念清理与成果检阅达成融合与互证,从而支撑起五卷丛书的“意义之厦”。在述史方法论上,作者“以实征史”,采用史论与史实互洽的方法来完成史识探赜的学术创意,体现了建构中国网络文学史学话语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 修史逻辑 以实征史
下载PDF
“冷战”·“逆行”·“新时期”——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9
作者 刘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逆行” “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10
作者 黄静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包括教学理念:秉持OBE理念;教学设计: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使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四个方面。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OBE理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11
作者 李鹏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4,共5页
立足文化自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注重由“科学”抵达旨趣的教学逻辑,古代文学课堂由此成为赓续文脉、激发民族语文活力的重要空间场域。具体可从注重从“立据而论”切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创设由史到文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 立足文化自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注重由“科学”抵达旨趣的教学逻辑,古代文学课堂由此成为赓续文脉、激发民族语文活力的重要空间场域。具体可从注重从“立据而论”切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创设由史到文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情怀、构建多学科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以发挥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三个维度展开。正确认识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意义,重新构建古代文学课堂的自性尊严,对解释庞杂的中国古代文学现象,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承担起人文学科教学应有的文化责任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科学精神 人文关怀 立据而论 跨学科
下载PDF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探赜
12
作者 李燕妮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与考核评价存在诸多弊端,与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可从强化过程性考核入手,抓住“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一中心,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与考核评价存在诸多弊端,与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可从强化过程性考核入手,抓住“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一中心,以“游戏”为教学赋能,以课程思政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教育的“育才”与“铸魂”,在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学习乐趣的同时,促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 过程性考核 课程改革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3
作者 鲁慧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12期79-81,共3页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让资源“富”起来、让作品“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三方面着手,不断丰富数字资源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未来,仍需要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利用数字技...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让资源“富”起来、让作品“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三方面着手,不断丰富数字资源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未来,仍需要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推进跨学科整合教学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试论新文科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正刚 杨镖 《文教资料》 2023年第4期75-78,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直接体现,承担着文学传承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思政内容、考核形式固化等不足,要以新文科理念统领教学,通过修订“中国古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直接体现,承担着文学传承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思政内容、考核形式固化等不足,要以新文科理念统领教学,通过修订“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开发“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主题教学模块、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和融合思政元素构建“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考核评价新方式,力推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思政 育人实践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探索
15
作者 胡飞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86-91,共6页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与课程教学目标,中国当代文学本身包含“四史”内容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关。在融入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对“四史”...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与课程教学目标,中国当代文学本身包含“四史”内容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关。在融入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对“四史”内在逻辑关系认识不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四史”内容挖掘不深和学生对“四史”学习的兴趣不高等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须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功能,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的教学路径,即课前准备好“四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中守正创新讲好“四史”内容,课后巩固“四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 课程教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述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绯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2-153,共2页
从 2 0 0 3年第 1期开始 ,本刊将“研究之窗”改为“短论·动态”。经过调整后 ,“短论·动态”基本上分为四部分 :一 ,关于国家立项科研课题的基本内容或构想的概述性短文 (约 30 0 0字 ) ;二 ,编译海外学者关于人文、社科及... 从 2 0 0 3年第 1期开始 ,本刊将“研究之窗”改为“短论·动态”。经过调整后 ,“短论·动态”基本上分为四部分 :一 ,关于国家立项科研课题的基本内容或构想的概述性短文 (约 30 0 0字 ) ;二 ,编译海外学者关于人文、社科及艺术研究类短文 ;三 ,博士学位论文撷英 ;四 ,探源考索类短文 ;其中的二至四条可参见本刊 2 0 0 2年第 5期“本刊启事”。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 原创性思想 妇女文学 妇女解放运动 个人意识观念
下载PDF
情境式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志强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5-97,共3页
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间的期望,理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借鉴情境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自感受和体验,以提高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情境式... 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间的期望,理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借鉴情境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自感受和体验,以提高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情境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情境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实施方案的应用;情境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式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应用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晓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3-15,共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水平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开设的水平,不能就课程论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本课程范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水平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开设的水平,不能就课程论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本课程范围内来看问题,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教材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思维 实际能力
下载PDF
“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结项成果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将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侧重从理论上阐明中国文化、华夏文明与中国文学的关联,并尝试找出这种关联的因果关系模式。课题分别在中国文明发生论、文学人类学的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将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侧重从理论上阐明中国文化、华夏文明与中国文学的关联,并尝试找出这种关联的因果关系模式。课题分别在中国文明发生论、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论及新方法论三个方面做出学术突破。后两部书则以一中一西的个案研究,呈现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神话历史"之系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神话学 玉石神话 四重证据法
下载PDF
应用型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模块化教改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查金萍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从地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借鉴德国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做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并尝试了新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以便... 从地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借鉴德国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做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并尝试了新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品德素质,提升学生的鉴赏、评论与写作等方面的思考与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模块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