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笔谈——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章培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文学源流 贯通古今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梅新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6-128,共3页
2001年11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至今已历三届。期间,又有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文学评论》加盟。三次会议逐渐得到海内外中国古代文... 2001年11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至今已历三届。期间,又有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文学评论》加盟。三次会议逐渐得到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比较文学、文艺学、文化学等诸多学科同人的热烈回应与高度评价,其对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为来自不同学科的广大学者提供一个崭新的学术交流与学科交融的重要平台;二是陆续推出一系列有关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学科范式 中国古代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 文学评论》 复旦大学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理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梅新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3,99,共6页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至2010年12月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期间已走过了十年的艰难探索之路。一方面,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研究实践还是学理思考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歧见。值此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的确到了一个需要对过去十年的探索之路进行全面总结,进而走向更为深入的学理逻辑思考与学术体系建构的时间节点。为此,我们借助《河北学刊》发表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演变 中国文学 学理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可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0,共3页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倡导,意在打破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界限,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章培恒等教授提出这一概念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于突破原有的研究思路,引导研究者关注中国古代文...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倡导,意在打破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界限,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章培恒等教授提出这一概念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于突破原有的研究思路,引导研究者关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揭示中国古代文学对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影响;追溯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在古代文学中的渊源;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种种因素如何向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潜在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发展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探索
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8-298,共1页
梅新林在《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撰文《“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建构》指出,应当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以“古代一现代”、“西方一本土”、“文学一文化”的“三重维度”作为探索与建... 梅新林在《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撰文《“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建构》指出,应当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以“古代一现代”、“西方一本土”、“文学一文化”的“三重维度”作为探索与建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的学理基础和逻辑构架。在方法论上,“古代一现代”维度可以从三个层面人手:一是站在古代文学本位立场上,从“古”观“今”;二是站在现代文学本位立场上,以“古”溯“今”;三是站在“近代文学”本位立场上,“今”“古”连通。而其最高境界应是超越以上三个本位立场的古今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学科范式 古今演变 文学本位 《河北学刊》 “今” “古” 内在逻辑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范式与方法(专题讨论):文化视野中的文学演变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梅新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既是一个学术课题,也是一个研究方向,同时也是提升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界八年来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问题的自觉探讨,对于推进中国文学研究——无论是中国文学的总体研究抑或现代文学、古代文...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既是一个学术课题,也是一个研究方向,同时也是提升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界八年来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问题的自觉探讨,对于推进中国文学研究——无论是中国文学的总体研究抑或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学科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对研究本身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彰显了重大的学术意义。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浙师大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在浙江金华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从古代向现代,现代向古代、近代的转型等不同维度,或以专题,或以个案,或以区域,或以规律探讨,或以比较文学等不同方式,广泛讨论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学古今演变的范式与方法日渐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组专题讨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现由《河北学刊》刊发,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范式 方法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三点感想 被引量:5
7
作者 黄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88,共3页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至2010年12月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期间已走过了十年的艰难探索之路。一方面,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研究实践还是学理思考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歧见。值此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的确到了一个需要对过去十年的探索之路进行全面总结,进而走向更为深入的学理逻辑思考与学术体系建构的时间节点。为此,我们借助《河北学刊》发表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学理逻辑 体系建构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19,共3页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章培恒先生倡导的命题,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中后期"文学史重构"等研究的扩展。这一研究主要关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张勇《中国小说古今演变举隅》从整体上观照中国文学,贯彻...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章培恒先生倡导的命题,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中后期"文学史重构"等研究的扩展。这一研究主要关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张勇《中国小说古今演变举隅》从整体上观照中国文学,贯彻文本细读又能突出古今演变特色。尤其将一系列"反面形象"类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前所罕见。在此启示我们,"悬置名著"也可从另外意义上理解,可不限于四大名著;某些儆世的"负面"类型人物之审美价值,从"古今演变"的架构中察照,是否应予以更高的评价?应有更长远时段的审美预期,给予这些文本以正确的价值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小说演变 形象史 母题类型 跨学科 研究
下载PDF
古今文学演变与中国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新 甘宏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古今文学演变与中国文学史研究之间的内在关联,大体可以从四个层面来描述:“中国文学史”这样一种著述方式是伴随着古今文学的转型而产生的;现代的纯文学观深刻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对古今文学之异的清醒认... 古今文学演变与中国文学史研究之间的内在关联,大体可以从四个层面来描述:“中国文学史”这样一种著述方式是伴随着古今文学的转型而产生的;现代的纯文学观深刻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对古今文学之异的清醒认识是编年体文学史兴起的契机;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古今”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主体陛与客观性的关系。我们的讨论即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演变 20世纪90年代 内在关联 文学 编年体 客观性 著述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绪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仁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5-84,共10页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学科建设 文学史分期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中西维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6,99,共4页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至2010年12月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期间已走过了十年的艰难探索之路。一方面,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研究实践还是学理思考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歧见。值此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的确到了一个需要对过去十年的探索之路进行全面总结,进而走向更为深入的学理逻辑思考与学术体系建构的时间节点。为此,我们借助《河北学刊》发表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演变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维度 中西 中国现代文学 阶段性研究
下载PDF
寻找胡适式的“新眼镜”——“文学性”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明秀 《文教资料》 2008年第8期13-15,共3页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课题中"演变"一词的内涵作了探讨,然后评价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最后通过两位学者对"文学性"的阐述,明确了寻...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课题中"演变"一词的内涵作了探讨,然后评价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最后通过两位学者对"文学性"的阐述,明确了寻找胡适式的"新眼镜"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新眼镜
下载PDF
第六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13
作者 干宁宁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45,共1页
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3—14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3—14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四十余名专家出席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章培恒先生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6
14
作者 章培恒 马世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是著名文学史家章培恒先生多年来非常关注并且认真探索的学术命题之一。本访谈约请章先生围绕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述。章先生结合自己的学术历程,具体阐述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涵与意义、人性的发展与中...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是著名文学史家章培恒先生多年来非常关注并且认真探索的学术命题之一。本访谈约请章先生围绕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述。章先生结合自己的学术历程,具体阐述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涵与意义、人性的发展与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分期的重新划分、中国文学的自觉、文学演进的内在动力与基本态势,以及文学形式的演进等一系列文学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章先生也谈到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视野下的明清文学及其研究以及对作为文学演进“归宿”的现当代文学的重新认识等。这些精辟的见解对于今后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谈胜意迭出、尤多创见,颇见其“不媚俗、反旧论、立新说”之“特立独行”的学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学术历程 章培恒 先生 访谈录 文学演进 文学史家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文学史上“渔父”形象的古今演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骏翚 孙久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中国文学史上,对"渔父"题材的处理和表现有一个古今演变的问题:古代的"渔父"系列创作中的"渔父",形象单一,主要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而表现古人淡泊、超越的隐逸文化追求;到现当代作家这里,既使这个形象高... 中国文学史上,对"渔父"题材的处理和表现有一个古今演变的问题:古代的"渔父"系列创作中的"渔父",形象单一,主要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而表现古人淡泊、超越的隐逸文化追求;到现当代作家这里,既使这个形象高度泛化,且主要着眼于"渔父"的现实生活内容,也由此表现一种历史文化的省思。同时,"渔父"题材的这种古今演变,也是对文学反映人性(自由本质)这一价值观念和规律的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父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自由本质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16
《中外诗歌研究》 2006年第3期146-146,共1页
第三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8月17日至20日在杭州和金华召开。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包括著名学者章培恒、朱立元、陈大康、胡明、王保生、范伯群、黄霖、董乃斌、黄曼君、骆寒超等在内... 第三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8月17日至20日在杭州和金华召开。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包括著名学者章培恒、朱立元、陈大康、胡明、王保生、范伯群、黄霖、董乃斌、黄曼君、骆寒超等在内的学者万人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古今演变 中国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 文学评论》 著名学者 复旦大学 编辑部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的古今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建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5,共7页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经历了长期的古今演变过程。秦汉时期,叙事观念初步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已经发生;唐宋时期,叙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继续深化。中国文学叙事观念以传统的传记、叙事散文、小说、戏剧等为对象,...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经历了长期的古今演变过程。秦汉时期,叙事观念初步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已经发生;唐宋时期,叙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继续深化。中国文学叙事观念以传统的传记、叙事散文、小说、戏剧等为对象,由批评上升到理论,具有感性批评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叙事观念 古今演变 感性批评
下载PDF
第四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立 胡瑜 张亮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古今演变 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学 研讨会综述 浙江师范大学 文学史理论 文学主题 文化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读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第二章有感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朝霞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3期19-20,共2页
梅新林教授著《中国文学地理学形态与演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一本厚至1038页、字数达80万的大书,在笔者所见过的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著作中,也许是最为厚重者之一了.全书由导论(选题宗旨、学术回顾、理论构想、体系建构、... 梅新林教授著《中国文学地理学形态与演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一本厚至1038页、字数达80万的大书,在笔者所见过的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著作中,也许是最为厚重者之一了.全书由导论(选题宗旨、学术回顾、理论构想、体系建构、研究方法)、本土文学的地理变迁、流域轴线与文学地理、城市轴心与文学地理、文人流向与文学地理、文学地理的区系轮动等五章构成,还有一个专列的图表目录,图表达到了80幅以上,构成了该书的重要特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地理 演变 形态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学地理学 成果 古代 研究著作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本土与西方维度
20
作者 陈广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尽管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乏因与外来文化交流与融合而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例证,然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扩张的西方势力的突入,中国社会被迫加入世界化进程,进入了由传统向近现代过渡的文明史转型时期,整个文学面貌因而呈现空前的变化... 尽管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乏因与外来文化交流与融合而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例证,然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扩张的西方势力的突入,中国社会被迫加入世界化进程,进入了由传统向近现代过渡的文明史转型时期,整个文学面貌因而呈现空前的变化,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西方 维度 本土 19世纪中叶 文学发展史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