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7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年第9期4-9,共6页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教材体系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 学科体系 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体系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本质和特点在于能够立足实践、回应现实,在“改变中国”进程中对中国问题作出中国式的回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进行阐释,以及对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进行梳理,能够获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本质和特点在于能够立足实践、回应现实,在“改变中国”进程中对中国问题作出中国式的回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进行阐释,以及对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进行梳理,能够获得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路径和研究空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日益成为中国哲学界关注的主题。为了回应世界性的现代化思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的理论研究,在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的双重维度上探索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学科体系 哲学学科 “改变中国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下载PDF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剑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12,共8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 广义认识论 历史创造论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赵士发 柳沛桦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理论基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理论基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逐渐脱离苏联影响并结合中国特色不断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各学科在现代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同时,毛泽东为当代中国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与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体系 毛泽东思想 方法论
下载PDF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构建探微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宪伦 张卫平 李恩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4,共5页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获得的直接启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职能,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为才有位、到有位更有为"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用语体系
下载PDF
走出与回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秀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2,共6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它的早期阶段和当代形态。由于受苏联 3 0年代教科书体系的影响 ,走出苏联模式与回归马克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苏联模式 哲学教材 传播 发展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挑战、问题、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忆石 《观察与思考》 2015年第5期3-8,共6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面临来自客观环境和精神文化建设主体两个方面的挑战;存在着价值导向的中立化取向、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中国问题的缺失、市场化工具化研究倾向、非此即彼的"两极跳"、语...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面临来自客观环境和精神文化建设主体两个方面的挑战;存在着价值导向的中立化取向、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中国问题的缺失、市场化工具化研究倾向、非此即彼的"两极跳"、语词包装过度等问题。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研究者们坚持理论导向的一元性,处理好研究中诸如阐述正面与批判反面、扩大包容性与防止西化、增强实用性与防止工具化、注入灵活性与坚持原则性等关系,真诚信仰和转变文风以提升理论自觉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话语体系 挑战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何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F0003,共7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某几个思想家任意的和人为的虚构,而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学术启蒙带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变化的理性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学术启蒙:一次是20世纪70...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某几个思想家任意的和人为的虚构,而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学术启蒙带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变化的理性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学术启蒙: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讨论。在这两次大的学术启蒙推动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开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形成了以创造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为学术平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资源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就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文本,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就是把这个文本从自发的形成提升为理性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启蒙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 2024年年会暨“经典与当代”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0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8月31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暨“经典与当代”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由北... 2024年8月31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暨“经典与当代”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研究基金会 马克思恩格斯文本 文献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 分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科学学科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荣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96-599,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必须确立并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前提,以建立各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近几年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社会科学学科并没...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必须确立并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前提,以建立各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近几年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社会科学学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结合。只有深切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社会科学学科的内在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源自西方的社会科学的中国转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真正结合,社会科学才能在中国现实中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产生以来,为各主要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思想资源,挖掘这一学术史资源,在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研究并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是学界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 学科 关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俭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8,共6页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区别开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增强国际话语权,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立场",又要善于"世界表达",要以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术话语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下载PDF
从各个领域研究毛泽东思想--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13
作者 彭泽农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7-62,共6页
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思考哲学体系的改革,不能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国化”问题。哲学体系一般建构原则的确定,同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特点的界定,两者具有一致性。我们准备从这样的角度探讨大家所关心的“建构原则”,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 中国 哲学思想体系 一致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哲学话语体系构建
14
作者 吴昕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哲学话语体系构建问题是当前我国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是对现有哲学内容的更好总结和表述,而且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是更新哲学范式,重构哲学逻辑,在充... 哲学话语体系构建问题是当前我国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是对现有哲学内容的更好总结和表述,而且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是更新哲学范式,重构哲学逻辑,在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哲学话语体系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体系探析
15
作者 李键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12期14-1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生前没有为其学说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是构建一个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基本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因此,要把握他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生前没有为其学说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是构建一个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基本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因此,要把握他们哲学思想的逻辑线索和基本结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同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把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 逻辑体系 一体三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建构的历史、价值和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
16
作者 陈祥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14,共10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作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诠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现当代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理论形态的变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回顾和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不能回避哲学教科书体系的苏联起源,...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作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诠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现当代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理论形态的变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回顾和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不能回避哲学教科书体系的苏联起源,以及在中国发展和变迁的历史。所以,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起源、历史沿革、意义和问题,对于21世纪的今天,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反映当代中国的基本现实、体现当今时代的基本主题、满足党和国家理论需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哲学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哲学教科书体系 体系化建构
下载PDF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发展历程
17
作者 张国祺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2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法
下载PDF
论建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概念、学科及意义
18
作者 方卫星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第Z2期82-83,共2页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新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总称、总概括,即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次合成、归纳、概括为一个容量更大的概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新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总称、总概括,即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次合成、归纳、概括为一个容量更大的概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建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书名,改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而建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新学科,这门新学科实际属于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党史党建学为主要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概念 学科 意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本问题及体系构建
19
作者 王浩斌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2-65,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的提升和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具体体现在宏观学科建设、学科内容建设和学科方法建设等三个层次;这些层次的具体展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的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的提升和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具体体现在宏观学科建设、学科内容建设和学科方法建设等三个层次;这些层次的具体展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客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学科 基本问题 体系构建
下载PDF
从"教科书体系改革"到"学术体系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0
作者 白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02-116,共14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大致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的"教科书体系形成"——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到80年代"教科书体系改革"——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qu...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大致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的"教科书体系形成"——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到80年代"教科书体系改革"——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教学体系",再到21世纪"后教科书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不但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构,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变革.这一体系重构和观念变革,既是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体系改革 学术体系构建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