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与“边缘”:清代湘西苗疆民、苗村落分布与秩序型构——基于凤、乾、永三厅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暨爱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8,共8页
作为清帝国体系"边缘"的湘西苗疆,其内部的民村与苗寨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传统中国"中心"—"边缘"结构的对应性。尤其在嘉庆初"边墙"体系完竣之后,民、苗区隔更为清晰,苗疆"中心&qu... 作为清帝国体系"边缘"的湘西苗疆,其内部的民村与苗寨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传统中国"中心"—"边缘"结构的对应性。尤其在嘉庆初"边墙"体系完竣之后,民、苗区隔更为清晰,苗疆"中心"—"边缘"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秩序,体现了清朝政府的苗疆治理理念及其实践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与“边缘” 湘西苗疆 民、苗村落分布 秩序型构
原文传递
西南的“话语”──关于“中心”与“边缘”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新建 《中国比较文学》 1998年第2期51-59,共9页
关键词 “中心”与“边缘” 文化人类学 中国文学 边缘批评 文学与文化 中国文化 马丽华 何士光 写作模式 文学理论批评
原文传递
耸立在“边缘”与“中心”之间——对地域文学的思考
3
作者 喻子涵 《理论与当代》 1998年第2期41-42,共2页
“边缘”与“中心”问题,一度在作家、评论家中引起关注和争论。所谓“中心”,就一般而论,不外乎行政区划上的以政府驻地为集中点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优势位置。人们往往趋向“中心”,因此也就形成“边缘”,形成“中心”与“边缘”在... “边缘”与“中心”问题,一度在作家、评论家中引起关注和争论。所谓“中心”,就一般而论,不外乎行政区划上的以政府驻地为集中点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优势位置。人们往往趋向“中心”,因此也就形成“边缘”,形成“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心理上的落差。这种落差,在人们心理上,就体现出获得重视的优越感和被忽视的自卑感;反映在文学活动上,就产生主导一切、掩盖一切的主流文学和服从主流、追随主流的边缘文学。就九十年代文学现象而论,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内涵与范围发生了裂变。随着文学自身的觉醒、创作的自由,集体写作状态进入个体写作时代,文学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 散文诗 “中心”与“边缘” 主流文学 哲学思考 拉丁美洲文学 行政区划 内涵与范围 贵州 民族文化背景
下载PDF
在边缘的边缘从事中国戏曲的“研究和说话”
4
作者 李跃武 李六乙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7-13,共2页
“中心”和“边缘”是两个显示位置的词。显然,“边缘”是“中心”的边儿上、外围,是那种被广大的“一般人”充斥的社会很难看到或看不起的可注意可不注意、可重要可不重要、可急迫可不急迫的地方,它与“中心”的热闹、隆重、被人拥戴,... “中心”和“边缘”是两个显示位置的词。显然,“边缘”是“中心”的边儿上、外围,是那种被广大的“一般人”充斥的社会很难看到或看不起的可注意可不注意、可重要可不重要、可急迫可不急迫的地方,它与“中心”的热闹、隆重、被人拥戴,使人趋之若鹜地向往、多多垂涎,出卖灵魂也欲获之相比较,“边缘”显得冷清、悲凉、灰蒙、暗淡、被人遗忘、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高台教 “自我” 时间逻辑 戏曲程式 中国文人 中国戏曲文化 “中心”与“边缘” 艺术逻辑 艺术的人生
下载PDF
信息革命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夏振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共5页
关键词 信息革命 经济国际化 信息化条件 发达国 工业化国家 “中心”与“边缘”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 集团化
下载PDF
世纪末的询唤─—读黄维梁编的《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
6
作者 陈惠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9-80,共2页
世纪末的询唤─—读黄维梁编的《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陈惠芬或许就在中国文学终于辉煌地走向世界的未来时日,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学的奋进、焦灼和文学志士们的思索、努力,却分外鲜明地烙刻在、映照在人类文化的照... 世纪末的询唤─—读黄维梁编的《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陈惠芬或许就在中国文学终于辉煌地走向世界的未来时日,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学的奋进、焦灼和文学志士们的思索、努力,却分外鲜明地烙刻在、映照在人类文化的照壁上─—在未来世纪的文学史写作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维梁 世纪末 文学整合 当代中国文学 商业主义 东西文化 “中心”与“边缘” 文学交流 文学研究 第三世界国家
下载PDF
焦虑感: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扈海鹂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心理 焦虑感 自我认同 现代性 社会保障制度 弱势群体 消费时代 自我意识 “中心”与“边缘” 社会地位
下载PDF
试论阿明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47-52,共6页
试论阿明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张雷声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SamirAmin)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颇负盛名的学者。最近10余年来,阿明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如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扩... 试论阿明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张雷声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SamirAmin)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颇负盛名的学者。最近10余年来,阿明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如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问题,不发达资本主义的“不发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积累 社会主义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经济秩序 不发达国家 “中心”与“边缘” 价值规律
原文传递
等价交换中的不平等交换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雷声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1995年第11期60-62,共3页
等价交换中的不平等交换张雷声战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发展中国家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出口产品结构和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均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展贸易的。这一贸易状... 等价交换中的不平等交换张雷声战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发展中国家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出口产品结构和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均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展贸易的。这一贸易状况,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不平等交换 不等价交换 发展中 国际贸易 劳动生产力 科学技术 经济剥削 “中心”与“边缘” 国际分工体系
原文传递
分合之缘——兼论海峡两岸诗歌的整体动态平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匡汉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76-82,6,共8页
这是一个大话题。对于文学与诗学研究来说,所忌的是留下一个空洞的文化姿态或满足于美丽而苍白的手势。放逐了精神价值在文学与诗歌中的存在和追求,难免功利和世俗,并同自身彻骨的寒凉妥协。
关键词 海峡两岸 中国当代诗歌 动态平衡 “新世代” 台湾地区 “中心”与“边缘” 现代诗 精神价值 “太和”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梦想中的“文化帝国”——萨拉马戈文化情结中的后殖民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成敖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80,共5页
萨拉马戈的长篇小说《石筏》可以被视为一篇“政治寓言”。在这部作品中 ,作家异想天开地让伊比利亚半岛脱离欧洲大陆 ,浮向南非与中美洲之间靠近拉丁美洲的大西洋中的某一点 ,其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心”与“边缘”的两元对立 ,而且... 萨拉马戈的长篇小说《石筏》可以被视为一篇“政治寓言”。在这部作品中 ,作家异想天开地让伊比利亚半岛脱离欧洲大陆 ,浮向南非与中美洲之间靠近拉丁美洲的大西洋中的某一点 ,其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心”与“边缘”的两元对立 ,而且显现了萨拉马戈文化情结中的后殖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马戈 《石筏》 “中心”与“边缘”
原文传递
对现代批评的多维度审视──读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12
作者 高旭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0-111,共2页
对现代批评的多维度审视──读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高旭东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格局而言,各类文体的研究较受重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都已经有专史问世,但对文学批评的研究比较薄弱,至今仍处于拓荒阶段。现代批评... 对现代批评的多维度审视──读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高旭东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格局而言,各类文体的研究较受重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都已经有专史问世,但对文学批评的研究比较薄弱,至今仍处于拓荒阶段。现代批评始终引导和制约着整个新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批评史 现代批评 多维度 文学批评方法 批评家 “中心”与“边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批评理论 王国维
原文传递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秀场” 融合·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新作展
13
作者 谢海 《艺术界》 2004年第5期94-95,共2页
在当代的中国艺术界,独立策展人的出现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缘于独立策展人的前缀“独立”的独立性,今年年底举行的“融合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新作展”将比以往官方的展览更多方面地展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民族性。... 在当代的中国艺术界,独立策展人的出现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缘于独立策展人的前缀“独立”的独立性,今年年底举行的“融合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新作展”将比以往官方的展览更多方面地展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民族性。 展览策划人杨唯民曾在今年5月做客杭州,就本次“融合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新作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家 水墨画 中国传统美学 策展人 “中心”与“边缘” 作品 绘画艺术 展览策划 学术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