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证实主义”观念两个“面相”的考察
1
作者 徐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中期”维特根斯坦的“证实主义”主要是围绕“假设”和“证实”概念及二者关系的探讨展开的,包括对“假设”的本质、“假设”与“命题”、“实在”的关系以及“假设”与“证实”的关系的思考。其在维特根斯坦的遗作和魏斯曼记录的有... “中期”维特根斯坦的“证实主义”主要是围绕“假设”和“证实”概念及二者关系的探讨展开的,包括对“假设”的本质、“假设”与“命题”、“实在”的关系以及“假设”与“证实”的关系的思考。其在维特根斯坦的遗作和魏斯曼记录的有关文本中体现为两种面相,差异主要在于有关思想提出的语境和表述方式方面。“中期”维特根斯坦的“证实主义”主张:“假设”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结构,具有规则性,其外延要比命题的外延更宽广;“假设”跟实在有密切联系,不同的证实方法表明“假设”的意义具有多样性。“中期”维特根斯坦的“证实主义”存在时间虽短,但深刻影响了维也纳小组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并成为他们扫除传统形而上学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维特根斯坦 证实主义 魏斯曼 逻辑实证主义 维也纳小组
下载PDF
论戈登·贝克对“中期”维特根斯坦“治疗型”哲学观念的“精神分析式”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强 《理论界》 2022年第7期37-43,共7页
“精神分析式”阐释认为维特根斯坦从20世纪30年代早期开始逐渐体现了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治疗型”哲学。为论证此种解读,贝克从“中期”维特根斯坦遗作和魏斯曼的记录中挖掘文本证据,并论证了二者在六个方面存在关联。... “精神分析式”阐释认为维特根斯坦从20世纪30年代早期开始逐渐体现了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治疗型”哲学。为论证此种解读,贝克从“中期”维特根斯坦遗作和魏斯曼的记录中挖掘文本证据,并论证了二者在六个方面存在关联。本文基于文本考察,指出贝克论证的可信度值得商榷,尤其是他对魏斯曼的有关文本的解读;“精神分析式”视角有过度阐释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型”哲学 精神分析 魏斯曼 “中期”维特根斯坦 戈登·贝克
原文传递
论“中期”维特根斯坦“治疗型”哲学的两种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强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2年第1期51-70,共20页
作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正统”阐释者,哈克和贝克对于“中期”维特根斯坦元哲学理念的理解存有争议,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他们对“中期”维特根斯坦“治疗型”哲学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的关联持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对魏斯曼对“中... 作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正统”阐释者,哈克和贝克对于“中期”维特根斯坦元哲学理念的理解存有争议,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他们对“中期”维特根斯坦“治疗型”哲学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的关联持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对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治疗型”哲学理念的阐释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对魏斯曼的元哲学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基于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遗作文本和魏斯曼记录的相关文本的理解,来考察“中期”维特根斯坦的元哲学,从而尝试对哈克和贝克的争论做出回应。首先,基于文本考察,一方面,我发现哈克的阐释较为客观地揭露了“治疗型”哲学跟“精神分析”方法之间所存在的鸿沟;另一方面,我指出贝克的“精神分析式”阐释对魏斯曼的文本所体现的思想存在着误读。其次,我认为“中期”维特根斯坦有关“治疗型”哲学理念的“精神分析式”表述只是一种表达的风格,这是“疾病—病人—医生”的表述框架,不具有实质含义。维特根斯坦对“精神分析”方法的态度始终是理性的,他认识到了这种方法的积极和消极方面。最后,我认为魏斯曼的文本不能够作为“治疗型”哲学“精神分析式”解读的证据。“中期”维特根斯坦元哲学的核心在于综览视角和以语法研究为核心的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斯曼 “中期”维特根斯坦 “治疗型”哲学 精神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