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学到影像:“中联”创业作《家》与巴金原著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张燕 赵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21-127,I0003,共8页
粤语片《家》(1953)作为"中联"电影的创业作,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自觉的现代性改编以及因应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香港电影主体性表达,是粤语片和香港电影的里程碑作品,引领了香港电影对五四文学的改编,并奠定... 粤语片《家》(1953)作为"中联"电影的创业作,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自觉的现代性改编以及因应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香港电影主体性表达,是粤语片和香港电影的里程碑作品,引领了香港电影对五四文学的改编,并奠定了"中联"公司作为"香港电影光荣旗帜"的重要历史地位。电影《家》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以既"忠于原著"又简化聚焦情感故事,融汇了进步意念与现代意识,成为香港粤语影界一股扬帆起航的清流。《家》的成功,引领了后续香港电影更多元化的新文学改编潮流,有效地潜藏建构了香港由传统中国向现代都市过渡的社会想象、身份意识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联” 《家》 巴金 文学改编
下载PDF
“中联”,“亚运”、“北方”三强争霸
2
作者 杨阳 《中国汽车市场》 1999年第1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汽车交易市场 “亚运村” “北方” “中联” 服务质量
下载PDF
战后香港粤语片的左翼乌托邦——以“中联”改编文学名著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国坤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100,共7页
本文尝试以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几部改编自现代中国和西方文学经典的影片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粤语电影的跨文化改编现象及承传自"五四"以降的左翼精英心态。"中联"的电影理想实践在在显示其在"冷战"和... 本文尝试以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几部改编自现代中国和西方文学经典的影片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粤语电影的跨文化改编现象及承传自"五四"以降的左翼精英心态。"中联"的电影理想实践在在显示其在"冷战"和殖民地香港环境下的文化包容,"中联"电影吸纳中西方文化经典,调和"五四"传统的政治理想,同时又包容民国以降的"鸳鸯蝴蝶派"通俗言情小说,以男女私情透露家国人生困境,以类近"通俗剧"的电影叙事凸显个人在情感和思想上遭受固有的社会或历史制约下变得孤独无援。"中联"挪移并转化中西文化资源,企图提升粤语方言电影的文化地位,其中作做出的成就和妥协,本文希望做一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联” 通俗剧 文学电影改编 “左派”理想主义
原文传递
战后香港文化身份探寻:李铁与“中联”电影艺术风格
4
作者 周子恒 方睿澜 《电影艺术》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作为中联电影公司创办人之一,李铁在香港粤语电影的黄金时代有过诸多佳作,在香港地区电影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他与“中联”的制片方针、创作实践及文化想象都集中反映了香港地区知识分子在战后文化“冷战”的氛围下,踯躅于传... 作为中联电影公司创办人之一,李铁在香港粤语电影的黄金时代有过诸多佳作,在香港地区电影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他与“中联”的制片方针、创作实践及文化想象都集中反映了香港地区知识分子在战后文化“冷战”的氛围下,踯躅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心境。李铁的电影创作不仅是出于制作者的自觉,更可被视为是对香港地区文化身份的一种影像化探索,在保守中国传统伦常的同时,灵活吸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好莱坞类型片的美学风格,逐渐形成了中国香港本土现实主义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铁 “中联”公司 粤语电影 香港左翼影人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庞海峰 王尊 张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第8期77-78,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为了解决融资困难问题,中小企业应紧随经济发展,探索新的融资模式。而近些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是我国解决这个问题的渠道之一,同...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为了解决融资困难问题,中小企业应紧随经济发展,探索新的融资模式。而近些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是我国解决这个问题的渠道之一,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应与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境,也促使企业合规运用款项并按约还款,实现资金借贷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互联网金融 融资途径
下载PDF
江海联运背景下的宁波舟山港港口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加环 《交通与港航》 2019年第2期75-80,85,共7页
该文依托宁波舟山港江海联运发展背景,采用熵权TOPSIS法,分别选取港口的发展潜力、码头的基础条件、港口的吞吐能力、港口腹地经济四个一级指标,分别对2015~2016两年的时间里,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四个港口进行竞争力评... 该文依托宁波舟山港江海联运发展背景,采用熵权TOPSIS法,分别选取港口的发展潜力、码头的基础条件、港口的吞吐能力、港口腹地经济四个一级指标,分别对2015~2016两年的时间里,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四个港口进行竞争力评价分析。并通过对港口间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宁波舟山港在江海联运发展策略下,各指标所代表反映的港口竞争力的敏感性变化,为宁波舟山港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联运 熵权TOPSIS法 港口竞争力 宁波舟山港
下载PDF
“中联财务软件”数据库采集转换分析
7
作者 刘科 《中国审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54-54,共1页
一、取得财务数据源 "中联财务软件"的原始数据存放位置为该软件安装目录下的d00X(00X中的X表示X账套,该账套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会计得知)文件夹中,以Maindata.mdb命名的Access数据库中.如设置有密码,可以直接询问或者利用专... 一、取得财务数据源 "中联财务软件"的原始数据存放位置为该软件安装目录下的d00X(00X中的X表示X账套,该账套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会计得知)文件夹中,以Maindata.mdb命名的Access数据库中.如设置有密码,可以直接询问或者利用专用软件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联财务软件” 财务数据源 数据库 数据导入模板
原文传递
沦陷电影的源起:“中华电影公司”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捷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75,共9页
1939年6月27日,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南京。这一公司的成立、事业开展及其后的演变对于战时上海沦陷区的电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意图对这一公司的成立始末、公司性质、组织机构和电影业务的开展做一些史料考证,并引发出... 1939年6月27日,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南京。这一公司的成立、事业开展及其后的演变对于战时上海沦陷区的电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意图对这一公司的成立始末、公司性质、组织机构和电影业务的开展做一些史料考证,并引发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在1939—1943年之间,介于维新政府、汪伪政权、日本军方的"电影国策"以及川喜多长政的个人决策之间的"中华公司",其电影政策是如何推行的?对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产生了怎样的整体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公司” “中联” “华影” 川喜多长政
原文传递
日本近代旅行指南中的中国江南
9
作者 何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近代日本第一本有关江南的旅行指南《江南的名胜史迹》,通过与名胜史迹相链接的典故和诗歌铺陈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构江南形象的同时规训读者的江南认识;由苏州精养轩旅馆出版的《苏州指南》则将精养轩旅馆包装成一家联通中日致力于... 近代日本第一本有关江南的旅行指南《江南的名胜史迹》,通过与名胜史迹相链接的典故和诗歌铺陈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构江南形象的同时规训读者的江南认识;由苏州精养轩旅馆出版的《苏州指南》则将精养轩旅馆包装成一家联通中日致力于所谓的“日中亲善”的旅馆,同时借助“日中快速联络船”的开通带来的便利条件打造江南游览“专线”,推动江南成为了近代日本人中国旅行的热门目的地。相较于日本情报机构公然阐明的对中国的征服、占领和侵略,近代日本有关江南的旅行指南则用一种天真无辜的浪漫想象构建与江南的“一体感”和“亲近感”,以此触发国民视江南为日本国土之延长线的殖民欲望,无形中参与并融入到了近代日本开展江南经营与殖民的历史话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的名胜史迹》 《苏州指南》 苏州精养轩 日中快速联络船
原文传递
“沦陷”中的守望——“沦陷”时期影片《良宵花弄月》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翼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90,共5页
本文以上海"沦陷时期"由朱石麟执导的电影《良宵花弄月》(1943)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特殊历史环境下创作者的意图、作品诉求和艺术特色,试图以此一窥以朱石麟为代表的"沦陷"影人的创作心理,并肯定作品承上启下的... 本文以上海"沦陷时期"由朱石麟执导的电影《良宵花弄月》(1943)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特殊历史环境下创作者的意图、作品诉求和艺术特色,试图以此一窥以朱石麟为代表的"沦陷"影人的创作心理,并肯定作品承上启下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石麟 “沦陷”电影 “中联”
原文传递
秦剑电影:国粤语兼修 艺术与商业并举
11
作者 张燕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1-76,共6页
秦剑是战后香港电影难得的创作奇才和商业能手。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他主战于粤语影坛,导演了《秋》、《慈母泪》、《难兄难弟》等诸多经典佳作,参与成立"中联"和主导创办"光艺"等香港粤语电影重要公司,60年代中... 秦剑是战后香港电影难得的创作奇才和商业能手。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他主战于粤语影坛,导演了《秋》、《慈母泪》、《难兄难弟》等诸多经典佳作,参与成立"中联"和主导创办"光艺"等香港粤语电影重要公司,60年代中期加盟"邵氏"后又纵横于国语影坛。他擅长拍摄包括亲情伦理片和浪漫爱情片在内的文艺电影,坚持纯情主义、类型探索等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剑 粤语电影 “中联” “光艺”
原文传递
巴金“激流三部曲”与香港电影
12
作者 张燕 陈良栋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111,共8页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以反封建传统的现实主义力度和追求个人解放思想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激流三部曲"被多次搬上银幕,不同版本的电影改编折射出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家国理想。在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qu...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以反封建传统的现实主义力度和追求个人解放思想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激流三部曲"被多次搬上银幕,不同版本的电影改编折射出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家国理想。在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中联"公司创作的粤语片《家》《春》《秋》和"长城"公司推出的国语片《鸣凤》,呈现出多元文化语境下鲜明的反封建主题与艺术风格。在冷战时期特殊语境下,香港电影改编为传统家庭伦理的描摹与香港身份的探询提供了银幕想象,承载起香港新移民群体的社会意识和身份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流三部曲” “中联” 文学改编
原文传递
转折与序曲——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及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腾飞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129,共7页
在沦陷时期上海电影史叙述中,相比较于日伪电影机构的完成时态"华影"而言,"中联"因其存在的短暂及过渡性角色,导致对它的研究时常一笔带过,掩盖了其本身的复杂性。同时,"附逆"标签以及意识形态主导的评... 在沦陷时期上海电影史叙述中,相比较于日伪电影机构的完成时态"华影"而言,"中联"因其存在的短暂及过渡性角色,导致对它的研究时常一笔带过,掩盖了其本身的复杂性。同时,"附逆"标签以及意识形态主导的评价体系,掩盖了"中联"在政治与商业纠缠中所营造的娱乐空间。对于身处其中的中国电影人而言,道德感十足的标签也湮没了那份现实困境基础上的无奈甚至痛心疾首。本文意欲重构"中联"的面貌,通过对其成立背景、资本情况、组织机构、人员与创作等四部分的内容描述来呈现"中联"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联” 沦陷上海 政治 商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