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溶洞的“串珠”状地震反射特征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凡异 魏建新 +4 位作者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万效国 王玲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391,354+518,共7页
本文采用一阶双曲型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薄层与溶洞的地震响应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认为"串珠"状反射特征是溶洞顶、底反射以及微弱的溶洞顶、底间二次反射在偏移剖面上的响应;以塔里木哈拉哈塘海相碳酸盐... 本文采用一阶双曲型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薄层与溶洞的地震响应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认为"串珠"状反射特征是溶洞顶、底反射以及微弱的溶洞顶、底间二次反射在偏移剖面上的响应;以塔里木哈拉哈塘海相碳酸盐岩实际地层参数为依据,设计了一个简化的水平层状地震地质模型(速度模型),通过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溶洞地震响应的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分频振幅和纵波阻抗体等四种属性进行了三维雕刻,得到了一种雕刻体积和真实体积的实验统计关系,认为前三种属性都将原本离散的"串珠"状转换成了连续的锥状振幅体,同时降低了纵向分辨率,而纵波阻抗剖面的纵向分辨率明显较其他属性剖面高。最后,针对各种属性剖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串珠”状反射特征 正演模拟 地震属性 三维雕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断溶体地震反射特征与识别 被引量:39
2
作者 马乃拜 金圣林 +3 位作者 杨瑞召 孟令彬 王力 胡永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8-403,I0009-I0010,共7页
断溶体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断溶体形成机理,结合实际岩石物理参数,设计断溶体正演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得到断溶体地震反射特征。正演结果表明,断溶体以大型走滑断裂为核心,形... 断溶体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断溶体形成机理,结合实际岩石物理参数,设计断溶体正演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得到断溶体地震反射特征。正演结果表明,断溶体以大型走滑断裂为核心,形成"花束"状地震反射;大型走滑断裂处同相轴"错断",断溶体缝洞型储层表现为单个"串珠"状反射或强、弱"串珠"反射群等特征。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震资料吻合较好,证明了设计的断溶体模型较为可靠,可以指导地震剖面上断溶体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断溶体 正演模拟 大型走滑断裂 “串珠”状反射
下载PDF
岩溶缝洞储集体地震聚焦成像与充填速度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世星 许凯 唐金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8-910,共13页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反射进行偏移归位处理,虽经多轮次的偏移速度调整,但依然不能保证每一个“串珠”反射都能达到最佳的收敛与归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连续速度替换的地震聚焦成像技术,利用缝洞绕射归位对偏移速度的高敏感性,通过不同速度偏移归位时能量聚焦强度与绕射形态平直性,实现每一个缝洞储集体“串珠”反射部位最优偏移速度的准确检测。利用新的带有地层与每个缝洞建模的偏移速度模型,经偏移后每个缝洞体都取得最佳的收敛归位效果,同时获得缝洞等效偏移速度,模型与实际资料均展示其与钻探井的缝洞充填速度呈线性正相关。实际资料缝洞体的聚焦偏移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在整个三维数据体的每一个缝洞体“串珠”状反射上,不论是单个型“串珠”反射,还是组合型“串珠”反射,“串珠”能量明显增强、边界更加清晰、聚焦性更为突出,偏移速度相对低的“串珠”与钻探井钻遇的放空漏失、油气高产的有利缝洞储集体有极高吻合率,展示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储集体 “串珠”状反射 偏移速度替换 聚焦成像 缝洞反射能量 缝洞反射形态 缝洞充填速度 低速异常体
下载PDF
Fluvi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A case study from Laohekou Oilfield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军华 刘振 +3 位作者 朱博华 冯德永 张明振 张学芳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1年第3期181-188,239,240,共10页
Finding channel sandbodie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fluvial reservoirs.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fluvial reservoirs in detail owing to their frequent changes and seri... Finding channel sandbodie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fluvial reservoirs.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fluvial reservoirs in detail owing to their frequent changes and serious intersections, as well as limitations of S/N ratio and seismic data resolution. Based on the Laohekou 3D data in Shengli Oilfield, we analyz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vial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from which we find that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amplitudes on seismic profiles, high continuity on time slices, and low frequency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n addition, a cluster of strong string-bead- like reflections was found after color processing and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To understand this observation, we conduct forward modeling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This provides a new way to identify ancient channels in similar areas. By using the multi-attribute fusion and RGB display techniques, channel incision is more obviou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nel structures are manifested much better. Finally, we introduce and apply multi-wavelet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identify weaker fluvial reservoir sig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sandbody weak signal string-bead-like reflections attribute fusion multi- wavelet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