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之基本问题·导言
1
作者 冯治库 《丝绸之路》 2014年第10期5-8,共4页
在中西哲学史上,老子、庄子、柏拉图、康德等中外哲人洞见了三种“无”:“纯无”(命名无、非存在)、“否定性的无”(有的无)和“主体不性的无”。三种“无”各有其用:“纯无”的作用在于和“纯有”一起作为一切知识的开端;“否... 在中西哲学史上,老子、庄子、柏拉图、康德等中外哲人洞见了三种“无”:“纯无”(命名无、非存在)、“否定性的无”(有的无)和“主体不性的无”。三种“无”各有其用:“纯无”的作用在于和“纯有”一起作为一切知识的开端;“否定性的无”的作用在于保证有的功用得以可能;“主体不性的无”的作用在于告诫人们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干预。与三种“无”相关的是虚假和错误的不可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常人对“无”的错误理解,以及对“无”的认识和把握波及文明的影响力,并指出由于对“无”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试图让中西哲学在源头上进行对话,真正探讨二者的同异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从而由传统启迪新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无” “否定性的无” “主体不性的无” 中西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