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单主体”到“主体间”: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转变 |
张君
|
《广西教育》
|
2012 |
0 |
|
2
|
“主体间性”视域下基于真实情境创设“有效”活动 |
马巧婷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3
|
“主体间性”视阈中的编辑主体及其关系 |
黑晓佛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4
|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体间性”研究的反思 |
赵继伟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5
|
从“主体间性”看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
王淑娟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09 |
10
|
|
6
|
“中和”与“主体间性”——对主体之应然关系的比较阐释 |
韩书堂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7
|
微博“主体间性”特征探析 |
李畅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8
|
从“主体间性”看对话中的师生关系 |
孙茂华
董晓波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11 |
1
|
|
9
|
论“主体间性”思政教育范式的三种转向 |
罗诗钿
|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
2012 |
1
|
|
10
|
“主体间性”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张莉
|
《天中学刊》
|
2013 |
0 |
|
11
|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
王雅洁
方兴
|
《设计艺术研究》
|
2016 |
0 |
|
12
|
“间性”视角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杨晓帆
|
《软件导刊》
|
2010 |
0 |
|
13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行动逻辑与思维转向 |
郑碧强
叶耀源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4
|
谋求共识: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的支点 |
张福平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5
|
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 |
胡军良
|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2
|
|
16
|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作:生态文学的典范 |
宋秀葵
周青
|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7
|
以“主体间互动”为焦点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三步曲 |
屠莉娅
|
《教育科学研究》
|
2007 |
8
|
|
18
|
拟态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解读 |
张艳艳
|
《青年记者》
|
2010 |
4
|
|
19
|
文化自信:与“自我”和“他者”的对话——以莫言及其文学世界为例 |
丛新强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8 |
1
|
|
20
|
时代呼唤着“对教育的价值”——“主体间性”视野下的教育价值审视 |
陈晓云
朱新卓
|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