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耐特主体间性理论评述
1
作者 蔡明汛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2505-2511,共7页
承认理论是阿克赛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几乎所有理论活动的根本内核,而承认理论的基础就建立在霍耐特对主体间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上。霍耐特对主体间性的理解体现在其承认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关系结构中,从哲学史溯源不难看出,霍... 承认理论是阿克赛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几乎所有理论活动的根本内核,而承认理论的基础就建立在霍耐特对主体间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上。霍耐特对主体间性的理解体现在其承认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关系结构中,从哲学史溯源不难看出,霍耐特批判吸收了以往哲学人类学和自我意识的主体间形式的思想资源,而且从三种主体间的承认形式上看,也符合主体间性理论的三个不同层面。The theory of recognition is the fundamental core of almost all the theoretical activities of Axel Honneth,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recognition is based on Honneth’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tersubjectivity. Honneth’s understanding of intersubjectivity is reflected in the ideological origin and relationship structure of his theory of recognition.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from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hat Honneth’s criticism absorbed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of the previou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and the inter-subjective form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forms of inter-subjective recognition, it also conforms to the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theory of intersubj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承认理论 霍耐特
下载PDF
交往实践析辨─—对主体间关系与交往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竹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53-58,6,共7页
关键词 交往实践观 主体 主客体关系 实践结构 人与人的关系 相互关系 实践活动 交往关系 互作用 主体与客体
下载PDF
中国哲学主体间相互关系思想发源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成龙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对中国哲学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思考始于春秋,其所以如此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生产力大发展,宗法关系被打破,尤其是各国间的战争,为人们思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二是鬼神崇拜观念的淡化,个人自主空间的扩大,辩证思维的相对发... 对中国哲学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思考始于春秋,其所以如此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生产力大发展,宗法关系被打破,尤其是各国间的战争,为人们思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二是鬼神崇拜观念的淡化,个人自主空间的扩大,辩证思维的相对发展,为人们思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精神条件;三是中国哲学家一开始就以"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身心统一"为最高价值追求,这为古代哲学家较早思考主体间相互关系准备了思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主体相互关系 可能性
下载PDF
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问题探析——以霍耐特主体间承认形式为研究视角
4
作者 李长虹 汤传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年第4期54-56,114,共4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感,教学安排不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以及忽视对学生进行人的培育等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问题,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中的爱、法律和团结等三种相互承认形式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感,教学安排不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以及忽视对学生进行人的培育等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问题,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中的爱、法律和团结等三种相互承认形式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在此视角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信赖与自信,尊重与自尊以及重视与自重等和谐良好的关系,人文关怀教育在此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霍耐特 主体承认形式
下载PDF
为什么法权需要承认?——对霍耐特法权思想的重构和补充
5
作者 李建华 徐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在《为承认而斗争》一书中,霍耐特通过阐发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在社会领域提出了法权承认理论。他对传统的自然权利观念予以矫正,摒弃了原子主义式的抽象权利观,并结合主体间性思想,发展出一套以主体间承认为基础的权利观来加以替代,但他... 在《为承认而斗争》一书中,霍耐特通过阐发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在社会领域提出了法权承认理论。他对传统的自然权利观念予以矫正,摒弃了原子主义式的抽象权利观,并结合主体间性思想,发展出一套以主体间承认为基础的权利观来加以替代,但他对“爱”理解的碎片化导致了先验证明的不足,补充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起码是对主体间性的一个说明。霍耐特构想的承认法权(Recht)德语词Recht,中文多译为“法权”,兼有主观权利rights和客观法laws的含义。(参见黄涛:《自由、权利与共同体:德国观念论的法权演绎学说》,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33-54页。)表明,在社会领域里,权利只有通过共同体内部成员的相互承认才拥有实在性和确定性,以承认为手段和目的的运动始终是贯穿权利形式和内容发展变迁的核心。与此同时,承认不但对于客观法律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而且能够证成其作为法律体系建立的来源是也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承认 法权 主体
下载PDF
注定失败的友谊:主体间性视域下的《秀拉》
6
作者 杨佳鑫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相互认同是维系一段健康且持久关系的关键。要实现相互认同,双方需要拥有承认自我及他人主体性的能力。但是,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的关系使得奈尔和秀拉丧失了确证自我的能力,真正的自我长期...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相互认同是维系一段健康且持久关系的关键。要实现相互认同,双方需要拥有承认自我及他人主体性的能力。但是,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的关系使得奈尔和秀拉丧失了确证自我的能力,真正的自我长期处在被剥夺或是被压制的状态下,由此导致的匮乏的共情能力及自恋型人格使得奈尔和秀拉仅仅将对方视作自我想象中的客体,对方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确证自己本就不真实的主体性。在这样的互动中,奈尔和秀拉既没有确证自己是完整独立的主体,也没能将对方看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最终导致了二人友谊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拉》 女性友谊 精神分析 主体 自我确证 相互认同
下载PDF
走向主体间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水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第10期12-14,共3页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于上世纪初兴起,并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全面、真实、平等、双向互动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赋予受教者以主体地位,其表现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重构 反思 传统 相互尊重 教育界
下载PDF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主体间性探寻 被引量:1
8
作者 母忠华 徐涛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99-100,共2页
主体间性是现代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胡塞尔为摆脱“先验论”和“唯我论”的困境而提出来的,经伽达黯尔、哈贝马斯、马丁·布伯等的发展,成为西方现当代哲学的主要思潮。“胡塞尔的主体间性包括两个方面,即主体间的互识与主体间的... 主体间性是现代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胡塞尔为摆脱“先验论”和“唯我论”的困境而提出来的,经伽达黯尔、哈贝马斯、马丁·布伯等的发展,成为西方现当代哲学的主要思潮。“胡塞尔的主体间性包括两个方面,即主体间的互识与主体间的共识。主体间的互识,即交往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间是如何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主体间的共识,是指交往过程中两个以上主体间如何对同一事物达成相同理解,即主体间的相通性和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 交往过程 现代哲学 哈贝马斯 当代哲学 相互理解 胡塞尔
下载PDF
从“认同”到“承认”: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9
作者 李妍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9,共8页
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 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的自然演化过程,主体的生存状态其实一直被主体间性所建构,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空间认同的确立需要得到他者的承认,他者承认内在的动力来源于主体自身的需求。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承认 主体 正义
原文传递
相互启发:学习共同体内认知机制的探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任英杰 徐晓东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4期76-85,共10页
在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习共同体呈现出主体二元性,交互主体双方建构出了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在"主体—主体"的交往模式中,学习者以对话的形式相互体验,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在启发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启发而实现自我启发,即相... 在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习共同体呈现出主体二元性,交互主体双方建构出了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在"主体—主体"的交往模式中,学习者以对话的形式相互体验,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在启发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启发而实现自我启发,即相互启发原理。其认知过程是:"原型激活—新异类比—打破思维定势"。这一原理直接指导着共同体的实践,如本文中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对学习共同体内认知机制的探究,对于教育教学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有着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启发 认知机制 主体 交互理解 教学相长
下载PDF
硫尿、L-酒石酸根和水为主体晶格的四乙基铵层状包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8
11
作者 石梅 张锦楠 李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硫尿 -阴离子主体晶格包合物 [(C2 H5) 4N+]2 C4H4O2 -6·2 (NH2 ) 2 CS·2H2 O ,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 .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 空间群 ,晶胞参数a =0 .772 7(2 )nm ,b =1.470 ... 合成了一种新的硫尿 -阴离子主体晶格包合物 [(C2 H5) 4N+]2 C4H4O2 -6·2 (NH2 ) 2 CS·2H2 O ,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 .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 空间群 ,晶胞参数a =0 .772 7(2 )nm ,b =1.470 7(4 )nm ,c=1.46 45 (4 )nm ,β =95 .16 1(5 )° ,Z =2 ,R1 =0 .0 488.晶体为“三明治”式夹层结构 ,波形平面主体氢键网状结构由 [酒石酸根 -硫尿2 ]三聚体形成的双纽带 ,在两个水分子的桥连氢键连接下形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酒石酸根 层状包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主体晶格 氢键 硫尿 分子相互作用 超分子晶格
下载PDF
承认与蔑视——霍耐特的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贺翠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60,共6页
在诊断和批判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方面,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缺乏现实性和社会性,难以适应时代变化和解释西方社会一些新运动的产生及其承认问题的实践需求,因而日趋走向保守和无力。面对这个... 在诊断和批判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方面,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缺乏现实性和社会性,难以适应时代变化和解释西方社会一些新运动的产生及其承认问题的实践需求,因而日趋走向保守和无力。面对这个困境,哈贝马斯的后继者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重新回到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为承认而斗争”的社会道德冲突模式,力图实现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承认 蔑视 批判理论 霍耐特 哈贝马斯
下载PDF
何种自由之道——霍耐特承认理论的伦理诊疗析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59-65,共7页
霍耐特承认理论建基于主体间性,倡导一种社会自由和社会正义。自由与正义不是抽象概念,它们融合规范与经验,普遍与特殊。霍耐特基于承认的正义理论建构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社会伦理规范。社会伦理秩序的破坏会导致个体的反抗,出现社会冲突... 霍耐特承认理论建基于主体间性,倡导一种社会自由和社会正义。自由与正义不是抽象概念,它们融合规范与经验,普遍与特殊。霍耐特基于承认的正义理论建构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社会伦理规范。社会伦理秩序的破坏会导致个体的反抗,出现社会冲突。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具有生存论意蕴,深入到生命最隐微、最深处,是通过他人的看视而开启的一个互动关系的规范性模式,关涉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三重关系,自我的实现和规范的社会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他人的接纳和我对他人看视的承认。当处于主体间性关系中的个体遭遇道德冲突或困境时,何种社会结构和制度秩序可以保障个体自由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在此,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指引出了一种可能的伦理致思方向,即尊重个体的差异和保障个体的自由,并将承认理论拓展到社会正义领域,阐明了一种基于主体间性的社会正义观和伦理新模型,以及它们可能的调适、调节的功能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承认 自由 不确定性之痛 社会正义
下载PDF
社区化教学促进智障生成为学习主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疆娜 兰继军 刘佳芬 《现代特殊教育》 2011年第4期17-18,共2页
一、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启智教育的困境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等关系的内在性质。(詹艾斌,2008)根据这一理论,传统教学论观点中,不论是把教师看作是权威还是淡化教师的作用,或将教师... 一、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启智教育的困境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等关系的内在性质。(詹艾斌,2008)根据这一理论,传统教学论观点中,不论是把教师看作是权威还是淡化教师的作用,或将教师作为学生背后的指导者,都是不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学论 学习主体 社区化 主体性理论 教师的作用 智障 启智教育 相互交流
下载PDF
霍耐特承认理论与审美活动论说
15
作者 段虹 徐苗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37,共3页
沿着哈贝马斯的路线,霍耐特以"承认"范畴来定位自我与他者的主体间关系。在"承认"理论框架之内,艺术家与读者在旨趣、想象力、品味、审美力等方面给予对方以"预先承认",对艺术作品共同进行"创作&quo... 沿着哈贝马斯的路线,霍耐特以"承认"范畴来定位自我与他者的主体间关系。在"承认"理论框架之内,艺术家与读者在旨趣、想象力、品味、审美力等方面给予对方以"预先承认",对艺术作品共同进行"创作",从而推动了哈贝马斯、伽达默尔所提倡的美学主体间性。凭借承认与蔑视之间的辩证关系,霍耐特对马克思《手稿》中的劳动美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构。但霍耐特并没有将"承认"仅仅视为思辨领域的抽象概念,而是将其植根于日常生活之中,从一个侧面弥合了存在于生存美学之中的个人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霍耐特 承认 主体
下载PDF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源与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海燕 叶安勤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6,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黑格尔承认理论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承认作为人类政治共同体的核心概念,有着广泛的思想来源和对后世深刻的启示。厘清黑格尔承认理论的源与流,对其承认理论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必将为承认理论的进一步发...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黑格尔承认理论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承认作为人类政治共同体的核心概念,有着广泛的思想来源和对后世深刻的启示。厘清黑格尔承认理论的源与流,对其承认理论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必将为承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开拓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承认理论 主体
下载PDF
认同还是承认?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琼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2期15-29,196,共16页
认同还是承认?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澄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认同是对"我是谁,我们是谁"的主体追问,具有同一、归属的内涵;承认是对主体间"非此不可"的生存结构的确认,具有交互性、规范性与多维性。我们不能作出... 认同还是承认?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澄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认同是对"我是谁,我们是谁"的主体追问,具有同一、归属的内涵;承认是对主体间"非此不可"的生存结构的确认,具有交互性、规范性与多维性。我们不能作出从认同到承认的论断,因为主体被主体间性地建构,表达主体性诉求的认同与确认主体间生存结构的承认有深刻关联:自我认同的确立,需要他者的承认;他者承认的力量,源自主体的需求。然而,认同政治和承认政治不能等同。认同政治的核心,在于对个体或群体特殊性的呵护。承认政治的核心,在于对社会规范性的维护。需要反思认同政治与承认政治的局限,使理论更好地关照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承认 主体 主体
下载PDF
阿克塞尔·霍耐特对黑格尔承认理论的重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曲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13-133,共21页
在霍耐特的理论视域里,社会批判理论传统一直无法走出一种从黑格尔那里承继而来的关于主体间承认理论的形而上学困境。在霍耐特看来,黑格尔将社会视为一个伦理共同体,主体间冲突的根源来自道德冲动,而承认理论就被建立在这种主体间性前... 在霍耐特的理论视域里,社会批判理论传统一直无法走出一种从黑格尔那里承继而来的关于主体间承认理论的形而上学困境。在霍耐特看来,黑格尔将社会视为一个伦理共同体,主体间冲突的根源来自道德冲动,而承认理论就被建立在这种主体间性前提之上。但由于黑格尔的理论囿于形而上学框架之下,主体间性最终被意识哲学所遮蔽,仅仅沦为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反思形式,并制约着社会批判理论传统。为克服这一困境,霍耐特主张借助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对黑格尔的.承认理论进行经验化的补充,并实现自然主义的转化。一方面,通过对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霍耐特区分'主我'与'客我',为主体树立了主体性意识,描绘出'为承认而斗争'的经验化脉络;另一方面,构筑承认理论的内在结构,即爱、法律、团结三种承认形式,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作为社会斗争道德动机的三种蔑视形式,即强暴、剥夺权利和侮辱。由于主体的完整性乃是承认形式的完整性,因而当蔑视作为'承认形式的被拒绝'而破坏主体的完整性时,不仅伤害到主体的自由,也使主体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得对自身的肯定理解。因此,蔑视经验就成为'为承认而斗争'的动力。霍耐特意在通过规范性和经验性相融合的方式为批判理论重新确立规范性基础,进而从'交往行为'范式转向'为承认而斗争'范式,实现了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批判理论传统 承认理论 主体
下载PDF
黑格尔哲学中的“承认”问题——以《精神现象学》第四章为例
19
作者 魏德赛 《西部学刊》 2018年第5期21-24,共4页
《精神现象学》第四章的核心问题是所谓的主体间性问题,而最能体现主体间交往商谈模式的就是"承认"现象。然而,承认表面上虽仅仅是主体之间的问题,其实却是高于个体的力量对个体的承认,这就是共同体对个体的承认。本文从当今... 《精神现象学》第四章的核心问题是所谓的主体间性问题,而最能体现主体间交往商谈模式的就是"承认"现象。然而,承认表面上虽仅仅是主体之间的问题,其实却是高于个体的力量对个体的承认,这就是共同体对个体的承认。本文从当今国际学术界对黑格尔承认问题的讨论入手,分析"承认"问题的由来,讨论主体间的承认关系、理性与世界之间的承认关系,以及"精神"这个承认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无限性 承认 主体 事情本身
下载PDF
“主体间承认”与体系内文化安全——以中国参与国际人权机制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燕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17,159,共15页
作者肯定了现有文化安全研究在"国家-国家"层面界定文化安全已经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国家-体系"层面对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个体国家文化安全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国际文化体系的认可,个体国家追求文化安... 作者肯定了现有文化安全研究在"国家-国家"层面界定文化安全已经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国家-体系"层面对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个体国家文化安全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国际文化体系的认可,个体国家追求文化安全行为的根本动力应该是与国际文化体系的"主体间承认",而不是基于国家主体中心理性主义的成本-收益核算。因此,国家在寻求文化安全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机制,参与的进程取决于双方实现"主体间承认"的水平,即使成本增加,个体国家也不会放弃参与,原因就在于参与能够带来更高阶段的"主体间承认",同时也就带来更高水平的文化安全。作者以中国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过程为例,通过分析发现,经过"彼此认可"、"接受约束"、"享有成果"三个发展阶段,中国与国际人权机制之间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主体间承认",因此双方的互动并未因成本-收益核算失衡而停滞,而是得到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承认 文化安全 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 国际人权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