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事变“主战派”与“主和派”互动情形探析
1
作者 于夕红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3,共3页
在西安事变中,国民政府内部分化为“主战派”与“主和派”,但两派的分歧主要停留于事变应对方式不同意见的层面。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主战派”与“主和派”进行了实质上的互动合作。“主战派”、“主和派”的协作与南京政府战和两面... 在西安事变中,国民政府内部分化为“主战派”与“主和派”,但两派的分歧主要停留于事变应对方式不同意见的层面。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主战派”与“主和派”进行了实质上的互动合作。“主战派”、“主和派”的协作与南京政府战和两面手法的配合运用,对西安“三位一体”局面构成了较大压力,成为张、杨妥协放蒋和事变最终和平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主派” “主和派” 互动
下载PDF
中国战略文化与“镜子”思维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一飞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0,155,156,共39页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战略文化的研究普遍被战争偏好与和平偏好的二元对立思维所限制。如何超越"战""和"偏好,诠释更为准确的中国战略文化?这是文章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战略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战略主体在战略流程中...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战略文化的研究普遍被战争偏好与和平偏好的二元对立思维所限制。如何超越"战""和"偏好,诠释更为准确的中国战略文化?这是文章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战略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战略主体在战略流程中长期稳定存在的思维模式。先秦诸子学说的群体对立性说明在中国文化身份形成之初,便同时出现了"战"与"和"两种系统性和重要性相当的战略思维。但是,这两种思维都未能在理论上系统而全面地压制对方,或在历史中持续而稳定地支配中国大战略。因此,它们只能被归为战略选项而非战略文化。通过抽象中国"战""和"思维的共同特征,文章认为,中国战略文化是一种由"兼顾实力和道德的战略资源积累","被动反应式的战略资源使用",以及"同质、适度的反应原则"构成的,呈现出"镜子"特征的思维模式。中国历史上与这一思维相符的大战略会因得到国内民众支持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而偏离这一思维方式的大战略,则会受到不同程度国内失序的惩罚。对西汉和北宋的历史观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大战略与‘镜子’思维的相符程度"和"国内发展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程度"之间的因果联系,并详细说明了"镜子"思维在历史中的操作细节。文章还对当代中国坚持"镜子"思维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略文化 “主战” “主和” “镜子”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