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鄂伦春族婚姻方式的民族学考证 被引量:1
1
作者 白兰 赵复兴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27-30,共4页
婚姻方式包含着婚姻关系、家庭形式和亲属称谓。婚姻关系是家庭形式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婚姻关系就产生什么样的家庭形式;而家庭形式又必然产生出与其相适应的亲属称谓制度。做为一种社会现象,婚姻方式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其存在和发展之基... 婚姻方式包含着婚姻关系、家庭形式和亲属称谓。婚姻关系是家庭形式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婚姻关系就产生什么样的家庭形式;而家庭形式又必然产生出与其相适应的亲属称谓制度。做为一种社会现象,婚姻方式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其存在和发展之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以“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为条件的。本文论述的婚姻方式作为后一种生产的形式,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婚姻,人口得到延续和发展,并组成家庭。婚姻本身所固有的交换活动还产生了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确,婚姻方式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与一定的婚姻方式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婚姻方式 氏族 家庭形式 民族学 太婆 婚姻关系 “乌力楞” 对偶婚 血缘婚
下载PDF
鄂伦春族研究概述──纪念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鄂伦春族分组成立四十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复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少数民族社会 研究概述 内蒙古社会 摩苏昆 调查组 “乌力楞” 蒙古人民 解放前 黑龙江
下载PDF
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崇熊祭熊习俗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复兴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41-46,共6页
崇熊和祭熊的习俗,从东北亚直到北美各地的许多民族中都存在。这个问题引起世界各国许多民族学家的研究兴趣,直到近些年仍在不断发表这方面的论著。但是,在我国,研究这个问题的论著尚属罕见。现根据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民族学调查材料,... 崇熊和祭熊的习俗,从东北亚直到北美各地的许多民族中都存在。这个问题引起世界各国许多民族学家的研究兴趣,直到近些年仍在不断发表这方面的论著。但是,在我国,研究这个问题的论著尚属罕见。现根据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民族学调查材料,对他们崇熊和祭熊的习俗,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为这方面的研究补充一些实例,以使这一研究能够深入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习俗 民族学调查 东北亚 研究兴趣 世界各国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乌力楞”
下载PDF
浅析“千”在北方通古斯族群—社会组织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戈 《满语研究》 200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千”是北方通古斯语中一个表示“人”的集合所属名词,它与另外一个名词(位于它的前面)构成北方通古斯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族群和社会组织的名称,在北方通古斯族群—社会组织分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千” 北方通古斯 族群-社会组织 地域集团 “部落” “乌力楞” 分支氏族
下载PDF
鄂伦春族风情 被引量:2
5
作者 舒展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86年第4期36-41,44,共7页
1 大小兴安岭连绵逶迤,横亘在我省西北部。这里峡谷纵横,河流密布,土地肥沃,林海莽莽。英雄的鄂伦春人民就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上。他们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和生活,与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有着密切的联... 1 大小兴安岭连绵逶迤,横亘在我省西北部。这里峡谷纵横,河流密布,土地肥沃,林海莽莽。英雄的鄂伦春人民就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上。他们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和生活,与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英雄的鄂伦春,鄂伦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大小兴安岭 西北部 “乌力楞” 仙人柱 峡谷 氏族 家族公社 桦树皮 黑龙江
下载PDF
鄂伦春族地域公社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复兴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6期94-101,共8页
地域公社,也称村社,是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崩溃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形态。村社的主要特征是:“它摆脱了牢固然而狭窄的血统亲属关系的束缚”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所固有的二重性”。这种村社“既然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 地域公社,也称村社,是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崩溃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形态。村社的主要特征是:“它摆脱了牢固然而狭窄的血统亲属关系的束缚”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所固有的二重性”。这种村社“既然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但是,它在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类型中表现着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研究,就会使村社阶段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看出民族与社会发展的复杂与纷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地域公社 “乌力楞” 氏族 穆昆 家庭公社 村社 佐领 小家庭 枪支
下载PDF
“鄂伦春社会”中几个基本概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38-41,共4页
鄂伦春族以独特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在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之间创造了“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猎枪”的神话般的“鄂伦春社会”,并以其典型的“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即社会发展史中的原始社会制度的特征而受到国内外民族学工作... 鄂伦春族以独特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在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之间创造了“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猎枪”的神话般的“鄂伦春社会”,并以其典型的“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即社会发展史中的原始社会制度的特征而受到国内外民族学工作者的注目。 那么,鄂伦春族对自身存在的“社会”,有何理解,有何说明呢? “乌力楞”是鄂伦春社会的一般表现形式。鄂伦春人的日常生活、游猎生产、社会活动都是以”乌力楞”为组织形式和核心集团进行的。“乌力楞”之上有“莫昆”,即胞族组织,但它并不干预日常的社会生活。“乌力楞”中还有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柱”,“它做为鄂伦春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依附于“乌力楞”而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乌力楞” 胞族 “哈拉” 氏族 基本概念 “千” 社会组织 平均分配 族外婚
下载PDF
鄂伦春分配制度的发展变化
8
作者 杨保隆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25-30,共6页
鄂伦春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今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逊克、爱辉和呼玛县等地,人口约3,200人。 解放前,鄂伦春人是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终年游猎于大、小... 鄂伦春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今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逊克、爱辉和呼玛县等地,人口约3,200人。 解放前,鄂伦春人是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终年游猎于大、小兴安岭。这里,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不仅有大量的野生禽兽供作他们衣食之源,而且出产珍贵药材和鹿、水獭、猞猁、灰鼠、獾、貉、虎和貂(后两种今已绝迹)等贵重动物,使他们近代在与周围兄弟民族交往中,用以换取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本文介绍的鄂伦春人的分配制度,主要是分析其猎品分配制度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 猎手 “乌力楞” 平均分配方式 分配制度 家庭公社 皮张 发展变化 野兽 消费分配
下载PDF
试论鄂伦春族母系氏族及其向父系氏族的过渡
9
作者 赵复兴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69-73,共5页
在原始社会中,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以女性为主,因此也称为母权制氏族时期。虽然恩格斯曾经说过“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上,还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但是,为了简便起见,恩格斯仍然保留了这一名称,这说明恩格斯... 在原始社会中,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以女性为主,因此也称为母权制氏族时期。虽然恩格斯曾经说过“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上,还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但是,为了简便起见,恩格斯仍然保留了这一名称,这说明恩格斯是肯定母权制的存在的。 母权制的存在,在我们国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争论的。我国历史文献和许多专著中,对它都作了充分的肯定。解放以后,我国民族学调查的大量材料也证明,它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同样存在。但是,在外国对此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母权制的提法是“科学史上的一种奇谈怪论”,而坚决予以否定。为了说明母权制的存在,给母权制提供一个实例,笔者根据自己在鄂伦春族地区进行民族学调查所搜集的材料,试图对母权制的存在及其向父权制过渡的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母系氏族的残迹 鄂伦春族是通古斯系统诸民族中比较原始的民族之一。解放以前,它虽然早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的村社阶段,但是,它仍然从事着原始的游猎经济,广阔的大小兴安岭,是其天然的猎场,他们长年累月的在这里游猎,同外界接触较少,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母权制 “乌力楞” 男子 母系氏族社会 家族 家庭公社 对偶婚
下载PDF
鄂伦春人的氏族社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阿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70-76,共7页
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的鄂伦春族,据一九五三年普查数字,共有两千二百六十二人,现已达三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的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人。 一、氏族部落的起源 关于人类游群集团转化为氏族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 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的鄂伦春族,据一九五三年普查数字,共有两千二百六十二人,现已达三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的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人。 一、氏族部落的起源 关于人类游群集团转化为氏族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兄弟与姐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族间的性交关系的禁止一经确定,上述集团便转化为氏族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41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可见亲兄弟和姐妹之间禁止通婚是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由于逐渐形成的自然分工和通婚范围的某种程度的缩小,使上古“氏族”逐渐形成。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才产生了氏族组织。当时的氏族,是由祖先相同的几代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 鄂伦春 氏族部落 氏族社会 胞族 亲族 “乌力楞” 根特 祖先 外婚制
下载PDF
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族
11
作者 赵光 《风景名胜》 2004年第2期36-41,共6页
住着非常简陋的住房"仙人柱"(撮罗子),骑着高大威猛的驯鹿,常年穿行在深山密林中--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既是国家惟一允许狩猎的特殊群体,又是我国惟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日前,记者得知这里的猎... 住着非常简陋的住房"仙人柱"(撮罗子),骑着高大威猛的驯鹿,常年穿行在深山密林中--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既是国家惟一允许狩猎的特殊群体,又是我国惟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日前,记者得知这里的猎民根据政府安排,将于年底全部搬迁到内蒙古根河市西郊的定居点时,便马上赶到这个即将"消失"的、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进行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 鄂温克人 猎民 家族公社 “乌力楞” 撮罗子 部落 大兴安岭 玛丽亚 根河市
下载PDF
“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的氏族制度与狩猎区域的划分
12
作者 董联声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8,22,共5页
"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氏族制度。氏族由若干个"乌力楞"组成,以"乌力楞"为单位从事狩猎活动。"乌力楞"既是生产生活单位,也是共同消费的单位,是一种典型的家庭公社性质的社会组织... "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氏族制度。氏族由若干个"乌力楞"组成,以"乌力楞"为单位从事狩猎活动。"乌力楞"既是生产生活单位,也是共同消费的单位,是一种典型的家庭公社性质的社会组织。氏族长不实行世袭制,而是选举产生,没有任何报酬。狩猎逐水而居,根据氏族划分狩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制度 狩猎区 “乌力楞”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鄂温克族的游猎生产方式及其家族公社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光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39-45,共7页
鄂温克族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有七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右畔原始森林中的部分鄂温克人,是我国唯一使用驯鹿的游猎民族。 解放前,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他们世世代代赶着驯鹿群,游猎在深山密林中,过着... 鄂温克族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有七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右畔原始森林中的部分鄂温克人,是我国唯一使用驯鹿的游猎民族。 解放前,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他们世世代代赶着驯鹿群,游猎在深山密林中,过着悲惨的生活。人口从十七世纪末的七百多人,到解放前,只剩下一百三十人。他们社会发展还处于父系家族公社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公社 鄂温克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额尔古纳河 社会发展 原始森林 统治阶级 生产方式 “乌力楞” 桦树皮
下载PDF
鄂伦春族十七世紀后由家族公社向比邻公社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光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3期25-33,共9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鄂伦春族自古就是我们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解放前由于受三座大山疯狂的掠夺、剥削、压迫,使他们的社会经济还处于极端落后的发展阶段,尚保留着游猎经济和原始公社的残余,基本上处于比邻公社发展阶段。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鄂伦春族自古就是我们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解放前由于受三座大山疯狂的掠夺、剥削、压迫,使他们的社会经济还处于极端落后的发展阶段,尚保留着游猎经济和原始公社的残余,基本上处于比邻公社发展阶段。 鄂伦春人的原始公社在十七世纪中叶前,尚处在家族公社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家族公社 原始公社 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 多民族 “乌力楞” 祖国 平均分配 家庭私有制
下载PDF
浅谈古代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英维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古代鄂伦春族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继采取"穆昆"制和"乌力楞"以实现对族民的有效管理。随着清王朝强化对鄂伦春族的政治统治,清政府开始在鄂伦春地区强力推行路佐制,最终形成"穆昆"制、"... 古代鄂伦春族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继采取"穆昆"制和"乌力楞"以实现对族民的有效管理。随着清王朝强化对鄂伦春族的政治统治,清政府开始在鄂伦春地区强力推行路佐制,最终形成"穆昆"制、"乌力楞"以及路佐制相互支撑、互助共存的局面,使得古代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多元,社会管理形式更加多样,为维护鄂伦春地区的社会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鄂伦春族 “穆昆”制 “乌力楞” 路佐制
原文传递
鄂伦春族桦皮工艺的传承方式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冬 《东北史地》 2008年第6期85-90,共6页
本文据笔者近年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聚居地桦皮文化的田野调查资料,结合相关民族志史料,探究鄂伦春桦皮工艺的"乌力楞"集体传承方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成因,论述在近10年中鄂伦春族桦皮文化复兴中传统传承方式的影响与作用... 本文据笔者近年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聚居地桦皮文化的田野调查资料,结合相关民族志史料,探究鄂伦春桦皮工艺的"乌力楞"集体传承方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成因,论述在近10年中鄂伦春族桦皮文化复兴中传统传承方式的影响与作用;揭示鄂伦春的口承文学、萨满教信仰与相关民俗对桦树与桦皮制品所蕴含的文化观念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桦皮工艺 “乌力楞” 萨满教 传承方式
原文传递
一个鄂伦春家族的百年史(上)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秀珍 《中国民族》 1999年第9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鄂伦春族 百年史 卫生用品 母亲 大家族 “乌力楞” 日本侵略者 柳树皮 逊克县 满族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