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谈“A而不B”类句式的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冠华
《焦作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A而不B"类句式在先秦儒家话语中大量存在,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论和文化景观。这一句式的意义在于:在语言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使一个命题既经济又稳固,并且富有包孕性;它不仅在"说什么"...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A而不B"类句式在先秦儒家话语中大量存在,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论和文化景观。这一句式的意义在于:在语言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使一个命题既经济又稳固,并且富有包孕性;它不仅在"说什么"的思想意义上,也在"如何说"的形式意义上显示了先秦儒家学者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A而不B”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运庭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9-54,74,共7页
对孔子提出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两千年来多有误读。尤其是当它与另一个经典命题"《关雎》,后妃之德也"相对接时,由于系统杂糅与框架混乱,便在三个方面引发尖锐的冲突:毛诗内在的冲突;毛诗与三家诗的冲...
对孔子提出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两千年来多有误读。尤其是当它与另一个经典命题"《关雎》,后妃之德也"相对接时,由于系统杂糅与框架混乱,便在三个方面引发尖锐的冲突:毛诗内在的冲突;毛诗与三家诗的冲突;孔子诗说与传统诗经学的冲突。对孔子的这个经典论断,不能从诗义的角度,只能从乐章的角度去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孔子诗说
诗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品中国之美,传华夏之风
3
作者
李响
高丽娜(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1期8-8,共1页
中国之美,源自华夏,历久弥新。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古国,中国之美并非仅仅是现代社会的绮丽繁华。中国之美,是浪漫悠长的东方美学。《诗经》中的“风”“雅”“颂”,被孔子评价“思无邪”。“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乐而不淫...
中国之美,源自华夏,历久弥新。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古国,中国之美并非仅仅是现代社会的绮丽繁华。中国之美,是浪漫悠长的东方美学。《诗经》中的“风”“雅”“颂”,被孔子评价“思无邪”。“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对伊人含蓄合礼的追求蕴含了别样的浪漫。无论是杜甫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沉郁顿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郁顿挫
杜甫诗
思无邪
东方美学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文化传承
《诗经》
伊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谈“A而不B”类句式的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冠华
机构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出处
《焦作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文摘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A而不B"类句式在先秦儒家话语中大量存在,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论和文化景观。这一句式的意义在于:在语言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使一个命题既经济又稳固,并且富有包孕性;它不仅在"说什么"的思想意义上,也在"如何说"的形式意义上显示了先秦儒家学者的智慧。
关键词
句式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A而不B”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运庭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9-54,74,共7页
文摘
对孔子提出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两千年来多有误读。尤其是当它与另一个经典命题"《关雎》,后妃之德也"相对接时,由于系统杂糅与框架混乱,便在三个方面引发尖锐的冲突:毛诗内在的冲突;毛诗与三家诗的冲突;孔子诗说与传统诗经学的冲突。对孔子的这个经典论断,不能从诗义的角度,只能从乐章的角度去求解。
关键词
《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孔子诗说
诗经学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中国之美,传华夏之风
3
作者
李响
高丽娜(指导)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四明中学
不详
出处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1期8-8,共1页
文摘
中国之美,源自华夏,历久弥新。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古国,中国之美并非仅仅是现代社会的绮丽繁华。中国之美,是浪漫悠长的东方美学。《诗经》中的“风”“雅”“颂”,被孔子评价“思无邪”。“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对伊人含蓄合礼的追求蕴含了别样的浪漫。无论是杜甫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沉郁顿挫。
关键词
沉郁顿挫
杜甫诗
思无邪
东方美学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文化传承
《诗经》
伊人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谈“A而不B”类句式的意义
李冠华
《焦作大学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董运庭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品中国之美,传华夏之风
李响
高丽娜(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