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方言指代词“乜”溯源研究
1
作者 徐复岭 王永超 《现代语文》 2022年第9期24-31,共8页
现代山东方言有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乜”,在明代前、中期就已存在,不过,它最初是采用人称代词“你”或“恁/您”的形式来记写的,至明清之交或清初以后才逐渐定型为“乜”。曾有学者断言“山东话指示代词‘乜’《金瓶梅》中未见”,并以... 现代山东方言有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乜”,在明代前、中期就已存在,不过,它最初是采用人称代词“你”或“恁/您”的形式来记写的,至明清之交或清初以后才逐渐定型为“乜”。曾有学者断言“山东话指示代词‘乜’《金瓶梅》中未见”,并以此证明《金瓶梅词话》使用的不是山东方言。现在看来,这一论断似乎与事实不尽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词 “乜” “你”或“恁/您” 山东方言 明清时期 溯源
下载PDF
河北武邑方言的指示代词“乜”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静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8期73-79,共7页
"乜"是河北衡水武邑话使用频率最高的指示代词。作为中指指示代词,"乜"的基本语法功能为"指别"(只指不代)和"指代"(指示兼称代)两种,并由之引申出了定冠词和连词用法。与此相应,"乜"... "乜"是河北衡水武邑话使用频率最高的指示代词。作为中指指示代词,"乜"的基本语法功能为"指别"(只指不代)和"指代"(指示兼称代)两种,并由之引申出了定冠词和连词用法。与此相应,"乜"有三种读音:分别是去声的[niε31]、阳平的[niε53]和阴平的[niε224],其中"乜"在"乜个"中还读成上声的[niε45]或阳平的[niε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乜” 指别 指代 定冠词 连词
下载PDF
黄冈方言中的特殊副词“乜”
3
作者 杨凯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黄冈方言中有一个特殊词“乜”,它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副词。“乜”作名词时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乜”作副词时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修饰形容词,二是修饰动词,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乜”修饰形容词和动词时,他们各自的表现... 在黄冈方言中有一个特殊词“乜”,它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副词。“乜”作名词时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乜”作副词时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修饰形容词,二是修饰动词,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乜”修饰形容词和动词时,他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语法功能不一样,特点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冈方言 语法功能
下载PDF
滨州方言中指代词“乜[ȵiə31]”
4
作者 齐梦晗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668-673,共6页
滨州方言指示代词为三分系统,存在近指、中指、远指三类指示代词。本文将滨州方言三个指示代词“这”、“那”和“乜”放于一起对比讨论,突出滨州方言指示代词“乜”的基本用法和句法功能。并进一步从语法化角度探讨了滨州方言指示代词... 滨州方言指示代词为三分系统,存在近指、中指、远指三类指示代词。本文将滨州方言三个指示代词“这”、“那”和“乜”放于一起对比讨论,突出滨州方言指示代词“乜”的基本用法和句法功能。并进一步从语法化角度探讨了滨州方言指示代词“那/乜”作定语标记时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方言 中指代词“乜” 基本用法 定语标记
下载PDF
河北无极方言的合音代词“乜”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拴军 桑宇红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9,共6页
河北无极方言的"乜"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人称代词,除了用于本指外,还扩展出了回指和虚指的用法。作为人称代词,"乜"与"人家"的语义类似但又略有区别,既可以回指表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也可以回指表物的... 河北无极方言的"乜"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人称代词,除了用于本指外,还扩展出了回指和虚指的用法。作为人称代词,"乜"与"人家"的语义类似但又略有区别,既可以回指表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也可以回指表物的名词、名词短语或某个事件。可以放在体词性成分前或后,去掉后不影响句义,但可赋予句子某种感情色彩。各种用法的区别可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加以判别。从"乜"的演变途径可推测无极方言"乜"与"人家"共存共生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无极方言 人称代词“乜” 回指 虚指
原文传递
近两百年广州话“乜”系疑问形式的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桂桃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09,共9页
近两百年来,广州话"乜"系疑问形式主要有"乜""乜野""乜谁""做乜""做乜野""使乜""为乜""为乜野""为乜事""因乜事"&qu... 近两百年来,广州话"乜"系疑问形式主要有"乜""乜野""乜谁""做乜""做乜野""使乜""为乜""为乜野""为乜事""因乜事""乜事"等。其中问事物的"乜"和"乜野"19世纪前期使用频率相当,发展到现代,后者已远远高于前者。"乜谁"是19世纪中期使用频率最高的问人的形式,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边个/边位"取代了。19世纪以来,询问做什么事时,多用"做乜野"。询问原因,20世纪30年代以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乜"和"做乜"。之后,随着同样语义功能"点解"的迅猛发展,"使乜"、"为乜事"、"因乜事"、"乜事"等询问原因的用例极少能见到。以上发展演变体现了语言发展的经济性原则和近义形式内部竞争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 疑问性 语言形式 发展
原文传递
河北武邑方言的中指代词“乜”及其扩展用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静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乜"是河北武邑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示代词。作为中指指示代词,"乜"的基本语法功能为指别(只指不代)和指代(指示兼称代),扩展出定冠词和连词用法。与不同的用法相应,"乜"有不同的声调。
关键词 冀鲁官话 中指代词“乜” 指别 指代 定冠词 连词
原文传递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回族“乜贴”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冬梅 梁勇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8-11,共4页
“乜贴”是普遍存在于回族穆斯林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现象。它不仅包含慈善、周济、施舍、捐助等意义,而且是将这些意义与精神上、物质上、道德上的动机全部结合起来的一个完整体。运用经济人类学的方法,试图透过一个村落的个案研... “乜贴”是普遍存在于回族穆斯林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现象。它不仅包含慈善、周济、施舍、捐助等意义,而且是将这些意义与精神上、物质上、道德上的动机全部结合起来的一个完整体。运用经济人类学的方法,试图透过一个村落的个案研究,对回族“乜贴”做一系统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贴” 回族 礼物交换
下载PDF
回族“乜贴”及其功能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冬梅 梁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2-35,共4页
“乜贴”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现象 ,广泛存在于回族社会 ,是回族穆斯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它在回族穆斯林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族群凝聚。
关键词 “乜贴” 回族 功能
下载PDF
回族“乜贴”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虎有泽 沙彦奋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5-98,共4页
"乜贴"是回族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其扎根于回族当中,世代相传,在回族内部有始无终、周而复始地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回族社区的贫困问题,加强了回族共同文化心理,体现了回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 人类学 “乜贴” 回族
下载PDF
“乜贴”--农村回族社区社会资本的载体
11
作者 杨雪云 牛喜霞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乜贴"是回族穆斯林社会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各类"乜贴"行为在信任、互惠的基础上展开,编织和巩固着社区参与网络,成为回族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乜贴"有助于... "乜贴"是回族穆斯林社会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各类"乜贴"行为在信任、互惠的基础上展开,编织和巩固着社区参与网络,成为回族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乜贴"有助于消除贫困,促进回族社区的经济发展;其次,"乜贴"作为回族社区的一种黏合剂,能够促进村庄自我调节,实现村民自治;此外,"乜贴"有利于塑造公共精神,奠定社区文化根基;最后,"乜贴"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贴” 社会资本 信任 互惠 规范 参与网络
下载PDF
瑞安方言话题标记“乜”--从疑问代词到话题标记
12
作者 吴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9-318,383,共11页
本文讨论南部吴语瑞安方言的兼用话题标记"乜",包括其语义来源、语法化过程及重新分析的桥接语境。"乜"从疑问代词发展为话题标记,这一语义来源未见于其他语言的报道,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同时,"乜"更... 本文讨论南部吴语瑞安方言的兼用话题标记"乜",包括其语义来源、语法化过程及重新分析的桥接语境。"乜"从疑问代词发展为话题标记,这一语义来源未见于其他语言的报道,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同时,"乜"更优先标记次话题,可能是话题优先性更强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标记 疑问代词 “乜” 瑞安方言 话题优先
原文传递
论离合词判定的标准——从粤语结构“容乜易”谈起
13
作者 符宁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2-59,共8页
目前判断一个组合是否为离合词的方法主要是拓展法,判断标准主要有结构的扩展性、组合成分的粘着性、意义的整体性三个。"容易"为汉语与粤方言中共有的词语,意思、用法基本相同,而粤语有"容乜易"的说法,把非离合词... 目前判断一个组合是否为离合词的方法主要是拓展法,判断标准主要有结构的扩展性、组合成分的粘着性、意义的整体性三个。"容易"为汉语与粤方言中共有的词语,意思、用法基本相同,而粤语有"容乜易"的说法,把非离合词词语"容易"离析开来。这一现象在某程度上挑战了现代汉语的"离合词"判断标准。我们尝试分析"容易"一词未被归入离合词范畴的原因,对现今的离合词判断标准制定问题及为对外汉语与普通话教学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词 粤语 现代汉语
下载PDF
如何认识和利用“乜汤温”神话打造“太阳故乡”文化名片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文林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7-51,共5页
西畴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回归家园、太阳故乡、木兰天堂、精神高地"四张文化名片,就是地域文化形态的集中体现。源于《乜汤温》神话的壮族太阳崇拜,先秦文学和《山海经》中记载的"日出汤谷"之地——汤果"太阳村... 西畴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回归家园、太阳故乡、木兰天堂、精神高地"四张文化名片,就是地域文化形态的集中体现。源于《乜汤温》神话的壮族太阳崇拜,先秦文学和《山海经》中记载的"日出汤谷"之地——汤果"太阳村",以及活态传承的"女子太阳山祭祀",与"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太阳转身的地方"等太阳文化相比较,具有特有的太阳文化特征——找回太阳的地方。"乜汤温"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基因和思维编码,其符号价值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充分认识和利用西畴独特的"乜汤温"神话,让西畴更富有太阳文化之美的内涵和底蕴,承载历史,传承后世,才会成为一个唱得响、传得开的"太阳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故乡 “乜汤温”神话 世界唯一性 文化资本
下载PDF
“尔迈力”与“立意”
15
作者 赵宝贵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5-26,共2页
“尔迈力”在我们许多人的概念里是“善行”的意思。其实,它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真正的意思是“工作”、“行为”,如果在该词的后面加上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才具有“善行”的含义。“尔迈力”涵盖人一生的全部行为———无论其... “尔迈力”在我们许多人的概念里是“善行”的意思。其实,它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真正的意思是“工作”、“行为”,如果在该词的后面加上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才具有“善行”的含义。“尔迈力”涵盖人一生的全部行为———无论其善恶。因而,我们不仅把洗大、小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意” 《古兰经》 真主 日常行为 “乜贴” 两世吉庆 宗教生活 种豆得豆 人的概念 种瓜得瓜
下载PDF
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
16
作者 哈雒岐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清真寺 西安市 伊斯兰教寺院 辛亥革命 民族宗教政策 “乜贴” 《古兰经》 经堂教育 清真寺文化 抗美援朝战争
下载PDF
回族部分用语的内涵(下)
17
作者 杨明德 《中州统战》 2002年第8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回族用语 释义 中国 “阿密乃” “堵阿宜” “乜贴”
下载PDF
回族人生礼仪
18
作者 石惠春 石惠镜 《丝绸之路》 2001年第9期50-51,共2页
回族人生礼仪在每个穆斯林一生中各个阶段举行,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抓周礼、割礼、婚礼、葬礼等。
关键词 回族穆斯林 《古兰经》 人生礼仪 诞生礼 命名礼 阿訇 伊斯兰教规 婴儿出生 民族特色 “乜贴”
下载PDF
国家在场与仪式歌唱——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7
19
作者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以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当下"乜末"仪...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以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当下"乜末"仪式活动对国家在场和国家力量的借用,体现着族群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创造的集体智慧,人们通过在民间仪式活动中绑定"国家符号",不断为自身信仰体系与仪式歌唱表演注入"合法性"或部分"合法化"的国家力量,也在借用国家力量的同时获得对国家的归属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跨界 壮—岱/侬族群 “乜末”信仰 国家在场 仪式歌唱
原文传递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被引量:2
20
作者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0,共10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享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歌唱与表演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茅郎”“花园”与“过海”是“乜末”歌唱行路过程中...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享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歌唱与表演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茅郎”“花园”与“过海”是“乜末”歌唱行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特定文化符号,其背后隐喻了整个族群的深层结构关系与文化认知观念。“茅郎”作为“乜末”仪式展演的“暴力”承受一方,是族群个体日常生活所遇“灾难”的符号象征;“茅郎”与执仪者、诉求者在仪式中达成的双方“互惠机制”,隐喻了族群集体对于“化解灾难”有效行为方式的局内认知观念。仪式歌路所呈现的〔逛花园〕仪节是“族群延续”与“家庭生育”的符号象征,隐喻了女性在壮—岱/侬族群社会延续中的重要地位。〔过海〕仪节的歌唱与表演是“乜末”作为当地仪式专家所具强大法力的一种体现,亦是族群集体认知观念中对“危险”场域空间的符号隐喻。“乜末”通过仪式歌唱与表演,建构了中越双边壮—岱/侬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让族群成员共享的“符号体系”和“文化传统”在仪式歌唱与表演中得以不断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末”仪式 歌唱表演 符号隐喻 历史记忆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