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国家在场与仪式歌唱——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
8
1
作者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以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当下"乜末"仪...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以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当下"乜末"仪式活动对国家在场和国家力量的借用,体现着族群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创造的集体智慧,人们通过在民间仪式活动中绑定"国家符号",不断为自身信仰体系与仪式歌唱表演注入"合法性"或部分"合法化"的国家力量,也在借用国家力量的同时获得对国家的归属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跨界
壮—岱/侬族群
“乜末”
信仰
国家在场
仪式歌唱
原文传递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被引量:
3
2
作者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0,共10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享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歌唱与表演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茅郎”“花园”与“过海”是“乜末”歌唱行路过程中...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享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歌唱与表演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茅郎”“花园”与“过海”是“乜末”歌唱行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特定文化符号,其背后隐喻了整个族群的深层结构关系与文化认知观念。“茅郎”作为“乜末”仪式展演的“暴力”承受一方,是族群个体日常生活所遇“灾难”的符号象征;“茅郎”与执仪者、诉求者在仪式中达成的双方“互惠机制”,隐喻了族群集体对于“化解灾难”有效行为方式的局内认知观念。仪式歌路所呈现的〔逛花园〕仪节是“族群延续”与“家庭生育”的符号象征,隐喻了女性在壮—岱/侬族群社会延续中的重要地位。〔过海〕仪节的歌唱与表演是“乜末”作为当地仪式专家所具强大法力的一种体现,亦是族群集体认知观念中对“危险”场域空间的符号隐喻。“乜末”通过仪式歌唱与表演,建构了中越双边壮—岱/侬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让族群成员共享的“符号体系”和“文化传统”在仪式歌唱与表演中得以不断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末”
仪式
歌唱表演
符号隐喻
历史记忆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凌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历史传统于当下生活的延续,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为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歌路&...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历史传统于当下生活的延续,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为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歌路"是"乜末"通过仪式歌唱建构的一个沟通阴阳两界人、神、鬼三者的神圣仪式路径,反映着族群成员共同的世界观、认知观和价值观,也是双边族群建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符号表征。本文通过对中越双边同类仪式的"乜末"歌路予以比较分析,探讨中越"乜末"仪式歌路呈现的共性与差异,解构"跨界族群"视阈下中越"乜末"仪式歌路形成差异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
“乜末”
信仰
仪式歌路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家在场与仪式歌唱——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
8
1
作者
凌晨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项目编号:11AD002)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跨界民族田野音声--中越同根民族民歌传承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4YJC76008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以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当下"乜末"仪式活动对国家在场和国家力量的借用,体现着族群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创造的集体智慧,人们通过在民间仪式活动中绑定"国家符号",不断为自身信仰体系与仪式歌唱表演注入"合法性"或部分"合法化"的国家力量,也在借用国家力量的同时获得对国家的归属与认同。
关键词
中越跨界
壮—岱/侬族群
“乜末”
信仰
国家在场
仪式歌唱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被引量:
3
2
作者
凌晨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0,共10页
基金
2019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音乐研究”(项目编号:2019KY0491)
2020年广西自治区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中国-东盟音乐民族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Y2020130)的阶段成果
文摘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享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歌唱与表演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茅郎”“花园”与“过海”是“乜末”歌唱行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特定文化符号,其背后隐喻了整个族群的深层结构关系与文化认知观念。“茅郎”作为“乜末”仪式展演的“暴力”承受一方,是族群个体日常生活所遇“灾难”的符号象征;“茅郎”与执仪者、诉求者在仪式中达成的双方“互惠机制”,隐喻了族群集体对于“化解灾难”有效行为方式的局内认知观念。仪式歌路所呈现的〔逛花园〕仪节是“族群延续”与“家庭生育”的符号象征,隐喻了女性在壮—岱/侬族群社会延续中的重要地位。〔过海〕仪节的歌唱与表演是“乜末”作为当地仪式专家所具强大法力的一种体现,亦是族群集体认知观念中对“危险”场域空间的符号隐喻。“乜末”通过仪式歌唱与表演,建构了中越双边壮—岱/侬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让族群成员共享的“符号体系”和“文化传统”在仪式歌唱与表演中得以不断延续。
关键词
“乜末”
仪式
歌唱表演
符号隐喻
历史记忆
文化传统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凌晨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
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7-6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码:11AD002
文摘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历史传统于当下生活的延续,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为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歌路"是"乜末"通过仪式歌唱建构的一个沟通阴阳两界人、神、鬼三者的神圣仪式路径,反映着族群成员共同的世界观、认知观和价值观,也是双边族群建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符号表征。本文通过对中越双边同类仪式的"乜末"歌路予以比较分析,探讨中越"乜末"仪式歌路呈现的共性与差异,解构"跨界族群"视阈下中越"乜末"仪式歌路形成差异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
“乜末”
信仰
仪式歌路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国家在场与仪式歌唱——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的社会变迁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2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3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路的比较研究
凌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