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在场与仪式歌唱——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8
1
作者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以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当下"乜末"仪...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以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当下"乜末"仪式活动对国家在场和国家力量的借用,体现着族群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创造的集体智慧,人们通过在民间仪式活动中绑定"国家符号",不断为自身信仰体系与仪式歌唱表演注入"合法性"或部分"合法化"的国家力量,也在借用国家力量的同时获得对国家的归属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跨界 壮—岱/侬族群 “乜末”信仰 国家在场 仪式歌唱
原文传递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被引量:3
2
作者 凌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0,共10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享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歌唱与表演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茅郎”“花园”与“过海”是“乜末”歌唱行路过程中...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双边族群共享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歌唱与表演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茅郎”“花园”与“过海”是“乜末”歌唱行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特定文化符号,其背后隐喻了整个族群的深层结构关系与文化认知观念。“茅郎”作为“乜末”仪式展演的“暴力”承受一方,是族群个体日常生活所遇“灾难”的符号象征;“茅郎”与执仪者、诉求者在仪式中达成的双方“互惠机制”,隐喻了族群集体对于“化解灾难”有效行为方式的局内认知观念。仪式歌路所呈现的〔逛花园〕仪节是“族群延续”与“家庭生育”的符号象征,隐喻了女性在壮—岱/侬族群社会延续中的重要地位。〔过海〕仪节的歌唱与表演是“乜末”作为当地仪式专家所具强大法力的一种体现,亦是族群集体认知观念中对“危险”场域空间的符号隐喻。“乜末”通过仪式歌唱与表演,建构了中越双边壮—岱/侬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让族群成员共享的“符号体系”和“文化传统”在仪式歌唱与表演中得以不断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末”仪式 歌唱表演 符号隐喻 历史记忆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凌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历史传统于当下生活的延续,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为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歌路&...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是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侬族这一同源却跨国而居的壮语族群共同体。"乜末"信仰是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历史传统于当下生活的延续,它以仪式音乐活动作为载体,歌唱贯穿整个仪式过程始终。"歌路"是"乜末"通过仪式歌唱建构的一个沟通阴阳两界人、神、鬼三者的神圣仪式路径,反映着族群成员共同的世界观、认知观和价值观,也是双边族群建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符号表征。本文通过对中越双边同类仪式的"乜末"歌路予以比较分析,探讨中越"乜末"仪式歌路呈现的共性与差异,解构"跨界族群"视阈下中越"乜末"仪式歌路形成差异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 “乜末” 信仰 仪式歌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