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中国香港的主体性和历史命运——“九七剧”与香港话剧的主体意识和本土意识
1
作者 胡文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在以娱乐和通俗为主导的香港戏剧界,能够凝聚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潮、民众意识从而为人们所关注的话剧创作和演出,只有"九七剧"。它承载着戏剧家对于香港本土、香港主体和香港历史命运的严肃思考。在这些创作中,香港戏剧家开始... 在以娱乐和通俗为主导的香港戏剧界,能够凝聚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潮、民众意识从而为人们所关注的话剧创作和演出,只有"九七剧"。它承载着戏剧家对于香港本土、香港主体和香港历史命运的严肃思考。在这些创作中,香港戏剧家开始认真地关注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土地,去建构香港和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去表现香港人面对历史巨变的思想情感,去思考香港与祖国的关系及其历史命运。这是"九七剧"主体意识和本土意识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七剧” 身份认同 本土意识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文化包容——香港的“九七剧”与“后九七”剧场
2
作者 林克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0,166,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签署了香港于1997年主权回归中国的联合声明,香港由此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回归过渡期。剧场因缘际会成为公众论坛,成为港人情感宣泄的出口,从而诞生了"九七剧"。"九七剧"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签署了香港于1997年主权回归中国的联合声明,香港由此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回归过渡期。剧场因缘际会成为公众论坛,成为港人情感宣泄的出口,从而诞生了"九七剧"。"九七剧"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它的范围十分宽泛,众多论者所列举的剧目也异常庞杂,但都涉及香港人的本土意识、文化身份与文化想象,以及因回归问题而触发的思虑、情感、意识的表露。而至"后九七"剧场所上演的剧作,内容上,尽管对本土意识的执迷多了一份自省,然而对"失城"、对"此地他乡"的哀戚,则已转化为对往昔的怀念;对全球化市场暴力的抗拒,也转化为更为抽象的对都市的陌生感与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身份认同 文化包容 “九七剧” “后九七场” 城市文化 艺术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