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高峰——论“九叶派”诗歌出现的必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士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7-102,共6页
“九叶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由社会现实的外部环境所决定。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主义诗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以改造和整合,而“九叶派”诗歌正是经过改造和整合的现代主义诗歌。“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上是... “九叶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由社会现实的外部环境所决定。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主义诗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以改造和整合,而“九叶派”诗歌正是经过改造和整合的现代主义诗歌。“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上是达到高峰、趋于完美阶段的一个流派。“九叶派”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融于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主义精神之中。“九叶派”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最大功绩是,打破了“诗必须表现情感”的传统信条,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更新了固有的诗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派”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高峰 完美 流派
下载PDF
“九叶派”研究新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彬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九叶派” 诗歌社团 叶集》 文学流派
下载PDF
“九叶派”诗人袁可嘉辞世
3
作者 杨静(整理) 韩永恒(整理) 《中外诗歌研究》 2009年第2期41-41,共1页
“九叶派”代表诗人、著名翻译家、新诗理论家袁可嘉于美国当地时间11月8日在纽约去世,享年87岁。
关键词 “九叶派” 袁可嘉 诗人 辞世 翻译家 理论家 新诗
下载PDF
用心诠释艺术人生——纪念“九叶派”诗人袁可嘉先生
4
作者 吴丹 《华人世界》 2009年第1期94-95,共2页
他是一位诗苑的导游,用心为读者传递诠释灵魂的艺术,毕生都在努力搭建这座中西诗学的桥梁。他的作品以及他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国人进一步地领略到世界文化的风采。
关键词 艺术人生 “九叶派” 诗人 诠释 用心 袁可嘉 纪念 文化交流活动
下载PDF
从“九叶”成员到“脱颖而出”——1979-1993年穆旦诗歌接受史
5
作者 李蒙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作为新诗史上的经典诗人,穆旦在新时期被“重新发现”的现象与时代语境的变迁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初,在政治因素、传统诗歌观念、读者接受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囿限之下,穆旦诗歌的个体性与现代性价值遭到抑制和遮蔽,穆旦诗歌的建构过程... 作为新诗史上的经典诗人,穆旦在新时期被“重新发现”的现象与时代语境的变迁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初,在政治因素、传统诗歌观念、读者接受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囿限之下,穆旦诗歌的个体性与现代性价值遭到抑制和遮蔽,穆旦诗歌的建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艰难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文学语境的变换与文学研究观念的转型,穆旦现代主义诗歌的价值和地位逐渐得到学界的接受与认可,其本人也从“九叶派”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诗歌 “九叶派” 新时期 诗歌接受 个体性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新诗传统与朦胧诗的起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志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234,共13页
揭示"朦胧诗生成"与中国新诗传统"同中有异"的承续关系,是解读"朦胧诗发生"问题的重要诗学理路之一。朦胧诗人历经"革命式求索——命运式感伤——自我分裂式质疑、嘲弄、反叛或者逃逸——人道主义批... 揭示"朦胧诗生成"与中国新诗传统"同中有异"的承续关系,是解读"朦胧诗发生"问题的重要诗学理路之一。朦胧诗人历经"革命式求索——命运式感伤——自我分裂式质疑、嘲弄、反叛或者逃逸——人道主义批判"四个生命体验流程,呈现出朦胧诗人对于中国新诗资源的选择:以何其芳诗集《预言》为代表的中国象征主义诗歌酝酿了朦胧诗风格的生发;何其芳、艾青及"九叶派"诗人等的"新诗戏剧化"手法诱发了朦胧诗结构的生变;"九叶派"诗歌的生命本位意识、"七月派"诗歌的历史使命感成为朦胧诗成型期的重要精神资源。朦胧诗人在诗艺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诗歌"场景象征化"与新诗戏剧化的"对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人 中国新诗 新诗传统 象征主义诗歌 新诗戏剧化 “九叶派” 起源 人道主义批判
下载PDF
“时间之花”:郑敏诗歌在海内外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燕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25-139,共15页
作为百年现代汉语诗歌的亲历者,郑敏(1920—2022)的现代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被翻译为英语,后逐渐被译为法、荷、瑞典、日、韩等多种语言,入选《兰舟:中国女诗人集》《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集》等权威的世界文学经典... 作为百年现代汉语诗歌的亲历者,郑敏(1920—2022)的现代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被翻译为英语,后逐渐被译为法、荷、瑞典、日、韩等多种语言,入选《兰舟:中国女诗人集》《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集》等权威的世界文学经典选集。这得益于许芥昱、张明晖、叶维廉、也斯、钟玲、奚密、汉乐逸、杜博妮、赫伯特·巴特、谢尔顿·齐特纳、艾哈迈德·阿里、何丽明、秋吉久纪夫、黄智裕等翻译家、诗人、学者的大力译介与推崇。由郑敏诗歌在海内外的译介语境、译者身份、学术评价、传播机构的研究可窥见,华裔汉学家、翻译家与各国诗人或学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角色,诗人的自我传播也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声誉。此外,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与友好的出版环境,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与语文教科书,作者、译者、学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对话机制等等,都有助于提高中国作家在世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文坛的译介、接受与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中国现代诗歌 “九叶派” 诗歌翻译 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下载PDF
巧用隐喻设意象 妙抒情感引共鸣——杭约赫《题照相册》赏读
8
作者 段清泽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9年第5期28-29,共2页
杭约赫原名曹辛之,江苏宜兴人,“九叶派”诗人,著有诗集《撷星草》等。杭约赫擅长写气势宏大的长诗,但他的短诗也写得清新隽永,《题照相册》就是一例。
关键词 相册 意象 隐喻 巧用 赏读 共鸣 情感 “九叶派”
下载PDF
论四十年代现实主义诗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四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156,共6页
新诗大众化诉求是抗战时期新诗理论批评的时代最强音。"激进型"、"传统型"和"综合型"的现实主义诗论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这种要求。"激进的现实主义"诗论主要围绕朗诵诗、街头诗、方言诗、叙事诗... 新诗大众化诉求是抗战时期新诗理论批评的时代最强音。"激进型"、"传统型"和"综合型"的现实主义诗论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这种要求。"激进的现实主义"诗论主要围绕朗诵诗、街头诗、方言诗、叙事诗、新诗的民族形式、现代政治讽刺诗和"九叶派"等问题展开过论争,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旧错误和新偏向"。实质上,它们都着眼于新诗大众化以及如何更好地为现实斗争与救亡图存服务。"传统的现实主义"诗论则潜心于对新诗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规律的探讨。而综合性的"体验的现实主义"诗论强调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之间相生相克。它们共同推进了40年代现实主义诗论的发展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诗论 四十年代 “九叶派” 政治讽刺诗 理论批评 抗战时期 民族形式
原文传递
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桃洲 《新华文摘》 2010年第6期95-97,共3页
一、背景:关联和承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新诗语言在上世纪的前30年经历了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持续到194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诗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语言形态和书写程式,其间尤以冯至、卞之琳、艾青及“九叶派”... 一、背景:关联和承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新诗语言在上世纪的前30年经历了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持续到194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诗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语言形态和书写程式,其间尤以冯至、卞之琳、艾青及“九叶派”诗人的表现更为突出。在1950年代后的台湾诗界,由于众多大陆诗人的涌人——这些诗人免不了将以往的诗学理念和写作习性带到岛内——台湾新诗的发展路向自然要受到整个新诗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语言 台湾新诗 古典 维度 构造 当代 “九叶派” 40年代
原文传递
著名翻译家袁可嘉先生逝世
11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0,共1页
著名翻译家、“九叶派”代表诗人袁可嘉于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8日在纽约去世,享年87岁。袁可嘉先生1921年出生于浙江慈溪,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室翻译,外文出版社... 著名翻译家、“九叶派”代表诗人袁可嘉于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8日在纽约去世,享年87岁。袁可嘉先生1921年出生于浙江慈溪,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室翻译,外文出版社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可嘉主要从事诗歌写作和文学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翻译家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逝世 “九叶派” 联大外文系 毛泽东选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