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乡土”的苦难话语与地方意志——以“文学豫军”1990年代以来的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丹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29,共11页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qu...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彼岸性"的缺失是"文学豫军"苦难话语构造的根本特点。他们着力于苦难的现世"管理",或呈现人际的对立与复仇、或作拒绝思想的"抒情",在苦难救赎的构思上存在着"父权经济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乡土” 乡土文学 1990年代 “文学豫军” 苦难叙事
下载PDF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以“中原突破”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丹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63,共14页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中原突破"乃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倘若用一个词来概括"文学豫军"对历史的记忆,那就是"中国弃儿",它亦...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中原突破"乃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倘若用一个词来概括"文学豫军"对历史的记忆,那就是"中国弃儿",它亦可作为"文学豫军"集体身份的命名。"弃儿"意识深深影响着"中原突破"中的乡土书写与主体建构。"弃儿"式的韧性与智慧、自利与虚无,让"文学豫军"相当自然地融入了90年代以来的"市场"与"个人化书写"的潮流。在创伤的牵动下,"寻根"成为"文学豫军"的写作宿命。其间,"中原"(地方)与"中国"的纠葛是最微妙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乡土” “中原突破” 地方认同
下载PDF
京派与海派对“乡土”和“都市”的双向审视
3
作者 王佳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74-76,79,共4页
京派和海派因为"京海之争"的存在,一直以来被定义为相互对立的2个流派,京派对"乡土"的执着和海派对"都市"的专注,似乎也证明了二者的对立性。但是,细读文本我们发现,京派作品中也存在"都市"书... 京派和海派因为"京海之争"的存在,一直以来被定义为相互对立的2个流派,京派对"乡土"的执着和海派对"都市"的专注,似乎也证明了二者的对立性。但是,细读文本我们发现,京派作品中也存在"都市"书写,海派作品中也有对"乡土"的指涉。以"乡下人进城"和"城里人下乡"为着眼点,可以窥见京派和海派文人对"乡土"和"都市"的双向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海派 “乡土” “都市” “乡下人进城” “城里人下乡”
下载PDF
寻求人生的归宿:家与自然——《乡风市声》中“乡土”情结的解读
4
作者 林立荣 《现代营销(下)》 2012年第6期230-231,共2页
在《乡风市声》散文集中,作者们在对"乡风"的赞歌与挽歌中,在对"市声"的批判与期望中抒写出了一种绵延千古的"乡土"情结,在家与自然中呼喊着即将逝去的原始乡村与原生人性的回归。本文意在对《乡风市声》... 在《乡风市声》散文集中,作者们在对"乡风"的赞歌与挽歌中,在对"市声"的批判与期望中抒写出了一种绵延千古的"乡土"情结,在家与自然中呼喊着即将逝去的原始乡村与原生人性的回归。本文意在对《乡风市声》"乡土"情结的解读中,寻求人生的归宿:家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风市声 自然“乡土”情结
下载PDF
基于“乡土”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深刻把握
5
作者 陈庆华 李前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38-42,共5页
“乡土”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从“乡土”的角度出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出发点,在“乡土”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以“... “乡土”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从“乡土”的角度出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出发点,在“乡土”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立足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依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中心点,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中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斗争取得新成就。伟大建党精神以“乡土”为关键点,在“乡土”中磨砺、锻炼和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能力和水平,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迎接实践中的各种困难,以新的伟大斗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乡土” 农村 农民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农业类职业院校“乡土”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非遗”社团为例
6
作者 陈逸林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41,共4页
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国家产业升级转型进程的不断加快,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不仅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 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国家产业升级转型进程的不断加快,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不仅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江苏省委分别对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做出了重要指示。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对以“非遗”社团为载体的农业类职业院校“乡土”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社团 “乡土”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乡土”养育诗心
7
作者 黄邵震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21期65-66,共2页
中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的实践,是纠偏当下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日益庸俗化倾向的策略之一。其施行的难点主要在于当代中学生与古代诗歌的疏离与隔阂。“乡土”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学生创作古诗提供了自然亲和的内化途径和典雅... 中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的实践,是纠偏当下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日益庸俗化倾向的策略之一。其施行的难点主要在于当代中学生与古代诗歌的疏离与隔阂。“乡土”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学生创作古诗提供了自然亲和的内化途径和典雅韵致的外显方式。“乡土”能够更好地养育诗心,而拥有诗心的人是幸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诗心 古诗创作 教学
下载PDF
论“乡土”与“寻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喜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本文在“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飞扬与流动”的视景下,对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与80年代的“寻根小说”进行了互为参照的比较分析,在较为宏阔的文化背景上,对这两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文学现象,作出了某些新的开掘与阐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创作 寻根小说 地域特色 “问题小说” 传统文化 改造国民性 民族文化 乡土作家
下载PDF
“乡土”习作在这里起步……
9
作者 陆其忠 葛飞勤 《江苏教育》 2003年第10B期11-12,共2页
农村的乡土素材广阔得犹如浩瀚的大海,乡土素材中的各种内容,由于就地取材、生动神秘、原汁原昧。
关键词 “乡土习作” 综合性学习 小学 课程改革 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素材 教学资源
下载PDF
初中地理会考中“乡土地理”内容的挖掘与拓展
10
作者 路浩明 《学周刊》 2025年第2期97-99,共3页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地理学科是连接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桥梁,其教育意义日益凸显。尤其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授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任,在此情境...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地理学科是连接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桥梁,其教育意义日益凸显。尤其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授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任,在此情境下,“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的特色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文章旨在探讨初中地理会考中“乡土地理”内容的现状,通过对“乡土地理”内容的深入分析,提出“乡土地理”内容的挖掘与拓展策略,以期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地理会考 “乡土地理” 内容挖掘与拓展
下载PDF
“乡土—生态”系统视域下县域城镇化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
11
作者 李奥莎 唐健雄 蔡超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乡土—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基于“乡土—生态”系统视域考察县域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空间尺度置于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37个县域,构建“乡土—生态”系统下县域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泰尔... “乡土—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基于“乡土—生态”系统视域考察县域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空间尺度置于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37个县域,构建“乡土—生态”系统下县域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泰尔指数、核密度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2009—2019年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县域城镇化的时空演变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要素综合作用于县域城镇化发展,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皆存在差异。(2)分版块来看,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湘西州板块高于怀化板块,娄邵板块高于张家界板块”的非均衡特征,其中湘西州板块差异最明显。(3)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核密度曲线重心与区间呈右移趋势,移动幅度逐渐增大,整体发展水平增长后劲较足。(4)县域城镇化发展受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内外源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生态”系统 县域城镇化 时空演变 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乡土的政治——王跃文小说集《漫水》评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再兴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71-74,共4页
"乡土"文学的概念至今存在着含混之处,但是它与"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其意义的一个方面。《漫水》集中诸篇所蕴含的批判,不仅指向了乡村掌管权力的人物,也指向了被权力剥夺的弱者本人。同时,它们还超出了比... "乡土"文学的概念至今存在着含混之处,但是它与"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其意义的一个方面。《漫水》集中诸篇所蕴含的批判,不仅指向了乡村掌管权力的人物,也指向了被权力剥夺的弱者本人。同时,它们还超出了比较单薄的"反腐文学"的路数。小说集的宝贵努力更在于:从乡土的民间,作者尽力寻觅着抗衡乡村权力政治的话语和人物。参证小说当年的类似实事和现象,读者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作家创作的现实主义力量。《漫水》集呈现出了乡土记忆的开放性和纠结逻辑。它促使我们原有的对于"乡土"的许多理解,开始变得犹疑和深思起来。其中乡村人事的变迁,也增加了它的主题的隐晦意味。这一切,都源于作家王跃文对于卑微生命的悲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权力 政治 民间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于“乡土”寄寓“现代”——解析王祯和《嫁妆一牛车》的艺术特点
13
作者 章妮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54,共2页
王祯和(1940-1990)与黄春明、陈映真同为台湾文坛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乡土作家,都有自觉为“小人物”代言的写作意识。但不同于陈映真作品强烈的思想性,王祯和的创作充满了感性色彩;不同于黄春明人物生命力的坚忍,他的... 王祯和(1940-1990)与黄春明、陈映真同为台湾文坛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乡土作家,都有自觉为“小人物”代言的写作意识。但不同于陈映真作品强烈的思想性,王祯和的创作充满了感性色彩;不同于黄春明人物生命力的坚忍,他的人物往往卑微不堪;陈映真、黄春明的小说存在某种亮色,王祯和的小说则充满暗淡色彩。究其根本,王祯和是用存在主义的现代性视角观察乡土小人物.而非单纯的理念或城乡冲突视野。这种独特的视角令王祯和的小说文本成功整合“乡土”客体与“现代”诉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嫁妆一牛车》①完美地诠释了王祯和于“乡土”寄寓“现代”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现代” 人物 生命困境
原文传递
论中国新文学乡土叙事的发生及其理论溯源
14
作者 晏洁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4-88,共5页
发现和改造乡土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界对于中国社会未来道路走向的一个基本共识,积极参与国家改造与社会进步的新文学将乡土作为主要题材,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地书写。由于"乡土"这一概念丰富与复杂的内涵,围绕"... 发现和改造乡土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界对于中国社会未来道路走向的一个基本共识,积极参与国家改造与社会进步的新文学将乡土作为主要题材,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地书写。由于"乡土"这一概念丰富与复杂的内涵,围绕"乡土"这一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新文学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乡土叙事,使乡土文学不仅成为现代性思潮交锋的重要场域,也成为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言说自我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乡土叙事 思想共识 言说场域
下载PDF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文学中的乡土、市井与西部精神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思和 刘志荣 王光东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9年第4期180-189,共10页
本文认为, 随着80 年代文学创作的繁荣, 一种与传统所谓知识分子使命感与责任感相游离的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逐渐体现出来。此时, 文学的审美精神也愈显多样化。它以文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依托民间风土来表达自... 本文认为, 随着80 年代文学创作的繁荣, 一种与传统所谓知识分子使命感与责任感相游离的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逐渐体现出来。此时, 文学的审美精神也愈显多样化。它以文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依托民间风土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境界。作者指出:从表面上看, 这和新的审美风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作家们的政治追求和社会实践的主流有所偏离,也不必回避其中有些作家以追求“乡土化”或“市井化”风格掩饰其与现实关系的妥协,但从文学史的传统来看,它却是“五四”新文学一直存在着的另一种传统———“文学的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的小说 精神升华 “乡土小说” 悲剧精神 《受戒》 市井小说 知识分子 抒情主人公 文学创作 西部精神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土性”景观 被引量:17
16
作者 彭兆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7,共6页
对中国社会的基本判断,古今中外都相当一致:以农耕文明为本的乡土中国。无论从性质、内容还是范畴、形式,都以"三农"为本、为主、为范。就社会性质而言,"乡土性"可以概括。很自然地,乡土景观也以农为基本,在此背景... 对中国社会的基本判断,古今中外都相当一致:以农耕文明为本的乡土中国。无论从性质、内容还是范畴、形式,都以"三农"为本、为主、为范。就社会性质而言,"乡土性"可以概括。很自然地,乡土景观也以农为基本,在此背景之下所形成的形态各异的景色、景致、景观就成为中国乡土视觉的对象和形态。在当代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乡土性"给予特别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社会 “乡土性” “草根性” 景观
下载PDF
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兼论如何对待费孝通先生的学术“遗产” 被引量:11
17
作者 桂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将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当成研究基点。在经验层面,"乡土中国"变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构成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起点;在理论层面,&q...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将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当成研究基点。在经验层面,"乡土中国"变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构成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起点;在理论层面,"乡土中国"中的一些概念成为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现象的最好的"工具",现实经验成为"乡土中国"的注脚。在此意义上,"乡土中国"构成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他者",限制了学者的视野。只有突破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的限制,在正确地对待费孝通学术"遗产"的基础上,才能吸收和批判既有的学术资源,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费孝通 学术“遗产” 社会科学发展
下载PDF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丁帆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58-62,57,共6页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丁帆“乡上文学”作为农业社会的文化标记,或许可以追溯到初民文化时期。那么,整个世界农业社会的古典文学都带有“乡上文化”的胎记.然而这却是没有任何参照系的凝固静态的文学现象,只有社会向工业时...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丁帆“乡上文学”作为农业社会的文化标记,或许可以追溯到初民文化时期。那么,整个世界农业社会的古典文学都带有“乡上文化”的胎记.然而这却是没有任何参照系的凝固静态的文学现象,只有社会向工业时代迈进时,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思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地方色彩 现实主义 世界性 浪漫主义 “五四”新文学运动 “乡土文学” 风俗画 南方文学 母题
下载PDF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乡土志”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兴亮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4-75,共2页
本文简要说明了“乡土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分析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乡土志”收书范围过窄、年代断代失误问题,指出1905年《乡土志例目》颁布之后,“乡土志”才大量出现,因此1905年可以成为乡土志成书的一个断代参考。
关键词 中国 地方志 联合目录 “乡土志” 文献目录 文献收录
下载PDF
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设计谈景观设计中的新乡土倾向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峻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新乡土建筑"是抵御建筑"国际化"多元建筑思潮中的重要一支。"批判的地域主义"则是理论界对其的响应。在此背景之下,景观设计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带有"新乡土倾向"。该文试结合苏州博物馆新... "新乡土建筑"是抵御建筑"国际化"多元建筑思潮中的重要一支。"批判的地域主义"则是理论界对其的响应。在此背景之下,景观设计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带有"新乡土倾向"。该文试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景观设计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的地域主义” “乡土景观”“新乡土倾向的景观” 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景观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