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味鲁迅先生的“乡愁”——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群文阅读教学
1
作者 王金金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6期37-39,共3页
鲁迅作品历来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与素材。纵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选的鲁迅篇目,很多都带有“故乡”的主题,呈现出鲁迅先生的“乡愁”,以此母题为教学切入点,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挖掘鲁迅先生的“乡愁”,感受其对故... 鲁迅作品历来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与素材。纵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选的鲁迅篇目,很多都带有“故乡”的主题,呈现出鲁迅先生的“乡愁”,以此母题为教学切入点,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挖掘鲁迅先生的“乡愁”,感受其对故乡人与事的别样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乡愁” 群文阅读
下载PDF
虚拟的田园:沈丹“乡愁”系列短视频中的场景建构与价值追寻
2
作者 施媛媛 曾庆江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以轻量化、生活化、易传播等优势迅速崛起。乡村题材短视频是短视频中的重要构成。沈丹“乡愁”系列短视频几年间陆续拍摄武夷山的风土人情,获得较大成功。该作品通过景物、人情、活动等完成乡村场景建构,从而完成了...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以轻量化、生活化、易传播等优势迅速崛起。乡村题材短视频是短视频中的重要构成。沈丹“乡愁”系列短视频几年间陆续拍摄武夷山的风土人情,获得较大成功。该作品通过景物、人情、活动等完成乡村场景建构,从而完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主流文明的“田园景观”。作品一方面让大众领略到虚拟田园之美,另一方面也给数字化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同时,该系列作品还具有心理抚慰、文化纽带、文明载体、乡村典范等诸多社会价值。沈丹的成功对三农博主以及政府部门均有相应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丹“乡愁”系列短视频 “田园景观” 场景建构 价值探寻
下载PDF
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愁”的空间要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孙璐 王江萍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121,132,共6页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正逐步构建起新型城乡关系,同时提出要发展"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本文通过研究"乡愁"的空间性质,发现其具有距离、尺度与迁移性。同时又针对"乡愁"空间表达的影响要素做出分析,发现自...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正逐步构建起新型城乡关系,同时提出要发展"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本文通过研究"乡愁"的空间性质,发现其具有距离、尺度与迁移性。同时又针对"乡愁"空间表达的影响要素做出分析,发现自我、他人、历史、自然这四类关系会影响其空间表达。最终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发掘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愁"这一价值意向的空间隐喻:新型城镇化提出"乡愁",就是将城镇、村落、传统、历史、民俗等凝聚成为共同的价值认同意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维护"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空间权利,塑造新空间要做到社会、时间、生态、空间的协调统一,同时保障每一个城镇居民对空间的权利诉求。在未来新型城镇化所呈现出的城乡关系格局中,离"乡"之人能在己"乡"之外的世界中获得充分的生存尊严,能够以宽容、坚定的心态进行地方价值认同,从而使得新型城镇化成为有根的城镇化,记得住我们从哪来、看得清我们将往哪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 “乡愁” 空间性质 空间隐喻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基于实证研究背景下的“乡愁”景观有机更新策略——以成都市新农村规划设计实践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艳荣 张俊伟 李莉萍 《中外建筑》 2016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农民改善其生活环境,成都市农村地区四处可见农民拆除破旧的传统民居而新建现代"小洋楼"。我们想保留农村原汁原味的农耕景观,而农民则希望改善居住和生产条件。本文在此多角度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农民改善其生活环境,成都市农村地区四处可见农民拆除破旧的传统民居而新建现代"小洋楼"。我们想保留农村原汁原味的农耕景观,而农民则希望改善居住和生产条件。本文在此多角度的农村建设驱动力下对成都市新农村综合体规划设计实践进行研究,探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有机更新其"乡愁"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景观 有机更新 新村规划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乡愁”记忆、场所认同与旅游满意:乡村旅游消费意愿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谢新丽 吕群超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乡愁"记忆是公众的个人情感对特定场所的投射,是乡村旅游地开发记忆旅游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对乡愁进行解构,构建了社会记忆、空间记忆、环境记忆、场所认同、旅游满意与旅游消费意愿的整合模型,以福建省5个具有代表性... "乡愁"记忆是公众的个人情感对特定场所的投射,是乡村旅游地开发记忆旅游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对乡愁进行解构,构建了社会记忆、空间记忆、环境记忆、场所认同、旅游满意与旅游消费意愿的整合模型,以福建省5个具有代表性的美丽乡村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对整合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1)场所认同与旅游满意在社会记忆、空间记忆与旅游消费意愿间扮演中介作用;(2)环境记忆对场所认同、旅游满意和旅游消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场所认同与旅游满意在环境记忆与旅游消费意愿间扮演部分中介的作用;(3)场所认同、旅游满意与旅游消费意愿之间存在递进关系;(4)社会记忆、空间记忆与环境记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记忆 场所认同 旅游满意 旅游消费意愿
下载PDF
“乡愁”情怀下旅游者感知价值与行为意向关系研究--来自张家界乡村民宿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6
作者 粟娟 王艳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0年第6期27-41,共15页
“乡愁”是乡村旅游者的情感诉求,也是影响乡村旅游行为意向的重要前置变量。本文基于“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理论,构建感知价值、“乡愁”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影响机理模型,以张家界乡村民宿旅游者的300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样本,利用SPSS22.0... “乡愁”是乡村旅游者的情感诉求,也是影响乡村旅游行为意向的重要前置变量。本文基于“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理论,构建感知价值、“乡愁”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影响机理模型,以张家界乡村民宿旅游者的300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样本,利用SPSS22.0和Amos25.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验证性因子以及中间调节效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炫耀价值、便利价值、美学价值及设施价值是影响张家界乡村民宿旅游消费感知的重要因素;炫耀价值、便利价值通过“乡愁”情怀的中间调节作用对乡村民宿满意度及行为意向有显著直接影响作用;设施价值对旅游者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对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美学价值对旅游者的满意度及行为意向影响均不显著。文章最后指出,“乡愁”情怀是乡村民宿旅游者消费感知的重要体验,只有在硬件设施及环境营造上增加“乡愁”要素,在文化建设上丰富“乡村性”表征形式,在服务链上强化“乡愁”情感服务体验等,乡村民宿的满意度及重游意向才能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宿 感知价值 “乡愁” 满意度 行为意向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城镇化“乡愁”的保留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军 陈朵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发展到政策引导的初步探索阶段。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如何保留"乡愁",留住好山好水,已经成为从行政管理机构到城镇居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民族地区"乡愁"实际... 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发展到政策引导的初步探索阶段。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如何保留"乡愁",留住好山好水,已经成为从行政管理机构到城镇居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民族地区"乡愁"实际上就是文脉、地脉和人脉三个角度解构了无形文化、有形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之总和。基于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乡愁"保留的各种困境,从旅游业发展的本质需求、旅游开发、旅游经济和旅游产品特性四个维度分析得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中"乡愁"的保留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维持是实现城镇化建设中"乡愁"保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愁” 城镇化 旅游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再论台湾文学“乡愁”的叙事类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台湾20世纪50年代后,文学"乡愁"强烈地显现出"遗民"内生性"故乡原型"的原始驱动力和顽强的中国民族意识。台湾文学的"乡愁"演绎着对中国文化之"根"的追寻和民族国家认同之思。分析台... 台湾20世纪50年代后,文学"乡愁"强烈地显现出"遗民"内生性"故乡原型"的原始驱动力和顽强的中国民族意识。台湾文学的"乡愁"演绎着对中国文化之"根"的追寻和民族国家认同之思。分析台湾"乡愁文学"中的遗民情结,并由此影响两蒋时期在台湾岛内外社会政治因素关照下的"故乡原型"意象在文学"乡愁"中的独特存在,揭示台湾"乡愁文学"叙事中,"战斗文学"面具下"怀乡"的"乡愁"叙事、"女性文学"凄美牵魂的"乡愁"叙事和"无根"文学在原乡时空叙事下"乡愁"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乡愁” 遗民情结 “故乡原型”
下载PDF
“集体无意识”视野下在华俄侨诗歌中的“家国”与“乡愁”
9
作者 李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22-25,共4页
在20世纪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中,在华俄罗斯侨民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华俄侨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他们的爱恨情仇,其中以"家国"和"乡愁"为主题的诗歌最普遍,这些诗歌基于超个性的心理共同基础,受"集体无意识"... 在20世纪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中,在华俄罗斯侨民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华俄侨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他们的爱恨情仇,其中以"家国"和"乡愁"为主题的诗歌最普遍,这些诗歌基于超个性的心理共同基础,受"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已经逐渐摆脱了个人的形式逐渐带有了群体性的特征,具有追寻群体生存意义的特点,体现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诗歌 “集体无意识” “家国” “乡愁”
下载PDF
台湾文学“乡愁”叙事的遗民意识论
10
作者 刘鹤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台湾乡愁文学从作者个体"怀乡"经验的投射,到追求政治理想、政治诉求,到历史意识的觉醒,再到追寻精神家园的哲学世界,是遗民文学精神从现实境遇到精神追寻的升华之路,是台湾文学"乡愁"演绎发展的一条隐形路径,折射... 台湾乡愁文学从作者个体"怀乡"经验的投射,到追求政治理想、政治诉求,到历史意识的觉醒,再到追寻精神家园的哲学世界,是遗民文学精神从现实境遇到精神追寻的升华之路,是台湾文学"乡愁"演绎发展的一条隐形路径,折射了文学"乡愁"的遗民文化属性。"文学乡愁"意象,寄予了汉族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精神本质。通过对台湾文学"乡愁"的分析,论述台湾乡愁文学所投射的遗民政治意识、遗民抗争的历史意识以及遗民"疏离"、"孤独"的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文学 遗民意识 文学“乡愁”
下载PDF
基于“乡愁”视角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探析
11
作者 杨帆 杨静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12期7-9,共3页
文章以"乡愁"为视角,探讨工业化和城镇化可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过程,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取决于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三大方面。农民市民化后需要养... 文章以"乡愁"为视角,探讨工业化和城镇化可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过程,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取决于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三大方面。农民市民化后需要养成现代市民意识,这是巩固市民化的成果关键所在。同时,要重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记得住"乡愁"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农民市民化 “乡愁”
下载PDF
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亚科 陶镜玉 《居业》 2020年第7期48-49,共2页
江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史称“干越之地”,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江西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也是地区的一大文化亮点,保护与发展江西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不仅顺应新型城镇化的改革要求,也可以加深人们对... 江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史称“干越之地”,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江西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也是地区的一大文化亮点,保护与发展江西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不仅顺应新型城镇化的改革要求,也可以加深人们对乡愁文化内涵的认知,使江西地景地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实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乡愁” 文化景观符号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论林语堂文学作品中的“乡愁”
13
作者 田小禾 桂强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4期35-37,共3页
林语堂创作了大量的英文小说、传记、随笔等,他以中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生活,向海外读者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在描写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发掘文化乡愁,发扬中国文化,使之成为文化使者。但在当下的研究中,对林语堂文学作品本身的关注与研... 林语堂创作了大量的英文小说、传记、随笔等,他以中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生活,向海外读者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在描写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发掘文化乡愁,发扬中国文化,使之成为文化使者。但在当下的研究中,对林语堂文学作品本身的关注与研究甚少,所以本文将从对林语堂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出发,试图总结林语堂文学作品中的乡愁意识和乡愁特点,并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乡愁”意识 文化发展
下载PDF
文化旅游如何记住“乡愁”--历史文化品质打造的必要性问题
14
作者 刘清 周静 《文教资料》 2021年第20期29-31,共3页
文化旅游要让游客记住“乡愁”,就必须打造历史文化品质。因为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历史文化,它可以融合“他者”与“自我”、“乡愁”与“寻根”。在挖掘历史深度和做好学术依托中,促进“文”“史”“研”三者层层深入,形成一种梯次关系,... 文化旅游要让游客记住“乡愁”,就必须打造历史文化品质。因为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历史文化,它可以融合“他者”与“自我”、“乡愁”与“寻根”。在挖掘历史深度和做好学术依托中,促进“文”“史”“研”三者层层深入,形成一种梯次关系,并在文化打造和产业升级中,以内容为王,着眼历史文化的内涵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乡愁” 历史文化品质
下载PDF
乡村休闲“难寻乡愁”:来自长沙望城区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调研与启示
15
作者 曹文萍 佘白连 李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乡村休闲旅游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是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长沙市望城区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法和实地访谈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交通通达性和住宿设施建设... 乡村休闲旅游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是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长沙市望城区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法和实地访谈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交通通达性和住宿设施建设是制约发展的两大主因;同类同质产品难发展,创意成为突破点;构建乡村景观寻“乡愁”,旅游业态培育成关键。提出立足文化地理意蕴、加强旅游与农业融合、打造高质量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等空间发展路径和产业融合路径,以此实现乡村休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 旅游业态 发展路径 “乡愁”
下载PDF
“乡愁经济”视角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许春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68,共3页
乡村旅游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但目前乡村旅游存在无序开发、生态污染等多种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乡愁经济是一种深耕大众内心依恋和精神需要的经济形态,为当前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文旅融合项目... 乡村旅游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但目前乡村旅游存在无序开发、生态污染等多种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乡愁经济是一种深耕大众内心依恋和精神需要的经济形态,为当前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文旅融合项目,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经济”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欧洲“乡愁小说”的译介
17
作者 冯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4-100,共7页
欧洲“乡愁小说”在1930年代前后的译介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跨文化实践活动。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途中,被革命现代性压抑的乡土情怀大都呈现为带有强烈启蒙意味的国族言说。而1930年代前后欧洲“乡愁小说”的译介恰恰以对城乡的双向关注... 欧洲“乡愁小说”在1930年代前后的译介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跨文化实践活动。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途中,被革命现代性压抑的乡土情怀大都呈现为带有强烈启蒙意味的国族言说。而1930年代前后欧洲“乡愁小说”的译介恰恰以对城乡的双向关注,“不合时宜”地回归到“乡愁”本质化的情感内核,即正视人的现代化生成。这主要体现为译者在原乡意识的悖反体验和城乡差异状态下的现代性焦虑两个情感维度。它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意念的发生提供了别一视角,也丰富和彰显了中国文学之于现代性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乡愁小说” 译介 乡土意念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现代乡愁”的社会性基础
18
作者 董彦峰 《社会科学前沿》 2020年第9期1472-1482,共11页
基于以往哲学、文学、美学角度审视“乡愁”的局限,本文试图勾勒两种不同的“乡愁”类型,并探究“现代乡愁”的社会性基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乡愁”的意涵、特征与生成条件;其次阐明“传统乡愁”和“现代乡愁”两种理念型在时空条... 基于以往哲学、文学、美学角度审视“乡愁”的局限,本文试图勾勒两种不同的“乡愁”类型,并探究“现代乡愁”的社会性基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乡愁”的意涵、特征与生成条件;其次阐明“传统乡愁”和“现代乡愁”两种理念型在时空条件、承载主体、客体指向、表现形式、客体特征、心理体验、触发情境和商品转化诸方面的不同,以及在“传统乡愁”向“现代乡愁”过渡阶段,“乡愁”自身的特点及其群体差异;最后指出:人们生活方式和联结纽带的转变,奠定了“现代乡愁”作为一种抽象情感依托的社会基础;乡村与城市互为他者的文化建构及其意象的“颠转”,构成了“现代乡愁”生成的话语形式及其时空条件;乡土变迁中“社会底蕴”的稳固性与特定的时代氛围,为“乡愁”扩展为近乎全社会共享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内在文明基础与外在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类型 社会性基础
下载PDF
《乡愁》及其两个英译本的比较赏析
19
作者 许芳芳 朱静 《职大学报》 2007年第2期14-16,共3页
本文用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为标准,对比分析了余光中著名诗歌《乡愁》的两个英译版本,指出了各自的得失。
关键词 乡愁 翻译 "三美"理论 音美 形美 意美
下载PDF
短视频中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以“乡愁沈丹”为例
20
作者 李卓雅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9期94-97,共4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抖音、快手为主的短视频应用逐渐兴起。丰富的视频内容不仅展现了多样的热门事件,而且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特征的当代女性形象。短视频媒介的发展虽然催生了新时代全新的女性媒介形象,但是在传播中又固化了大众对...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抖音、快手为主的短视频应用逐渐兴起。丰富的视频内容不仅展现了多样的热门事件,而且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特征的当代女性形象。短视频媒介的发展虽然催生了新时代全新的女性媒介形象,但是在传播中又固化了大众对女性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乡愁沈丹”为例,结合镜像理论、刻板印象等相关理论,分析短视频中的女性形象是如何生成的,以及短视频中的女性形象在传播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媒介形象 短视频 “乡愁沈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