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如其人”人格批评模式辨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皓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书如其人”作为书法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 ,渗透着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书如其人”提倡人品、书品兼修 ,德艺双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书如其人”的复杂性 ,用伦理学的观念代替艺术审美 ,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因此应... “书如其人”作为书法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 ,渗透着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书如其人”提倡人品、书品兼修 ,德艺双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书如其人”的复杂性 ,用伦理学的观念代替艺术审美 ,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因此应以书论书 ,论书可以及人 ,人以书重 ,确立辩证的科学的“书如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如其人” 人格批评模式 法艺术 法批评 人性 人品 艺术观
下载PDF
“书如其人”的再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军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56-57,共2页
“书如其人”是中国书法美术史上一个由来已久的命题,曾一度成为书法史上主流的批评模式。但是,随着书法美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它的置疑接踵而至。此后,持论者往往对其持非否定、即肯定的态度,在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上始终不能有共... “书如其人”是中国书法美术史上一个由来已久的命题,曾一度成为书法史上主流的批评模式。但是,随着书法美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它的置疑接踵而至。此后,持论者往往对其持非否定、即肯定的态度,在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上始终不能有共通之处。因此,寻其源流,回顾历史,深入思考,找到一个新的视点对这一美学命题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如其人” 艺术作品 审美主体 审美心胸 鉴赏能力
下载PDF
“书如其人”——书法品评最后的遮羞布
3
作者 刘凤山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期5-8,I0004-I0005,共6页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把使用的文字发展升华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由于这种艺术依托的是汉字,而汉字是记录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信息纽带,那么,这种艺术从诞生的初始就浸染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汁液,承袭了这种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借用...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把使用的文字发展升华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由于这种艺术依托的是汉字,而汉字是记录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信息纽带,那么,这种艺术从诞生的初始就浸染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汁液,承袭了这种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借用现代计算机时代的一个关键词来说,就是把中华文化压缩打包,让所有解读它的人在重新解压的过程中,感受到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喷薄的力量及为之倾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艺术 “书如其人” 品评 文字发展 中华文化 计算机时代 文化基因 艺术魅力
下载PDF
苏轼的“书如其人”说阐微
4
作者 吴士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9-102,共4页
苏轼的"书如其人"与"书法五要素"说有着内在的系统关联性,并且辩证地统合在其书论体系中。后世对其相关书法主张的通俗化解读与阉割式承继,使得其理论的精妙之处未能凸显。
关键词 苏轼 “书如其人” 五要素
下载PDF
“书如其人”:苏轼黄州时期书法批评观的确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疾超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苏轼“书如其人”观的确立 ,与其贬居黄州时的际遇与心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对“书如其人”观的历史渊源 ,苏轼“书如其人”观的形成原因、文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考察 ,并揭示了“书如其人”观在当代社会政治、文化、教育... 苏轼“书如其人”观的确立 ,与其贬居黄州时的际遇与心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对“书如其人”观的历史渊源 ,苏轼“书如其人”观的形成原因、文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考察 ,并揭示了“书如其人”观在当代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法批评观 “书如其人” 人格精神 政治观
下载PDF
“书如其人”美学理论的历史流变
6
作者 张新词 赵会莉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3-115,共3页
“书如其人”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实践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 ,从这一概念的提出到丰富发展 。
关键词 美学 法艺术 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法理论 “书如其人”
下载PDF
从“书如其人”的疑问出发
7
作者 杨二斌 《书画世界》 2017年第10期54-59,共6页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无疑,此说是西汉扬雄"书为心画"之最佳注脚。而关于此论,赞成者有之,诋毁者亦有之。诋毁者往往以史上臭名昭著者(如蔡京秦桧之流)的书...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无疑,此说是西汉扬雄"书为心画"之最佳注脚。而关于此论,赞成者有之,诋毁者亦有之。诋毁者往往以史上臭名昭著者(如蔡京秦桧之流)的书作为证据,而辩驳者亦是认为其人不足称,其艺则等而下之。的确,在书史之上,把人之道德准与艺术水准关联在一起,称为"人品即书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如其人” 艺术水准 刘熙载
下载PDF
刘熙载“书如其人”说阐微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畅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10X期33-36,共4页
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提出的"书如其人"理论,不再将"书如其人"的"人"简单视为人品,而是对"人"进行了多面化阐释,将之具体化为学养、才华、见识、志向、性情等先天或后天与气质个性有关... 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提出的"书如其人"理论,不再将"书如其人"的"人"简单视为人品,而是对"人"进行了多面化阐释,将之具体化为学养、才华、见识、志向、性情等先天或后天与气质个性有关的因素。同时刘熙载又不忘强调书法家立德修身的重要性,用"书为心学"理论进一步补充完善"书如其人"说,希望书法家们能够先提高道德修养再用"学""才""识"等进行创作,将书品、人品、气质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刘熙载《书概》中"书如其人"说的进步之处。但因为身处清末的刘熙载拒绝接受近代思想,恪守"孔孟"之道,这就使其书学思想充满了保守性,难以通过宣扬儒家思想道德达到挽救世道人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概·概》 “书如其人” “书为心学”
原文传递
“书如其人”——颜真卿书法艺术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开昭 《书法赏评》 2013年第4期56-59,共4页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全民书法高潮,其艺术水平之高超,足能同晋人匹敌,而站在这巅峰之上的,便是颜真卿一人而已。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全民书法高潮,其艺术水平之高超,足能同晋人匹敌,而站在这巅峰之上的,便是颜真卿一人而已。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之后的又一面革新的鲜亮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艺术 “书如其人” 颜真卿 中国 艺术水平 艺术精神 法史
原文传递
从“书如其人”到“书人合一”——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
10
作者 陈濂波 《书法赏评》 2013年第3期59-66,共8页
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作品皆以强烈的个性、隐晦的暗喻、简怪的造型和疑炼的笔墨著称于世。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其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甚至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谓其作品具有强... 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作品皆以强烈的个性、隐晦的暗喻、简怪的造型和疑炼的笔墨著称于世。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其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甚至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谓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笔者不敢苟同,更愿意从传统审美来衡量,合乎所谓的"天人合一",达到返朴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八大山人的作品可分为书法、山水、花鸟三大类,存世大约有两千多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法艺术 “书如其人” 艺术作品 个性鲜明 中国艺术史 艺术评论家 画家
原文传递
画如其人 自然天成——画家吴涛毅印象
11
作者 张旭光 《中国美术》 2014年第3期58-61,共4页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一样,最适合以墨色和线条来表现,以表达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因此自汉代确立的“书如其人”说,便逐步延伸到国画,故曰“画如其人”。涛毅的画的确如我了解的他这个人,也如同他的名字:洒脱,凝重,且激情如波涛...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一样,最适合以墨色和线条来表现,以表达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因此自汉代确立的“书如其人”说,便逐步延伸到国画,故曰“画如其人”。涛毅的画的确如我了解的他这个人,也如同他的名字:洒脱,凝重,且激情如波涛,飘逸也坚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天成 印象 吴涛 画家 “书如其人” 中国 民族精神 中国画
下载PDF
书法雅正 韵本文心
12
作者 李彤 《福建艺术》 2012年第1期59-59,共1页
作为朋友.我十分欣赏东树兄谦和、儒雅的文人气质,作为同道.我则十分欣赏他的书法,他书法作品中充盈着书卷气的那种淡雅。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书如其人”的古训。
关键词 法作品 雅正 文心 “书如其人” 文人气质 卷气 欣赏
下载PDF
书如其人:颜真卿的忠义人生与正大书风
13
作者 于静芳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年第12期33-35,共3页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先祖为琅琊颜氏,五世祖颜之推从北齐人周,最终入隋定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颜真卿为世人所重者,一是书法,二是忠义。而在赞赏和高度评价其书法艺术的同时,又每每把艺术风格与人格品质联系起来...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先祖为琅琊颜氏,五世祖颜之推从北齐人周,最终入隋定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颜真卿为世人所重者,一是书法,二是忠义。而在赞赏和高度评价其书法艺术的同时,又每每把艺术风格与人格品质联系起来,所谓“书如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如其人” 颜真卿 忠义 人生 法艺术 人格品质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孤峭高耸,泠然不群——书如其人说之欧阳询
14
作者 刘华静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3年第2期41-43,共3页
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家楷书,各擅其长,为历代楷书的模范,四人虽驰骋戏墨,却极重法度,欧阳询法"峻"、褚遂良法"韵"、颜真卿法"圆"、柳公权法"密",各自在黑白世界中寻求规范。"欧阳询书法孤峭高耸,泠然不群","褚... 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家楷书,各擅其长,为历代楷书的模范,四人虽驰骋戏墨,却极重法度,欧阳询法"峻"、褚遂良法"韵"、颜真卿法"圆"、柳公权法"密",各自在黑白世界中寻求规范。"欧阳询书法孤峭高耸,泠然不群","褚遂良书法飘逸绰约,薄而不弱","颜真卿书法宽厚磅礴,以圆纳方","柳公权书法险峻紧密,主刚次仁"。而四人除楷书之外,其行书亦具楷书的特征,顿能显露个人的性情。下文就欧阳询“孤峭高耸,冷然不群”为例来论“书如其人”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如其人”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原文传递
匠心独具 别出心裁——读潘燕桃副教授《信息检索通用教程》有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玉麟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年第5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信息检索 教程 通用 副教授 “书如其人” 中山大学 如其人
下载PDF
胡紫桂印象
16
作者 陈志平 《书画艺术》 2007年第5期31-32,共2页
人有老少之别,书亦有老少之分。这是因为“书如其人”的缘故。“书如其人”的理论由来已久,汉代的扬雄就有了类似的说法.唐代的张怀瑾在《书断》中明确指出:“书者,如也、著也、记也。”清代的刘熙载则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在《书... 人有老少之别,书亦有老少之分。这是因为“书如其人”的缘故。“书如其人”的理论由来已久,汉代的扬雄就有了类似的说法.唐代的张怀瑾在《书断》中明确指出:“书者,如也、著也、记也。”清代的刘熙载则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在《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如其人” 印象 断》 刘熙载
下载PDF
略论古代书法批评中的“比德”观
17
作者 卜德慧 《书法赏评》 2013年第2期2-3,共2页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通常是将道德标准与艺术标准作为统一的,这种批评强调人与艺术品格调的一致性,并且将艺术与人生紧密结合,以道德尺度作为艺术尺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去评价艺术作品。与文学艺术一样,书法与道德的关系至为密切,在古...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通常是将道德标准与艺术标准作为统一的,这种批评强调人与艺术品格调的一致性,并且将艺术与人生紧密结合,以道德尺度作为艺术尺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去评价艺术作品。与文学艺术一样,书法与道德的关系至为密切,在古代书法批评中,通常将书法家的人格道德作为评断其书法成就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书如其人”、“书为心画”等等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批评 “比德” 古代 艺术标准 “书如其人” 中国传统 文艺批评 道德标准
原文传递
翰墨深处见精神——浅谈书法艺术对人们心灵的启迪
18
作者 魏恒斌 《汉字文化》 2013年第6期18-21,共4页
人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我国自书法艺术产生之后,就逐渐形成了书法艺术与人品相结合的“书如其人”的鲜明的美育观。西汉杨雄曾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人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我国自书法艺术产生之后,就逐渐形成了书法艺术与人品相结合的“书如其人”的鲜明的美育观。西汉杨雄曾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意思是说,言表心声,书表心画,“声”“形”合一,可以看出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才华的人,还是凡庸之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艺术 心灵 精神 “书如其人” 美育观 “形” “声” 心声
原文传递
此中有真意——刘金凯书法艺术印象
19
作者 孟彦军 《大舞台》 2016年第2期68-70,共3页
在所有的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誉为“道”中之“道”。黑白世界,点线之间,蕴含着传统审美追求,写意之美,简洁之美,阴阳之美;手札小品,榜书巨擘,真草隶篆,文采与书道相谐,情感与线条相伴,书家的至情至性展露无遗。所谓“书如其... 在所有的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誉为“道”中之“道”。黑白世界,点线之间,蕴含着传统审美追求,写意之美,简洁之美,阴阳之美;手札小品,榜书巨擘,真草隶篆,文采与书道相谐,情感与线条相伴,书家的至情至性展露无遗。所谓“书如其人”,道理不言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艺术 印象 真意 “书如其人” 传统文化 审美追求 “道” 写意
原文传递
“人书俱老”:融“险绝”于“平正”
20
作者 邱振中 《东方艺术》 2017年第24期6-31,共26页
作者通过对孙过庭《书谱))的分析以及对“入书俱老”这一命题的讨论,揭示人生体悟融入书写的机制;通过对“人书俱老”与“书如其人”两个命题的比较,指出两者质的区别以及所对应的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本文选自《日常书写》(兰亭... 作者通过对孙过庭《书谱))的分析以及对“入书俱老”这一命题的讨论,揭示人生体悟融入书写的机制;通过对“人书俱老”与“书如其人”两个命题的比较,指出两者质的区别以及所对应的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本文选自《日常书写》(兰亭论坛第四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作者对文字有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编译出版社 “书如其人” 人生体悟 创作方法 孙过庭 第一版 命题 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