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绕“互联网+”发展,打造天津市网络知识竞赛品牌,助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
1
作者 杨攀 《天津科技》 2024年第S01期6-9,13,共5页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互联网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发展模式,而且从根本上重塑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生存方式。互联网对当代科普功能和模式的分解与重构,使科普工作呈现关系错综复杂、渠道和方法多样的新特征。着眼于当前,分析互联网环...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互联网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发展模式,而且从根本上重塑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生存方式。互联网对当代科普功能和模式的分解与重构,使科普工作呈现关系错综复杂、渠道和方法多样的新特征。着眼于当前,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科普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现状,对在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催生的新型科普形式——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进行分析,结合天津近年来举办的一系列科普竞赛活动,对打造科普品牌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行阐述,旨在提升科普信息传播质量、助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科普” 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 科普品牌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全域科普 网络竞赛
下载PDF
以“四个着力”构建“互联网+科普”服务新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晶 《大庆社会科学》 2018年第5期102-103,共2页
虽然互联网成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但是,目前,"互联网+科普"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还存在互联网科普传播能力不足、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亟须加以解决。要坚持"四个着力",构建"以服... 虽然互联网成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但是,目前,"互联网+科普"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还存在互联网科普传播能力不足、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亟须加以解决。要坚持"四个着力",构建"以服务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网络硬件建设为保障"的"互联网+科普"的网络体系,让科普知识更多地、更深入地、更广泛地走进千家万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着力” “互联网+科普” 服务新模式
下载PDF
基于科普视频资源库的“互联网+教学”公益服务模式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蕊 赵迪斐 +2 位作者 胡丰晶 谭昕 宋文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年第17期23-26,共4页
为了弥补传统科普视频发展与公益教学模式在传播技术、服务模式与服务理念上的不足,文章基于科普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互联网+教学”公益服务新模式。通过科普视频竞赛的可持续版权作品收集、科普基地与科普教学公益服务平台的打造,... 为了弥补传统科普视频发展与公益教学模式在传播技术、服务模式与服务理念上的不足,文章基于科普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互联网+教学”公益服务新模式。通过科普视频竞赛的可持续版权作品收集、科普基地与科普教学公益服务平台的打造,创新了“互联网+”科普的教学服务业态。新模式的提出和其初步实践有利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科普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强科普的时效性与便捷性。科普视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实现科普效力最大化,促进科普服务理念转变、科普服务载体创新以及科普服务需求场景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互联网+教学” 视频资源库 公益服务模式 “互联网+科普”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科普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
作者 郝帅 《科技风》 2016年第16期183-183,共1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极大提高,我国网民日益增多,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科普"的科普模式也由此形成,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在给科普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我国的科普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极大提高,我国网民日益增多,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科普"的科普模式也由此形成,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在给科普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我国的科普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分析"互联网+"给我国科普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科普”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西南民族地区“互联网+科普”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5
作者 廖伯琴 杨玉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基于"互联网+科普"的通用基本范畴,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特性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考察民族地区"互联网+科普"的渠道方式、民众参与度、科普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科普"在民族地区已取... 基于"互联网+科普"的通用基本范畴,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特性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考察民族地区"互联网+科普"的渠道方式、民众参与度、科普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科普"在民族地区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民众参与明显不足;科普需求主要集中在学习与生活两大领域,健康与医疗是关注度最高的科普主题,且不同日常用语群体需求差异显著;民众网络素养不足、资源供需与实际需求脱节、语言障碍和宗教信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互联网+科普"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特定影响因素下的精确供需是"互联网+科普"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参与和科普模式转型是实现精确供需及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问题解决的应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互联网+科普” 科普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