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课程群”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
作者 孙晓荣 刘翠玲 于家斌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5期49-5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基于“互联网+课程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基于“互联网+课程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通过阐述“互联网+控制类课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互联网+控制类课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搭建,进而探究“互联网+控制类课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以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群” 大学生 创新能力
下载PDF
高职公共英语“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2
作者 柳国霞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6期225-227,共3页
目前,互联网技术正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各个领域,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更需要重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应用。基于此,文章将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高职公共英语“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包括设置科学... 目前,互联网技术正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各个领域,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更需要重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应用。基于此,文章将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高职公共英语“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包括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构建"语言+思政"的德育元素图谱以及构建智慧课堂模式等措施。该研究旨在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教师自我效能感视域下的“互联网+思政课程”实施路径分析
3
作者 李贵 杨李唯一 《阴山学刊》 202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内涵是思政课教师对自身有效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评估和信心感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影响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和创新。思政课程是当代大学生思... 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内涵是思政课教师对自身有效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评估和信心感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影响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和创新。思政课程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学的主阵地,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与思政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加速了“互联网+思政课程”这一新模式的应用。新模式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能够更好地解决新模式在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难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学科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教师 自我效能感 “互联网+思政课程”模式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体系构建
4
作者 余琴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体系构建,包括岗课融通、课证融通和课赛融通,最后总结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岗课赛证”... 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体系构建,包括岗课融通、课证融通和课赛融通,最后总结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 “岗课赛证”融通 岗位胜任力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究
5
作者 徐春芬 陈伟军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9期16-19,共4页
课程思政是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通过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给出“互联网+课程思政”理念下高等数学改革的路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重塑教... 课程思政是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通过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给出“互联网+课程思政”理念下高等数学改革的路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重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高思政执行能力;借助“互联网 +”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展示思政元素;重构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目标体系提升育人效果;结合数学文化熏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思政元素,创新课程考核多元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高职数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建设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探析--以中医药专业为例
6
作者 周春蕾 《互联网周刊》 2023年第9期67-69,共3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也成为当下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新型教育方法“互联网+课程”,通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拓宽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效性,进而提升教育...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也成为当下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新型教育方法“互联网+课程”,通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拓宽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效性,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主要以中医药专业教学为例,探讨“互联网+课程”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发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 中医药专业 教师发展 专业能力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付杨雪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12期227-229,共3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结合对于提升课程思政工作实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相关院校积极探究“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实际学习生活当中的应用形式,并结合学生的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结合对于提升课程思政工作实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相关院校积极探究“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实际学习生活当中的应用形式,并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对其进行有效构建。为进一步提升该种教学模式的建设实效,下文将优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阐述,明确其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匹配点,进而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下各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方式,旨在将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内容,使其可以充分满足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进而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价值内涵 教学模式 建设现状 具体构建方式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的学生参与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俊 徐小双 +2 位作者 王锋 胡珊珊 汪仕梦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6期87-94,共8页
网络联盟共享课程丰富了"互联网+"课程的内涵,使混合教学突破了校际限制。从课程选择和教学交互两类学生参与行为出发,研究发现:课程类型、课程来源、授课时段、课程教师和教学距离五个属性,影响着学生选择网络联盟共享课程... 网络联盟共享课程丰富了"互联网+"课程的内涵,使混合教学突破了校际限制。从课程选择和教学交互两类学生参与行为出发,研究发现:课程类型、课程来源、授课时段、课程教师和教学距离五个属性,影响着学生选择网络联盟共享课程的行为。首先,通过调查学生的选课偏好,采用联合分析方法,计算每个属性水平的效用值和各自的相对重要性,能够指导学校开设课程并避免资源浪费。基于远程和本地课堂的学生教学交互图,采用结构洞的社会网络理论,根据网络约束系数描述了网络联盟共享课程的交互特点,体现了教师所具备的结构优势和信息优势,其中,不充分的课堂交互导致个别学生成为学习群体间的关键中间人。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成绩方面看,网络联盟共享课程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最后,根据学生的参与行为,提出了联合建设网联课程的措施,从而为"互联网+"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 网联课程 参与行为 效用水平 UOOCs 网络约束系数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在高职国贸专业中的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38
9
作者 黄翔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4-26,共3页
高职课程思政与“互联网+”的融合旨在基于混合式教学,凸显课程的“思政”作用,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互联网+课程思政”在高职中澳合作国贸专业教学中,从面向学生思维的教学理... 高职课程思政与“互联网+”的融合旨在基于混合式教学,凸显课程的“思政”作用,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互联网+课程思政”在高职中澳合作国贸专业教学中,从面向学生思维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生态和教育品牌四个方面渗透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借助网络大数据、拓展课程思政云空间、构建教育生态新机制以及打造思想教育新品牌,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努力实现学生的个人、社会和职业价值观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国贸专业 “互联网+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车小雯 王婷 周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22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8级6个班300名二年级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互联网+课程... 目的探讨"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8级6个班300名二年级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教学满意度明显更高(P<0.01)。结论"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模式 急救护理学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课程建设机制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睿 吴青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2-65,共4页
"互联网+教育"适应了市场需求,高职课程建设要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改革。在此背景下高职课程的资源类型、表现方式都呈现出了多样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共享,创新了师生互动形式和课... "互联网+教育"适应了市场需求,高职课程建设要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改革。在此背景下高职课程的资源类型、表现方式都呈现出了多样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共享,创新了师生互动形式和课程应用考核形式,催生了校本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的立项、遴选和考核,相应的评审指标随之调整。学校应从宣传、培训、奖惩、领导组织等多方面为高职课程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课程建设 评审机制
下载PDF
大学“互联网+”课程教学的中介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检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少君 张倩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第11期57-64,共8页
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程学习。大学生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内生动机和课堂学习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外生动机和课堂学习行为关系中起部分... 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程学习。大学生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内生动机和课堂学习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外生动机和课堂学习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大学"互联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 大学教学 学习动机 一般自我效能感 课堂学习行为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下的英语读写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美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24期103-105,共3页
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之后,各高校积极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为了把握和深入了解"互联网+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的效果,本文基于疫情期间英语读写课程任务型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探讨互联网在英语... 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之后,各高校积极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为了把握和深入了解"互联网+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的效果,本文基于疫情期间英语读写课程任务型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探讨互联网在英语读写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思政在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路径,从而建构出更为高效科学的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英语读写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伟芝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0期19-20,共2页
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与机遇,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难题,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与机遇,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难题,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出专业水平与道德素养双高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外贸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创新探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明月 《海峡科学》 2019年第11期75-77,92,共4页
"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是现实所需,体现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与价值。该文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阐释了高校"... "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是现实所需,体现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与价值。该文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阐释了高校"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创新模式,提出了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顶层设计,围绕"互联网+课程思政"的目标,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体系,依托易班平台构建大学生网络大思政格局,发挥"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大思政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课程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卓彬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9期117-117,121,共2页
"互联网+课程"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进行重构和优化,催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本文在"互联网+课程"新模式下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都有所转变,大大提高了实... "互联网+课程"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进行重构和优化,催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本文在"互联网+课程"新模式下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都有所转变,大大提高了实际教学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 传感器 互联网教学
下载PDF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机理、优势与建构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明义 余忠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17,共7页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是融合“课程思政”和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特有的内在要义机理与教育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感、吸引力和有效性。应建立健全课程目标、网络平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是融合“课程思政”和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特有的内在要义机理与教育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感、吸引力和有效性。应建立健全课程目标、网络平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建构起“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通过有效实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功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模式 建构
下载PDF
疫情防控背景下“互联网+”双创课程高质量在线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凤英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5-58,共4页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互联网+”双创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教学效益最大化出发,坚持“以赛促教、以...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互联网+”双创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教学效益最大化出发,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结合在线教学的特点,采取模块化教学,将双创课程分解成四大模块,协同慕课资源、在线教学工具的使用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进行高质量在线教学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互联网+”双创课程 在线教学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海琴 赵水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7年第9期73-75,共3页
"互联网+"时代来临,课堂教学如何发展?怎样让互联网与课程完美结合?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文章以"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
下载PDF
依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茶水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8-89,共2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及思政教育中的不足问题,分别从网络教育平台、教学内容、教育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以期借助...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及思政教育中的不足问题,分别从网络教育平台、教学内容、教育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以期借助互联网优势,推进思政教育革新,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机遇和挑战 创新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