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互联网政治”的一些资料 被引量:23
1
作者 秦章 《当代思潮》 CSSCI 2000年第6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互联网政治” 政治主张 政治活动 社会秩序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全文增补中
谈“互联网+”风口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伟荣 杨玉强 《济宁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9-121,112,共4页
近来,"互联网+"的新概念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性的浪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更是不容忽视。那么"互联网+"作为一种思维、一种概念和一种应用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某... 近来,"互联网+"的新概念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性的浪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更是不容忽视。那么"互联网+"作为一种思维、一种概念和一种应用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某些启示,探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具有的可能性、正确理解和处理互联网络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现行教育实体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作用都成为议论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结构的改造重组、内容的融合重新、概念的正本清源三个方面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与论证,探讨了"互联网+"风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晔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8期75-75,77,共2页
"互联网+"是一种新思维和新概念,正确理解和处理互联网络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现行教育实体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作用问题,对于促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 "互联网+"是一种新思维和新概念,正确理解和处理互联网络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现行教育实体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作用问题,对于促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意义重大。根据"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需要从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评价机制创新等不同方面入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模式 教学理念 评价机制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晓慧 韩升 《理论建设》 2015年第6期83-87,共5页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互动模式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分众视域下“互联网+政治教育”生态构建
5
作者 车爽 李娜 杨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互联网+政治教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基于分众视域下的生态构建。强调内、外环境的并行运用,同时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机制。“互联网+”不仅为弥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供契机,而且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带来必要性。在... “互联网+政治教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基于分众视域下的生态构建。强调内、外环境的并行运用,同时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机制。“互联网+”不仅为弥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供契机,而且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带来必要性。在分众视域下,“互联网+政治教育”的生态构建需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运行、测算、反馈和调整适配等作用机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众化 “互联网+政治教育” 生态构建
下载PDF
新时代“互联网 + 高校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6
作者 董洋 《区域治理》 2020年第43期238-239,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面对新时代互联网开辟的新途径新机遇,我们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网络所面临各种不良思潮的渗透。因...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面对新时代互联网开辟的新途径新机遇,我们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网络所面临各种不良思潮的渗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校企网络技术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效果、增强网络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研究
7
作者 刘福州 《教师》 2017年第35期55-56,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打造“互联...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意识形态建设,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引领 主渠道 主阵地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评《“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斌 李彬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占据重要位置。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三观的重要课程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正在快速融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互联...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占据重要位置。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三观的重要课程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正在快速融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互联网+"的理念,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各行各业朝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互联网+"的驱使和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从多个层面发生变化。其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是教育方法。实际上,许多高校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推行互联网融入思政教育。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导致其执行力度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思政教育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
原文传递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奎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4,共1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阀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责任。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塑形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阀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责任。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塑形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变得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
原文传递
民办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10
作者 孙楠 《明日风尚》 2019年第1期64-64,145,共2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模式在发生变化,教育质量也在提高,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互联网+思...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模式在发生变化,教育质量也在提高,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要分析了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创新
原文传递
Governance Change and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Internet Age 被引量:2
11
作者 Yue Kui Huang Deyu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9年第4期129-147,共19页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has triggered profound changes in national governance,and the profound complexity and highly uncertain nature of governance have imposed new requirements on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in t...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has triggered profound changes in national governance,and the profound complexity and highly uncertain nature of governance have imposed new requirements on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new era.Whether seen environment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ubjects and structures of governance,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Internet to national governance have challenged political identity.Therefore,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to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posed by changes in Internet governa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new bonds for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mass of the people by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Internet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a firm grip on domination of cyberspace ideology:implementing integrated governance to achieve developmental identity;strengthen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ance to build subject identification;and promoting responsive governance to enhance sustainable ide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Internet age GOVERNANCE identity challenge political identity
原文传递
After the Internet: New Technologies, Social Issues, and Public Policies 被引量:3
12
作者 Vincent Mosco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297-313,共17页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from a loosely organized, decentralized, and pluralistic system to the Next Internet, a tightly controlled, centralized and commodified system under corporate and g...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from a loosely organized, decentralized, and pluralistic system to the Next Internet, a tightly controlled, centralized and commodified system under corporate and government control. Drawing on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it begins by addressing the technologies that comprise the Next Internet. These include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alytics,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hose convergence raises significant issu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The paper concentrates specifically on military,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rivacy, and labor problems. It concludes by conside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viewing the Next Internet as a public utility like electricity an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alytics Internet of things Public ut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