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知识分子工农化”思想在“文革”中的实践——以“五七干校”中的知识分子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金魁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0-34,共5页
"五七干校"是"文革"时期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劳动的场所,是毛泽东在"文革"中实践"知识分子工农化"思想具体形式之一。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起源并成功实践于民主革命时期,但在"文革"中却... "五七干校"是"文革"时期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劳动的场所,是毛泽东在"文革"中实践"知识分子工农化"思想具体形式之一。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起源并成功实践于民主革命时期,但在"文革"中却被推到了极端。把知识分子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并没能实现思想改造的目的,反而浪费了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时光。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毛泽东所倡导的"知识分子工农化"思想对于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只是结合的方式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知识分子 工农化 “五七干校”
下载PDF
“五七干校”侧记
2
作者 龙志毅 《当代贵州》 2010年第16期54-54,共1页
1968年的深秋,正当机关的“斗批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上的武斗打得难舍难分之际,中央一级的报纸、广播突然以显著的位置刊播了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成立的消息。这是一个信号,对我们这些“斗批改”班子中的干部来说,是一个不... 1968年的深秋,正当机关的“斗批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上的武斗打得难舍难分之际,中央一级的报纸、广播突然以显著的位置刊播了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成立的消息。这是一个信号,对我们这些“斗批改”班子中的干部来说,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侧记 1968年 黑龙江 批改 信号
下载PDF
江岸区“五七干校”始末
3
作者 田居万 《武汉文史资料》 2012年第4期51-54,共4页
1970年至1976年.江岸区在汉南银莲湖农场建立“五七干校”.全区2000多名机关干部、教师、工人和学生来到这里,集中开展思想教育和政治运动,进行生产劳动锻炼。 创建情况 1968年10月5日.毛泽东同志提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 1970年至1976年.江岸区在汉南银莲湖农场建立“五七干校”.全区2000多名机关干部、教师、工人和学生来到这里,集中开展思想教育和政治运动,进行生产劳动锻炼。 创建情况 1968年10月5日.毛泽东同志提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10月7日,二七区革命委员会召开常委会,经过研究,提出了全区干部下放劳动的初步安排。决定建立二七区“五七干校”。组织区、街、局(科)机关全体在职干部、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包括中小学教师)分期分批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培养和造就亦工亦农、亦文亦武,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具有无产阶级觉悟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江岸区 机关干部 劳动锻炼 中小学教师 党政领导干部 在职干部 毛泽东同志
下载PDF
文化名人在河南“五七干校”的尘封岁月
4
作者 郭红敏 《云南档案》 2013年第5期26-29,共4页
196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钱钟书、杨绛、俞平伯、顾准、骆耕漠、吴敬琏等100多位文化名人和经济专家,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五七干校”。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思考和创作。钱钟书和夫人杨绛被誉为文坛... 196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钱钟书、杨绛、俞平伯、顾准、骆耕漠、吴敬琏等100多位文化名人和经济专家,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五七干校”。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思考和创作。钱钟书和夫人杨绛被誉为文坛的“双子星座”,钱钟书的传世之作《管锥编》,杨绛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就是在这里孕育而成的。鸿儒俞平伯在这里创作的近百首诗词,描写了当地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顾准不但在此地写下了《息县日记》,他在东岳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建设中国”的前瞻性观点,至今仍为我国经济学界广泛关注。如今,“五七干校”作为历史遗存,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些名人在息县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文化名人 河南 中国科学院 干校六记》 著名经济学家 社会科学部 《管锥编》
下载PDF
一段历史缩影:西大滩“五七干校”博物馆
5
作者 薛正昌 《共产党人》 2010年第8期50-51,共2页
“五七”干校,对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青年人来说,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但它确实承载着一段特殊历史。宁夏银川北部平罗县境内的西大滩,距离贺兰山与黄河交汇的地方不远。说是滩,实际上大得很,
关键词 历史概念 “五七干校” 博物馆 “五七”干校 70年代 青年人 平罗县 贺兰山
原文传递
我们全家在“五七干校”——北大教育革命的一个怪胎
6
作者 乐黛云 《书摘》 2012年第8期49-52,共4页
1969年秋,军委的第一号令下达,北大二千余名教职员工一齐奔赴江西南昌百里开外的北大鲤鱼洲分校,走毛主席号召的光辉“五七”道路。鲤鱼洲是在鄱阳湖畔围湖造田而成的一大片沼泽地。由于钉螺丛生,血吸虫猖獗,农民早已遗弃了这片土... 1969年秋,军委的第一号令下达,北大二千余名教职员工一齐奔赴江西南昌百里开外的北大鲤鱼洲分校,走毛主席号召的光辉“五七”道路。鲤鱼洲是在鄱阳湖畔围湖造田而成的一大片沼泽地。由于钉螺丛生,血吸虫猖獗,农民早已遗弃了这片土地。我们到达时,只见一片荒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教育革命 北大 江西南昌 教职员工 围湖造田 毛主席 沼泽地
原文传递
范长江在“五七干校”的最后时光
7
作者 郭红敏 《党史纵横》 2017年第1期12-15,共4页
范长江是继首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后,首位进入延安的中国记者。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在延安与范长江彻底长谈,还于一年后亲笔写信,感谢范长江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贡献。1970年10月23日,河南确山县"五七干校&qu... 范长江是继首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后,首位进入延安的中国记者。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在延安与范长江彻底长谈,还于一年后亲笔写信,感谢范长江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贡献。1970年10月23日,河南确山县"五七干校"的监管人员在一口井中发现了范长江的尸体,一代新闻巨子6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范长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外国记者 1937年 监管人员 毛泽东 确山县
原文传递
胡耀邦在“五七干校”的岁月
8
作者 郭红敏 《党史纵横》 2017年第7期36-38,共3页
黄湖农场来了位“老干部” 1969年5月,胡耀邦来到位于河南潢川县黄湖农场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关键词 “五七干校” 胡耀邦 劳动改造 老干部 潢川县 农场
原文传递
“五七干校”见闻
9
作者 鲁大良 《书摘》 2009年第9期62-65,共4页
1967年5月7目,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讲话,其中有一段讲到教育:“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学文,也耍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这个讲话(后称做“五七指示”)发表后,内地许多地方就办起了“批判资产阶级... 1967年5月7目,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讲话,其中有一段讲到教育:“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学文,也耍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这个讲话(后称做“五七指示”)发表后,内地许多地方就办起了“批判资产阶级”的“五七千校”,将那些靠边站了的,被罢了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见闻 资产阶级 毛泽东同志 以学为主 批判
原文传递
回眸五七干校
10
作者 刘继明 《经济管理文摘》 2006年第20期38-43,共6页
1966年5月7日,正值“文革”前夜,毛泽东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 1966年5月7日,正值“文革”前夜,毛泽东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毛泽东还要求学校缩短学制,“教育要革命,不能让资产阶级统治我们的学校。”1968年,黑龙江柳河干校首次命名为“五七干校”。从此,大批的五七干校在全国开办,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纷纷被“下放”到干校。五七干校也由此成为了文革爆发的标志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 “文革” 大学校 毛泽东 总后勤部 等价交换 阶级统治
下载PDF
杨绛与河南息县“五七干校”
11
作者 郭红敏 《侨园》 2016年第7期12-13,共2页
杨绛夫妇下放“五七干校”1969年11月17日下午,天下着雪,在河南信阳专区息县东岳公社唐坡大队,几辆满身泥泞的大卡车载来了中国科学院的几十名学员,他们要在“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关键词 “五七干校” 息县 河南 杨绛 中国科学院 劳动改造
原文传递
中宣部“五七干校”在宁夏
12
作者 吉伟青 《共产党人》 2006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五七干校” 中宣部 “文化大革命” 宁夏 中国共产党 党史
原文传递
“五七干校”是什么学校?
13
作者 贾文治 《中学历史教学》 2008年第9期33-33,共1页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节中提到了“五七干校”,学生多有疑问:“五七干校”是什么学校?“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节中提到了“五七干校”,学生多有疑问:“五七干校”是什么学校?“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劳动的场所。其实是一种“变相劳改”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近现代史》 党政机关干部 农村劳动 大专院校 科技人员
原文传递
息县“五七干校”里的文化名人
14
作者 郭红敏 《党的生活(河南)》 2014年第16期26-27,共2页
名人扎堆偏僻乡村 1969年11月17日下午,天下着雪,在河南信阳专区息县东岳公社唐坡大队,几辆满身泥泞的大卡车载来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所的几十名学员,他们要在这里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关键词 “五七干校” 文化名人 息县 社会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 劳动改造
原文传递
文化名人在“五七干校”
15
作者 郭红敏 《党史纵横》 2013年第7期37-39,共3页
名人扎堆偏僻乡村 1969年11月17日下午,天下着雪,在河南信阳专区息县东岳公社唐坡大队,几辆满身泥泞的大卡车载来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所的几十名学员,他们要在“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关键词 “五七干校” 文化名人 社会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 劳动改造
原文传递
忧愤与苦乐——“五七干校”生活片断回忆
16
作者 龙志毅 《文史天地》 2003年第5期20-26,共7页
关键词 “五七干校” 回忆录 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
原文传递
“五七干校”的审视与反思
17
作者 周思明 《粤海风》 2015年第4期80-86,共7页
说到“五七干校”,当年的亲历者们不少已经作古,一些间接熟悉的人(比如当今的50后、60后们)也已随时光的流逝而对之淡漠,而年轻一代对此的茫然乃是自然而然。不信,去高校或社会上随便找一个年轻人问问,他们的表情一准是一脸沙漠... 说到“五七干校”,当年的亲历者们不少已经作古,一些间接熟悉的人(比如当今的50后、60后们)也已随时光的流逝而对之淡漠,而年轻一代对此的茫然乃是自然而然。不信,去高校或社会上随便找一个年轻人问问,他们的表情一准是一脸沙漠。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历史的审视与文化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干校” 反思 年轻人
原文传递
中国作家与“干校文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虹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关键词 “文化” 中国作家 “五七干校” 向阳湖 文化名人 否定意见 文化人 文化部
下载PDF
论“干校文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辽 《咸宁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对"干校文化"兴起的由来、内容作了历史的回顾与理论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干校学员五种文化心态,最后从国民性的负面上探求了"五七干校"何以能存的原因,较系统地回答了"干校文化"研究中存在的诸多理论问题。
关键词 干校文化” 文化心态 国民性 “五七干校”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交往史、干校史与个人心史——“《忆向阳》风波”中的姚雪垠与臧克家
20
作者 马杰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4期41-48,共8页
“《忆向阳》风波”是新时期伊始发生在老作家臧克家和姚雪垠之间的笔墨官司。两位文坛老友因谈论“干校诗”发生争执,后因姚雪垠的公开信而闹得文坛尽人皆知。对于这桩文坛公案的考察,不仅要回到这封公开信的前史,考察臧、姚二人的交... “《忆向阳》风波”是新时期伊始发生在老作家臧克家和姚雪垠之间的笔墨官司。两位文坛老友因谈论“干校诗”发生争执,后因姚雪垠的公开信而闹得文坛尽人皆知。对于这桩文坛公案的考察,不仅要回到这封公开信的前史,考察臧、姚二人的交往史以及干校经历,勾勒争论背后的历史线索,还要通过对该事件相关史料的索寻、辨析与筛选,尤其是对臧克家“告状信”与姚雪垠“未寄信”的梳理、勾连与释读,把握这场风波背后的“人与事”及“时与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姚雪垠 《忆向阳》 “五七干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