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中夫妇伦理作为“五伦”之首的价值
1
作者 蔡玮麒 张自慧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夫妇和睦是家庭、社会秩序和谐的根基。然而,当代社会夫妇之名“彰”而其义却有所“隐”。《诗经》首次明确论及夫妇伦理,相爱男女间应“发乎情而止于礼”,夫妇间应做到“夫妇有别”。《诗经》中夫妇伦理既有助于当代“夫”“妇”“子... 夫妇和睦是家庭、社会秩序和谐的根基。然而,当代社会夫妇之名“彰”而其义却有所“隐”。《诗经》首次明确论及夫妇伦理,相爱男女间应“发乎情而止于礼”,夫妇间应做到“夫妇有别”。《诗经》中夫妇伦理既有助于当代“夫”“妇”“子”的教化,也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建构。从人类学角度看,夫妇伦理作为“五伦”之首,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有助于当代夫妇伦理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夫妇伦理 “五伦”之首 社会秩序
下载PDF
上下协调 良性互动——“五伦”及其现代意义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瑞芝 唐云波 黎海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6-40,共5页
现代人追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协和共存境界,而传统的"五伦"观点恰可给人以此方面的启示。该文通过梳理儒家"五伦"学说的发展史,辨析各伦的内在意义,向读者昭显了"五伦"说中所蕴涵的上下协调、良性互动... 现代人追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协和共存境界,而传统的"五伦"观点恰可给人以此方面的启示。该文通过梳理儒家"五伦"学说的发展史,辨析各伦的内在意义,向读者昭显了"五伦"说中所蕴涵的上下协调、良性互动的积极的人际关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五伦”学说 人际关系 伦理观 孔子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谭嗣同对“三纲”“五伦”的批判
3
作者 罗来玮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0-25,共6页
"冲决伦常之网罗"是谭嗣同对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态度,表达了他以"冲决"为手段对"伦常之网罗"进行批判的决心。"三纲""五伦"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两千多年来官方统治... "冲决伦常之网罗"是谭嗣同对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态度,表达了他以"冲决"为手段对"伦常之网罗"进行批判的决心。"三纲""五伦"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两千多年来官方统治的理论工具,自然是谭嗣同不可绕过的批判对象。不仅如此,谭嗣同还主张对"五伦"进行以"朋友之伦"为原则将其他"四伦"及"三纲"进行改造。谭嗣同以"冲决伦常之网罗"为口号对"三纲""五伦"等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批判的同时,明确地指出了建立平等、自由等新道德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三纲” “五伦” 批判
下载PDF
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建设 被引量:17
4
作者 魏英敏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5-8,共4页
培植健康、良好、新型的家庭人伦关系,对于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本又通过对传统伦理“三纲”“五伦”、尤其是家庭“三伦”的科学分析及去芜存精,提出了如何建设新型家庭道德的既富理论意义又具实践价值的见解。
关键词 家庭道德建设 传统伦理 家庭人伦 “三纲” 家庭伦理 夫妻关系 道德规范 “五伦” 人伦关系 兄弟姐妹
下载PDF
现代社区整合的内在机制——兼论中西文化伦理及社会联结方式之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5,共5页
在“团体格局”文化背景的西方社会中,现代社区整合是以社群性社会资本及其自发性社群组织为内在基础的。良好的职业伦理实践及以其为基础自发产生的职业团体分别构成了社群性社会资本与社群组织的核心,进而成为现代社区整合的根本核心... 在“团体格局”文化背景的西方社会中,现代社区整合是以社群性社会资本及其自发性社群组织为内在基础的。良好的职业伦理实践及以其为基础自发产生的职业团体分别构成了社群性社会资本与社群组织的核心,进而成为现代社区整合的根本核心。然而在中国社会,以“五伦”为核心的差序伦理导致了以职业伦理为核心的社群性社会资本的匮乏,由此“团体格局”之现代社区整合也就难以形成。相反,儒家“五伦”实践造成了个体关系性资本的相对发达,从而使社会联结趋向于“差序格局”的人情化关系主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整合 社群性社会资本 社群组织 职业伦理 职业团体 “五伦” 文化伦理 社会联结方式
下载PDF
东周伦理形态的转型与演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美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6,共6页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伦理形态的基本范型—"五伦"社会伦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与人关系 人与人关系 政治宗教伦理 “五伦”体系
下载PDF
柳诒徵论儒
7
作者 郑秋月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8,共5页
20世纪20年代是东西方皆面临"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学衡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以反思现代性、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为己任的学术派别。作为"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和《学衡》杂志主要作者之一,柳诒... 20世纪20年代是东西方皆面临"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学衡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以反思现代性、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为己任的学术派别。作为"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和《学衡》杂志主要作者之一,柳诒徵在此阵地中秉持"学衡派"的学术宗旨,从儒学与史学相结合的视角,以逻辑和理性的思考方式对儒家思想进行研究,批评新文化运动的过激行为,反思西化理论,力图阐扬儒家思想之精髓,并主张在继承儒学精神的基础上融通中西文化、创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诒徵 “学衡派” 儒学 孔子 “五伦”
下载PDF
家庭关系的道德调整
8
作者 李光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3期43-45,共3页
家庭是社会机体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家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家庭关系是一种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或拟制血缘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 家庭是社会机体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家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家庭关系是一种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或拟制血缘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父母孙子女间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关系 家庭道德观念 夫妻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 家庭伦理 “三纲” 道德调整 “五伦” 婚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人际关系现象、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肖群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3-20,共8页
本文认为:“人际关系”在中国古代是用“人伦”这个本土化的概念表达的。其现象可包含夫妇、父子、君臣的“三纲”根本层以及兄弟、朋友的“五伦”核心层和亲戚、邻里、师生等衍伸层。其总体特点有:1.人际关系本位化、个体人格角色... 本文认为:“人际关系”在中国古代是用“人伦”这个本土化的概念表达的。其现象可包含夫妇、父子、君臣的“三纲”根本层以及兄弟、朋友的“五伦”核心层和亲戚、邻里、师生等衍伸层。其总体特点有:1.人际关系本位化、个体人格角色化。2.血缘家庭关系的基础性。3.人际关系性质上的道德伦理性。4.人际对象上的熟人性、私人性。5.人际关系与交往原则上的格差性。6.人际价值观上的不平等性。7.人际维系手段上的唯情主义。8.交往目标上的求和性。9.交往行为上的节制忍耐性,10.交往机遇与结果的“人缘”命定论解释。11.交往时空上的狭隘性与长期性。12.交往观念的消极性。对古代人际关系在当代的意义与影响从下述七个方面作了阐述:1.人际关系本位与个性发展。2.家庭观念与社会发展。3.道德关系与市场契约法治精神。4.私人关系与社会公德,5.等级委系与平等关系。6.和谐协调与竞争进取。7.古代交往与现代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人际交往 血缘家庭 乡土中国 君臣关系 家庭观念 “五伦” 费孝通 父子关系 “三纲”
下载PDF
现代经济社会呼唤伦理道德的重生
10
作者 杜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99-101,共3页
当今社会是即将进入高度现代化的“文明”时代。现代经济已高度市场化、科技化和信息化,这给当今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财富日趋丰富。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尤其以伦理道德为... 当今社会是即将进入高度现代化的“文明”时代。现代经济已高度市场化、科技化和信息化,这给当今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财富日趋丰富。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尤其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却显得十分稚嫩和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现代经济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本质 家庭伦理 “五伦” 儒家思想 价值观 伦理规范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朱熹的社会发展观
11
作者 徐远和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52,共8页
关键词 社会发展理论 “权” 中国古代社会 社会发展观 “五伦” 群体网络 礼乐 人类社会 孔子 文化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中的“成人”观念
12
作者 胡发贵 《寻根》 1995年第2期19-21,共3页
中国文化中的“成人”观念胡发贵中国文化关注人伦,尤其注重人性的培育与完善,至今仍使用的“成人”概念,就是传统文化关于人格发展的一种设计。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和其学生讨论过如何“成人”的问题。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达... 中国文化中的“成人”观念胡发贵中国文化关注人伦,尤其注重人性的培育与完善,至今仍使用的“成人”概念,就是传统文化关于人格发展的一种设计。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和其学生讨论过如何“成人”的问题。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达到“成人”的内在与外在标准有以下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中国文化 《史记》 “五伦” 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人之为人 人性 《黄帝内经》 人格尊严
原文传递
还乡者说──论罗怀臻剧作的一种模式
13
作者 桂荣华 《东方艺术》 1997年第5期53-55,共3页
还乡者说论罗怀臻剧作的一种模式桂荣华当代戏曲作家群中,罗怀臻无疑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从内容上说,相对于北京的戏曲作家郭启宏写的“文人戏”,罗怀臻则写的大多是“宫廷戏”;从形式上说,罗怀臻的剧作又都是一种佳构剧;从创作... 还乡者说论罗怀臻剧作的一种模式桂荣华当代戏曲作家群中,罗怀臻无疑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从内容上说,相对于北京的戏曲作家郭启宏写的“文人戏”,罗怀臻则写的大多是“宫廷戏”;从形式上说,罗怀臻的剧作又都是一种佳构剧;从创作态度上说,罗怀臻不求历史真实,而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乡者 集体无意识 中国文化 古代知识分子 俄狄浦斯 “五伦” 剧作家 文本 西施 传统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