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女性作家小说叙事伦理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舒凌鸿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00,共4页
"五四"时期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的小说作品,在修辞叙事伦理的四个伦理位置动态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伦理维度:在"内容伦理"层次,女性作者认同其他男性作者反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的伦理观;而... "五四"时期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的小说作品,在修辞叙事伦理的四个伦理位置动态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伦理维度:在"内容伦理"层次,女性作者认同其他男性作者反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的伦理观;而在文本"讲述伦理"的两个层次,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则呈现了"贴切"、"伪装贴近"、"独立"等等不同的伦理距离;在"读者伦理"与以上伦理关系在文本形式上,呈现了女性作者伦理、社会伦理与读者伦理从认同、交锋到彼此独立的不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性作家小说 叙事伦理 叙述者干预
下载PDF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被引量:2
2
作者 樊青美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1-24,28,共5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 爱情 觉醒 困惑
下载PDF
试论“五四”女性新诗的书写特征
3
作者 欧阳小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中国第一代女性新诗的作者诞生于"五四"启蒙时期,此时的女性自我一般都深受传统文化熏染,同时也接受新思想文化影响,开始与男性共同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初涉于世的稚嫩、现实的复杂、以及对于白话语言的生疏,对... 中国第一代女性新诗的作者诞生于"五四"启蒙时期,此时的女性自我一般都深受传统文化熏染,同时也接受新思想文化影响,开始与男性共同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初涉于世的稚嫩、现实的复杂、以及对于白话语言的生疏,对其诗歌创作水平产生了较大限制,使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书写显示出较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新诗 抒情 阴柔 过渡
下载PDF
论“五四”女性文学的个性主义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6-80,共5页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向青年提倡的“六义”中开宗明义的“第一义”。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显然地暗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发难之始便与个性解放意识结下不解之缘,打上了自主、自由、平等的个性主义色彩,从而也表明与新...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向青年提倡的“六义”中开宗明义的“第一义”。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显然地暗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发难之始便与个性解放意识结下不解之缘,打上了自主、自由、平等的个性主义色彩,从而也表明与新文化运动休戚相关的新文学运动势必也多少打上个性主义的印迹。如果说,“我国现代个性主义者在其雄心勃勃的“五四”时期,把个性主义要求简化为个性解放的努力,而且又局限在婚恋问题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 个性主义 女性作家 女性自我 女作家 中国女性文学 个性解放 婚恋题材 冰心 白薇
下载PDF
双面夏娃:庐隐笔下的“五四”女性
5
作者 施海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04-107,111,共5页
庐隐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历程和"五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塑造的"五四"女性形象——包括"新女性",也包括"旧夫人"——具有显著的"过渡"色彩:既有着鲜明的新思想又带着浓重的旧烙印,既... 庐隐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历程和"五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塑造的"五四"女性形象——包括"新女性",也包括"旧夫人"——具有显著的"过渡"色彩:既有着鲜明的新思想又带着浓重的旧烙印,既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又展现了过渡时期两性关系的特征。虽然没有提出解决女性乃至社会问题的方法,但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庐隐对当时女性乃至社会问题的立场、思考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性 过渡 挣扎 女性 旧夫人
下载PDF
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五四”女性文学研究之一
6
作者 李玲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6-42,107,共8页
从把握命运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满怀豪情地要为社会服务,再到困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阻碍,以至于感受到生命不自由的苦痛,而去探寻人生哲理,“五四”女性文学真实袒露了现代女性初次摆脱家庭女奴地位、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时的心路历程... 从把握命运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满怀豪情地要为社会服务,再到困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阻碍,以至于感受到生命不自由的苦痛,而去探寻人生哲理,“五四”女性文学真实袒露了现代女性初次摆脱家庭女奴地位、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时的心路历程,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 公共生活领域 “五四”女作家 重返社会 陈衡哲 中国女性文学 石评梅 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方式 现代女性
下载PDF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母女亲情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3-89,共7页
渴望母爱与反叛父权的矛盾,虽然使得“五四”女作家难以整合出富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但并没有造成创作中母亲形象的失落,而是使得“五四”女作家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抒写“五四”女儿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上。“五四”女作家首先从女儿角... 渴望母爱与反叛父权的矛盾,虽然使得“五四”女作家难以整合出富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但并没有造成创作中母亲形象的失落,而是使得“五四”女作家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抒写“五四”女儿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上。“五四”女作家首先从女儿角度充分感受母爱的温暖,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且把母女之间诚挚的天然亲情升华为抵挡人生风雨的精神庇护所;其次,抒发了觉醒的“五四”女儿常常陷入反叛封建父权与维护母女亲情的矛盾痛苦。“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五四”女性文学 母亲形象 冯沅君 苏雪林 石评梅 现代女性文学 父亲形象 《棘心》 冰心
下载PDF
女性的重写与重读——试论三维视野中的《镜花缘》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勤勤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在“五四”女性史观的指导之下,历来对《镜花缘》解读者都忽视了其女性形象所展示出来的新特点与新形象。本文拟从作品出发,以其女性形象为核心,以“仙女下凡”的故事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其在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变。辅之以社会史、思想史视... 在“五四”女性史观的指导之下,历来对《镜花缘》解读者都忽视了其女性形象所展示出来的新特点与新形象。本文拟从作品出发,以其女性形象为核心,以“仙女下凡”的故事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其在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变。辅之以社会史、思想史视野,希冀探索她们在“出发——对比考察——论证”的“文学史——社会史——思想史”的“三维视野”中与中国历史的重新契合,凸显其从“女人”到“人”这一形象转变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五四”女性史观 女性形象 三维视野
下载PDF
新时期女性角色意识的衍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大群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8年第5期8-11,共4页
女性即“次性”、即“他者”的角色意识自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这一“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以来①,一直成为强大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定位。两千多年以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三从”、“四德”、“贞专”、“柔顺”... 女性即“次性”、即“他者”的角色意识自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这一“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以来①,一直成为强大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定位。两千多年以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三从”、“四德”、“贞专”、“柔顺”的封建伦理又把女人异化成“物”,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角色 女性自我 新时期 女性主体 角色意识 男权文化 角色形象 “五四”女性文学 自我迷失
下载PDF
张爱玲对女性生存价值和地位的透视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曦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生存 价值和地位 “五四”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红玫瑰与白玫瑰》 《霸王别姬》 价值系统 现代女性文学 《倾城之恋》
下载PDF
世纪末女性散文中的女性角色
11
作者 侯学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30,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以来的女性散文创作,随着世纪末的文化转型、体制转型和多元价值取向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并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作家解除了长期的心理束缚,以女性的眼光和“女人”的叙事法则,审视社会,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以来的女性散文创作,随着世纪末的文化转型、体制转型和多元价值取向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并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作家解除了长期的心理束缚,以女性的眼光和“女人”的叙事法则,审视社会,感悟人生,袒露心灵轨迹,标识女性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散文 “五四”女性文学 世纪末 女性解放 女性角色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女性作家 孤独感
下载PDF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自我超越
12
作者 卢海英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1-63,共3页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自我超越卢海英新时期文学风云叠起,浪潮翻涌,体现着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在这纷繁的新时期文学中,女作家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这个百花园中娇艳的一朵奇葩。它不仅超越了“五四”为它开创的路,而且又...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自我超越卢海英新时期文学风云叠起,浪潮翻涌,体现着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在这纷繁的新时期文学中,女作家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这个百花园中娇艳的一朵奇葩。它不仅超越了“五四”为它开创的路,而且又在时代的潮流中奔腾起伏,在张扬“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新时期文学 女作家 爱情题材 女性形象 女性 女性意识 《方舟》 人的自觉 “五四”女性文学
下载PDF
现代女性意识的倾斜与补偿──概论战时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13
作者 万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实际上由以丁玲和张爱玲各为代表的两翼女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丁玲一翼在客观上成为主流。木文通过宏观审视这两翼女作家及其创作,概述了在战时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女性文... 在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实际上由以丁玲和张爱玲各为代表的两翼女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丁玲一翼在客观上成为主流。木文通过宏观审视这两翼女作家及其创作,概述了在战时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嬗变规律:一面念念不忘关怀女性本体问题,如婚恋、生育、男女平等、家庭等主题,另一面更自觉地从关注女性外部现实出发,将女性本体问题融进全民问题。这两方面的追求,表明了战时女性文学在对内的自审和向外的他视两相关注时的矛盾,但同时也显示其所渗透的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倾斜中有补偿,补偿中有倾斜。文章指出,无论丁玲、罗洪等还是张爱玲、苏青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只是尽管同样是关注女性生存境况,但表现的形态迥然有别,并由此导致了战时女性文学的幸与不幸:前者拓宽了“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题材,“抗日”“解放”成为文学表现的核心,却对女性本体问题的思考显得粗淡而性急;后者专注于发掘女性本体问题,对此刻画细腻而从容,却又是题材一律,对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外部大现实表现出无动于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张爱玲 女性本体 现代女性文学 女作家 丁玲 “五四”女性文学 《结婚十年》 女性人生
下载PDF
论“五·四”女性文学创作
14
作者 孙丽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9-54,共6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 女作家群 小说创作 认识价值 审美价值
下载PDF
青春女性的独特情怀——“五四”女作家创作论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玲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2-62,共11页
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情怀及其审美表现,从而把握她们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新传统与思想艺术价值。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五四”女性文学 女性情怀 陈衡哲 冰心 儿童世界 苏雪林 封建礼教 封建男权 凌叔华
原文传递
庐隐的觉悟与沉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玲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8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海滨故人》 现代女性文学 封建礼教 封建男权 觉醒者 现代人生 性爱意识 “五四”女性文学 “五四”女作家 主人公
下载PDF
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一鸣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102-107,3,共7页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五四”女性文学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 宏观研究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New Ethics and Old Roles:The Identity Dilemma of May Fourth New Women
18
作者 杨联芬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2年第1期71-91,共21页
五四新女性是在学校这一现代教育平台由新文化启蒙话语塑造而成,她们的意识形态认同来自新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正义伦理;而她们的性别认同及相应的关怀伦理,却使其对"旧道德"下的女性同类有更多同情。为实现个人权利、... 五四新女性是在学校这一现代教育平台由新文化启蒙话语塑造而成,她们的意识形态认同来自新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正义伦理;而她们的性别认同及相应的关怀伦理,却使其对"旧道德"下的女性同类有更多同情。为实现个人权利、维护神圣恋爱,她们"忽略"名分、委屈尊严,在新旧道德的模糊地带与有妇之夫结成特殊婚姻。而非正常婚姻关系的缺憾,爱情中隐含的性别等级,个人自由与关怀伦理的对立与冲突等,都导致她们陷入认同危机。新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体现了"五四"正义伦理的道德局限,而五四文学表达的某种匮乏,亦源自这个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y Fourth literature new women identity ethics of justice ethics of ca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