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典与现代:莫言对中国文学的传承
1
作者
孙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5,共7页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型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莫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滋养之下,选择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人生哲学的艺术精神,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凭借他个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感的感悟力,...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型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莫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滋养之下,选择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人生哲学的艺术精神,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凭借他个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感的感悟力,汲取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活力因素和民间文学的精髓,将西方叙事的精髓和中国叙事技巧融会在字里行间,用以书写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构建了风格独特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文化
传统
叙事
传统
“五四”新文学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解放区文学”的断想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朕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5-17,共3页
“解放区文学”与解放后“十七年文学”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型文学,可统称“中国工农兵文学”。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解放区文学”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借鉴其优长,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和介绍,...
“解放区文学”与解放后“十七年文学”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型文学,可统称“中国工农兵文学”。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解放区文学”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借鉴其优长,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和介绍,消除部分读者对“解放区文学”的陌生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传统
“解放区
文学
”
“十七年
文学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越界突围与文学史整合——黄万华先生的跨界学术之旅
3
作者
卢阿涛
《晋阳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77-85,共9页
黄万华先生致力于探析20世纪汉语文学"多源多流的丰富历史褶皱",以穿越百年历史的时间纵深、横越中外的世界性视野、贯通现当代的创新勇气、跨越语图媒介的多元视角,在宏通的整体视野中将现代和当代、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及...
黄万华先生致力于探析20世纪汉语文学"多源多流的丰富历史褶皱",以穿越百年历史的时间纵深、横越中外的世界性视野、贯通现当代的创新勇气、跨越语图媒介的多元视角,在宏通的整体视野中将现代和当代、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及海外华文文学融为一体,并在一种"互为参照"的方式和态度下,着力构建一部厚重多元、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和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华民族新文学史,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新的向度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界与整合
海外华文
文学
20世纪汉语
文学
“五四”新文学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价值
4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2年第3期11-11,共1页
东北沦陷时期小说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上,都以其强烈的实践性,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传统,真诚大胆深入地看取人生;在民族灾难的悲凉背景上,引发出复杂的多元的内涵表达和形式建构,朝小说“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文学
价值
“五四”新文学传统
文学
观念
审美趣味
形式建构
现代化
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被引量:
8
5
作者
胡晓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90,共8页
朱鲁陶诗之争,是现代诗学一大公案。本文不满足于学派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定性,更开辟“文化诗学之争”的新论域。朱光潜代表了“借西扬中”,而鲁迅则代表了“借中扬西”,其争论的性质,乃是“以真灭美”,体现了现代性的一大主题,至今...
朱鲁陶诗之争,是现代诗学一大公案。本文不满足于学派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定性,更开辟“文化诗学之争”的新论域。朱光潜代表了“借西扬中”,而鲁迅则代表了“借中扬西”,其争论的性质,乃是“以真灭美”,体现了现代性的一大主题,至今未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鲁迅
中国诗学
现代与
传统
结合
“五四
”新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斌与“十七年文学”的写作模式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卫东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7,共5页
“十七年”时期的写作从文学规范、叙事方法、审美原则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模式,既承接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传统,又受到苏联文学影响,更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确定的理论为圭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自成谱系的文学景观。作家塑造了模式...
“十七年”时期的写作从文学规范、叙事方法、审美原则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模式,既承接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传统,又受到苏联文学影响,更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确定的理论为圭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自成谱系的文学景观。作家塑造了模式,模式也塑造着作家。作家在“十七年”应该如何创作?茅盾曾将答案概括为“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而周扬则要求“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梁斌在探讨、实践上述理论过程中的成果,需要继承和反思,这也是当下我们重新审视“十七年”文学的重要切入点。在梁斌研究中,虽然有论者对梁斌与“十七年”文学写作模式的关系有所讨论,但并未在“创作方法”的框架内,明确将二者间的互动作为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模式
“十七年
文学
”
梁斌
“十七年”
文学
“五四”新文学传统
延安文艺座谈会
创作实践
革命浪漫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文贵良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
文学
研究
2009年
“五四”新文学传统
问题讨论
文艺学
述评
美学
“五四
”运动
原文传递
题名
古典与现代:莫言对中国文学的传承
1
作者
孙艳
机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5,共7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莫言小说中的世界性因素”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BWY015。
文摘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型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莫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滋养之下,选择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人生哲学的艺术精神,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凭借他个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感的感悟力,汲取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活力因素和民间文学的精髓,将西方叙事的精髓和中国叙事技巧融会在字里行间,用以书写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构建了风格独特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
莫言
文化
传统
叙事
传统
“五四”新文学传统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解放区文学”的断想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朕
出处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5-17,共3页
文摘
“解放区文学”与解放后“十七年文学”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型文学,可统称“中国工农兵文学”。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解放区文学”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借鉴其优长,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和介绍,消除部分读者对“解放区文学”的陌生化现象。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传统
“解放区
文学
”
“十七年
文学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越界突围与文学史整合——黄万华先生的跨界学术之旅
3
作者
卢阿涛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77-85,共9页
文摘
黄万华先生致力于探析20世纪汉语文学"多源多流的丰富历史褶皱",以穿越百年历史的时间纵深、横越中外的世界性视野、贯通现当代的创新勇气、跨越语图媒介的多元视角,在宏通的整体视野中将现代和当代、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及海外华文文学融为一体,并在一种"互为参照"的方式和态度下,着力构建一部厚重多元、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和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华民族新文学史,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新的向度和路径。
关键词
越界与整合
海外华文
文学
20世纪汉语
文学
“五四”新文学传统
Keywords
transboundary and integration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May 4th new literary tradi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价值
4
出处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2年第3期11-11,共1页
文摘
东北沦陷时期小说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上,都以其强烈的实践性,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传统,真诚大胆深入地看取人生;在民族灾难的悲凉背景上,引发出复杂的多元的内涵表达和形式建构,朝小说“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文学
价值
“五四”新文学传统
文学
观念
审美趣味
形式建构
现代化
小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被引量:
8
5
作者
胡晓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90,共8页
文摘
朱鲁陶诗之争,是现代诗学一大公案。本文不满足于学派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定性,更开辟“文化诗学之争”的新论域。朱光潜代表了“借西扬中”,而鲁迅则代表了“借中扬西”,其争论的性质,乃是“以真灭美”,体现了现代性的一大主题,至今未泯。
关键词
朱光潜
鲁迅
中国诗学
现代与
传统
结合
“五四
”新文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斌与“十七年文学”的写作模式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卫东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7,共5页
文摘
“十七年”时期的写作从文学规范、叙事方法、审美原则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模式,既承接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传统,又受到苏联文学影响,更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确定的理论为圭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自成谱系的文学景观。作家塑造了模式,模式也塑造着作家。作家在“十七年”应该如何创作?茅盾曾将答案概括为“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而周扬则要求“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梁斌在探讨、实践上述理论过程中的成果,需要继承和反思,这也是当下我们重新审视“十七年”文学的重要切入点。在梁斌研究中,虽然有论者对梁斌与“十七年”文学写作模式的关系有所讨论,但并未在“创作方法”的框架内,明确将二者间的互动作为课题。
关键词
写作模式
“十七年
文学
”
梁斌
“十七年”
文学
“五四”新文学传统
延安文艺座谈会
创作实践
革命浪漫主义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文贵良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
文学
研究
2009年
“五四”新文学传统
问题讨论
文艺学
述评
美学
“五四
”运动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典与现代:莫言对中国文学的传承
孙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解放区文学”的断想
赵朕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越界突围与文学史整合——黄万华先生的跨界学术之旅
卢阿涛
《晋阳学刊》
CSSCI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价值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胡晓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梁斌与“十七年文学”的写作模式
刘卫东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原文传递
7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贵良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