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的"亚洲主义"话语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7-53,共7页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有种族、文明、地域、道德(公理、王道)等超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并不是缔造近代国家的唯一的意识形态要素。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民族主义的"想像"(fiction)和"本原"(origin)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的近代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文章在继承了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考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主义话语,试图对亚洲主义与中国的近代性的关系作一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亚洲主义” 日本 中日关系 民族主义 孙中山 “大亚细亚主义” 李大钊 “新亚细亚主义”
下载PDF
文明论:东北亚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金荣 田毅鹏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作为东北亚区域研究重要的理论架构,文明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东亚文明“浑然一体论”的束缚,进一步理解东北亚区域文明的基础构造,把握东北亚区域文明结构体系内部“中心—边缘”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国别研究和区域文明整体... 作为东北亚区域研究重要的理论架构,文明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东亚文明“浑然一体论”的束缚,进一步理解东北亚区域文明的基础构造,把握东北亚区域文明结构体系内部“中心—边缘”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国别研究和区域文明整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中加深我们对东北亚区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论 东北亚研究 新视角 文明涵化 “亚洲主义”论争
下载PDF
浅析戊戌政变后日本援助中国维新派的原因
3
作者 姜金言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1期204-205,共2页
戊戌政变发生后,日本朝野对中国维新派君臣开展了大力营救,康有为、梁启超东渡日本后继续为维新事业而奔走。日本援助中国维新志士不只出于对戊戌维新志士的钦佩与同情,日本积极倡导的亚洲门罗主义以及戊戌变法时期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戊戌政变发生后,日本朝野对中国维新派君臣开展了大力营救,康有为、梁启超东渡日本后继续为维新事业而奔走。日本援助中国维新志士不只出于对戊戌维新志士的钦佩与同情,日本积极倡导的亚洲门罗主义以及戊戌变法时期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是日本援助中国维新派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 “亚洲门罗主义” 近卫笃麿 大隈重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