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1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早期文明模式初探——基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碧波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探索中华早期文明模式的重要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世界古代历史与社会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古典古代的历史"("正常的儿童")、"亚细亚的历史"("早熟的儿童&quo...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探索中华早期文明模式的重要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世界古代历史与社会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古典古代的历史"("正常的儿童")、"亚细亚的历史"("早熟的儿童"),古代中国当即属于后一种类型。从女王模式、黄帝王国的战争模式、良渚文化的玉琮模式及唐尧王国的部落联盟转型模式等例证可以看出中华文明早熟性的主要表现: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公社过早解体,酋邦—国家提前产生;未待土地私有制成熟,原来的军事领袖即已成为酋邦—国家的君王,而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这一结果,是借助政治权力而不是依靠生产与贸易来实现的;以血缘、宗族所维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姓氏系谱制度和"家天下"观念的基础;王者兼巫者"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独占通天的权力,而"天人合一"既是古代中国的宇宙观,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华早期文明 早熟性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假说及其历史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傅济锋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古代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历史发展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假说。马、恩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独特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原生阶段(相当于广义的原始社会)的...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古代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历史发展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假说。马、恩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独特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原生阶段(相当于广义的原始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存在意义上的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键,因此,正是依据“亚细亚生产方式”不同历史形式的发展和特征,马、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正确认识“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东方社会中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东方社会,尤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性和特殊性,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历史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然性 合理性
下载PDF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培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93,163,共13页
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与作为公社所有制概念的“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密切相关,但并非等同,其核心要义是公社共同体内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就此而言,它是东方独有的生产方式。“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带有原始部落血缘... 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与作为公社所有制概念的“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密切相关,但并非等同,其核心要义是公社共同体内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就此而言,它是东方独有的生产方式。“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带有原始部落血缘共同体、专制制度政治共同体的双重属性,无论是归入原始社会,还是归入奴隶社会,都与马克思的原初语境背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生产方式序列,是东西方存在结构性联系的世界演进图式。西方道路以“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为结构性逻辑起点,而以公社所有制为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无法回避中国内地由马克思“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理论所揭示的历史起点,也无法回避中国传统的边疆“部族”话语所表现的公社结构性动力机制。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命题启示我们,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可以不通过西方诸生产方式,而经过特殊的革命环节,走向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关键是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革命之后要补现代生产力的课,而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专制制度 边疆公社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国内外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一) 被引量:9
4
作者 季正矩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89,共8页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国内外 观点综述 学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历史理论 哥德巴赫猜想
下载PDF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
5
作者 李水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无论是东方的专制制度,还是经济的停滞不前,都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分析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这是打开认识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大门的一把钥匙,也... 无论是东方的专制制度,还是经济的停滞不前,都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分析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这是打开认识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之门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现代化建设 负面影响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基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6
作者 李宝刚 许彤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5期100-107,共8页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角度为世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亚细亚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道路问题,可以称得上是东西方现代化道路迥异的历史起点。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要想真正实现...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角度为世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亚细亚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道路问题,可以称得上是东西方现代化道路迥异的历史起点。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亚细亚”,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为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而奠基,克服旧生产方式停滞孤立的特性;又要坚持“两个相结合”,充分尊重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立足中国实际,回归“亚细亚”,走出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东方社会结构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一红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0,共7页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理解东方社会结构的本质的观点。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实质出发 ,指出土地国有化 ,自给自足的村社制度 ,构成了东方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研...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理解东方社会结构的本质的观点。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实质出发 ,指出土地国有化 ,自给自足的村社制度 ,构成了东方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 ,即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特点。从东方社会不同与西方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出发 ,揭示出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发展道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东方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经济结构 所有制
原文传递
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当代审视——基于东方社会超越资本困境的视角
8
作者 王聚芹 王子誉 贺梵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1,142,共11页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包含着中俄印等东方社会超越困境的东方式现代化、当代性现代化两大路向,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经典。通过对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更多澄清历史...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包含着中俄印等东方社会超越困境的东方式现代化、当代性现代化两大路向,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经典。通过对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更多澄清历史困惑而少于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研究方法更多聚焦于文明而少于社会形态探索、研究目的更多聚焦于理论解释而少于实践解释,大大弱化了社会理论研究改变现实的力量。当今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方社会超越资本困境的任务依然艰巨,充分彰显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实质、进一步构建当代性现代化依然是当今东方社会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 世界文明 超越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中国现代化——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谈起
9
作者 云建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21,共4页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认为,亚洲社会具有“原始”公社、不存在土地私有制、自然经济、专制主义等特征,进而导致了亚洲的停滞社会。作为亚洲最主要、最典型的国家,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传统社会及其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亚细亚生...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认为,亚洲社会具有“原始”公社、不存在土地私有制、自然经济、专制主义等特征,进而导致了亚洲的停滞社会。作为亚洲最主要、最典型的国家,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传统社会及其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这些特征与现代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只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现代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类探索一条现代化新路,创造出化解当代人类危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晚期东方社会理论的转型——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跨越‘卡夫丁峡谷’” 被引量:11
10
作者 涂成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共8页
马克思晚年将研究视野转向俄国村社,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以前的理论构想,意味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大转型。马克思早期从世界历史出发,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力图将其纳入普遍史观框架的世界历史演进序列。他晚期则基于俄国"历... 马克思晚年将研究视野转向俄国村社,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以前的理论构想,意味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大转型。马克思早期从世界历史出发,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力图将其纳入普遍史观框架的世界历史演进序列。他晚期则基于俄国"历史环境"的分析提出独特的"俄国道路",恰恰是向基于俄国现实的特殊史观的转型。马克思从普遍史观向特殊史观、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方案的转型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天才理论构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论争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亚细亚生产方式 普遍史观 特殊史观 卡夫丁峡谷 东方社会理论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 被引量:9
11
作者 盛邦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走出“亚细亚”———亚细亚生产方式毕竟属于农业生产方式,与当代工商文明存在本质区别。当今倾力于改革开放,文明进步,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势必克服旧生产方式的“孤立性”、“封闭性”与“停滞性”,势必对中国本有的封闭旧习... 走出“亚细亚”———亚细亚生产方式毕竟属于农业生产方式,与当代工商文明存在本质区别。当今倾力于改革开放,文明进步,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势必克服旧生产方式的“孤立性”、“封闭性”与“停滞性”,势必对中国本有的封闭旧习、宗法制度、自然经济给予必要批判。回归“亚细亚”———尊重亚洲的历史特点,关切中国的现实国情,理性地认识“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亚洲社会“基因潜质”的客观与历史的存在,深切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今中国发展模式的关系,据此走通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马克思
下载PDF
中国“理论东方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七十年定位定性之争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向远 《东疆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11,111,共12页
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及“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欧社会的性质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有着明确的界定与清晰的表述,但是由于受到苏联理论思潮的影响,1920—1980年间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未能从东方学的学科学术层面上理解马克思... 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及“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欧社会的性质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有着明确的界定与清晰的表述,但是由于受到苏联理论思潮的影响,1920—1980年间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未能从东方学的学科学术层面上理解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环节或阶段,使用社会发展五阶段论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加以定位与定性,争论它究竟属于其中的哪种社会阶段,从根本上取消了“亚细亚的”概念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否定了由“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东方社会”的独特存在,此种情况进入1990年代后才开始改变。现在有必要从中国的“东方学”史特别是“理论东方学”的角度,对这段论争史加以回顾、评述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理论东方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定位定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东方社会结构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扬弃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云飞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4,共4页
经过具体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科学揭示了东方社会结构的特殊性 ,区分了史前社会的公社和东方社会的村社的不同性质 ,纠正了把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上升到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社会原生形态位置的... 经过具体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科学揭示了东方社会结构的特殊性 ,区分了史前社会的公社和东方社会的村社的不同性质 ,纠正了把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上升到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社会原生形态位置的错误认识 ,从而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形态 东方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我国“理论东方学”的主流形态——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向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学界在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时强化了“东方学”的意识,更注意东方认同与东西方之间的辨异,从晚年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一系列论述的研究中,提炼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这一概念,探讨“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学界在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时强化了“东方学”的意识,更注意东方认同与东西方之间的辨异,从晚年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一系列论述的研究中,提炼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这一概念,探讨“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又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从而对东方及中国社会的独特发展道路做出理论阐释与学术探索。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形成了近三十年来我国“理论东方学”的主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东方学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下载PDF
国内外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二)” 被引量:3
15
作者 季正矩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观点综述 国内外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联共(布)
下载PDF
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误区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弘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17,共7页
本文从考察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前后变化这一方法论上着手,提出在明确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仅仅适用于欧洲社会演变模式的前提下,区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即把"亚细亚生产方式... 本文从考察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前后变化这一方法论上着手,提出在明确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仅仅适用于欧洲社会演变模式的前提下,区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即把"亚细亚生产方式"区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这一新的思路,极有可能解决聚讼纷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农村公社
原文传递
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正图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54,共6页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探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回顾和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笔者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丛林中早就存在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本文从经济发...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探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回顾和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笔者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丛林中早就存在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本文从经济发展环境、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学习“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加合乎逻辑地推导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论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三个矛盾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竞业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研究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矛盾关系,既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架构,又有利于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宏观考察东方欠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问题。内生发...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研究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矛盾关系,既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架构,又有利于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宏观考察东方欠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问题。内生发展与外生发展的矛盾、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及语言符号与概念内涵的矛盾,是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三个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东方社会理论 矛盾关系
下载PDF
模糊理论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建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83-89,共7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社会说、奴隶制说、封建制说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涉及农村公社、国有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阶级压迫等内容,这些因素所具有的内涵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表述都...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社会说、奴隶制说、封建制说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涉及农村公社、国有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阶级压迫等内容,这些因素所具有的内涵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表述都不尽适合。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内涵涉及很宽,且内部参数不完整,要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是困难的。模糊理论打破了“是”与“非”的二维逻辑界限,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会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亚细亚生产方式 模糊理论
下载PDF
在自由和奴役之间——试析马克思晚年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方玉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20,共4页
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双向视角透视亚细亚生产方式,农村公社实际上构成了东西方社会共同的起点,而东西方历史最初的差异即源于公社不同的历史命运。在西方的历史发展中,农村公社解体了;东方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建... 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双向视角透视亚细亚生产方式,农村公社实际上构成了东西方社会共同的起点,而东西方历史最初的差异即源于公社不同的历史命运。在西方的历史发展中,农村公社解体了;东方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农村公社也从自由价值的体现而异化为一种奴役性关系。农村公社概念的揭示确立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在马克思西欧历史向度的社会形态理论中的历史和逻辑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理论 普遍性与特殊性 自由和奴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