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味”:近代北京小说家的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晓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4,共7页
清末民初,近代北京小说家们开始探索建立人们称之为“京味”的风格,形成了以关注世道人心为宗旨、叙事态度从容练达和展现北京市民文化的特点。早期京味小说的出现除了人们熟知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由于晚清以来现代化冲击给北京社会... 清末民初,近代北京小说家们开始探索建立人们称之为“京味”的风格,形成了以关注世道人心为宗旨、叙事态度从容练达和展现北京市民文化的特点。早期京味小说的出现除了人们熟知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由于晚清以来现代化冲击给北京社会带来的思潮和文化机制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 小说家 近代文学 中国 地域文化 文化机制 思想观念
下载PDF
老舍影响下“京味”戏剧影视的发展与新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春雨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京味"影视剧在当代、特别是近20年来的新的生存空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老舍的影响始终浸润其中。老舍对底层市民命运的关注,实质上成为当代京味文学的灵魂。当代京味文学在继承老舍风格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 "京味"影视剧在当代、特别是近20年来的新的生存空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老舍的影响始终浸润其中。老舍对底层市民命运的关注,实质上成为当代京味文学的灵魂。当代京味文学在继承老舍风格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京味” 当代影视剧
下载PDF
“帝都”失落与“京味”自觉——中外文人“互动”下的“文化北京”形塑
3
作者 沈庆利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6,共7页
“北京”是中外文人想象中国的重要方式,国际视野中北京形象的嬗变始终与华夏中国的整个国家形象相辅相成。法国作家谢阁兰率先在《勒内·莱斯》中,以北京“传奇轶事”建构了一个神秘莫测的“老北京”形象。海内外华人作家剔除隐含... “北京”是中外文人想象中国的重要方式,国际视野中北京形象的嬗变始终与华夏中国的整个国家形象相辅相成。法国作家谢阁兰率先在《勒内·莱斯》中,以北京“传奇轶事”建构了一个神秘莫测的“老北京”形象。海内外华人作家剔除隐含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后,将其提升至整个华夏民族的“肉身”原型。经过辛亥革命等重大事变洗礼的“民国北京”,尤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更名为“北平”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发挥“关键优势”,遂使北京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之都、教育之都、田园之都、艺术之都和平民之都,引发人们产生了深切的“北平情结”。作为对“京味文化”最早发生“自觉”并深谙其“味”的少数文人之一的郁达夫,则通过对“故都之秋”的品味流连揭示出“故都北平”独有的文化艺术神韵,与以“味”喻“美”的中国古代审美艺术传统接续,同时将“京味”升华为家国情怀的一种文化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化形象 帝都 古/故都 “京味”自觉
下载PDF
京韵翰墨言为先——张永和“京味”剧作的语言特色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婧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7期66-67,共2页
张永和(1940-),北京人,当代知名戏曲剧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浓浓的"京味"著称。语言是展现艺术作品独特艺术气质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拟以张永和有代表性的"京味"剧作为例,简要分析其创作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 张永和 “京味” 语言特色
下载PDF
从《四世同堂》看老舍的“京味”语言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雅琦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仅就《四世同堂》这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于美国的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仅就《四世同堂》这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于美国的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京味”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老舍 “京味”语言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的未来生长空间 被引量:5
6
作者 路文彬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时代趋同力量的渗透,"京味儿"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现实在场必将濒临终结的命运,所有那些试图突破"京味儿"的时限而将其永恒化的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变味儿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京味儿” “平民说”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试论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从老舍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以及他的“京味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和...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从老舍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以及他的“京味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和作品所蕴涵的俗文化的审视等方面,来探讨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小说” 文化 艺术风格 老舍
下载PDF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志毅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4-29,共6页
老舍开创的“京味现实主义”,形成了中国话剧特有的民族化传统,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民族志现实主义和都市民族志等角度,对老舍的《龙须沟》、《茶馆》、苏叔阳的《左邻右舍》、李龙云的《小井胡同》、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郑天纬的... 老舍开创的“京味现实主义”,形成了中国话剧特有的民族化传统,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民族志现实主义和都市民族志等角度,对老舍的《龙须沟》、《茶馆》、苏叔阳的《左邻右舍》、李龙云的《小井胡同》、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郑天纬的《古玩》等进行阐释,全文分三个部分,一、京华:人和事的况味;二、京韵:民俗化的风味;三、京白:口语化的趣味。这些剧作家的剧作,通过焦菊隐为总导演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构成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传统。90年代以后,“京味现实主义”也发生了现代甚至是后现代的转型与流变,一些编导也进行了一些实验,如林兆华导演的老舍的《茶馆》和过士行的“闲人三部曲”(《鸟人》、《鱼人》、《棋人》)等,他们似乎是对“京味现实主义”的一种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民族志 “京味现实主义” 中国 话剧 《龙须沟》 戏剧评论 专题文化研究
下载PDF
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
9
作者 樊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文化精神 “京味小说”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话剧《四世同堂》中人物语言的“京味儿”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10
作者 高娜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2期75-76,132,共3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四世同堂》 “京味儿” 语言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相似的北京城,别样的“京味儿”——《城南旧事》与《正红旗下》的“京味儿”比较
11
作者 靳晓霞 李欣莲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B07期20-23,共4页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老舍的《正红旗下》都是描写旧北京风情和生活面貌的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小说里有着人们熟悉的老北京的城墙与大街小巷,也有典型的“京油子”腔调。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来说,京味是他的本色;林海音...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老舍的《正红旗下》都是描写旧北京风情和生活面貌的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小说里有着人们熟悉的老北京的城墙与大街小巷,也有典型的“京油子”腔调。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来说,京味是他的本色;林海音女士也有着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特殊经历。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两者作品里“京味儿”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除了受到作家本身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经历的影响外,更多的是老舍这位北京满族作家与林海音这位台湾女作家对表现老北京怎样的风貌,对旧北京抒发怎样的情感和要展现怎样的民族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 变化的京味 产生原因
下载PDF
浅谈《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莹 《神州》 2011年第B5期106-107,共2页
"北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京味儿"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北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京味儿"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进行了浅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 《骆驼祥子》 语言特色 意义
下载PDF
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雨 刘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50,共10页
老舍作品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既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感染力,更源于其蕴含的"京味"之魅以及老舍创作的整体美学追求。老舍话剧对当代"京味"艺术的持续影响,不仅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表明了"京味"... 老舍作品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既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感染力,更源于其蕴含的"京味"之魅以及老舍创作的整体美学追求。老舍话剧对当代"京味"艺术的持续影响,不仅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表明了"京味"艺术在当今与未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与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京味”作家 “京味”戏剧 “京味”艺术
下载PDF
传承与变迁:关于“京味文学”图书出版的若干思考
14
作者 刘燕萍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84-87,共4页
近年来,关于“京味文学”方面的图书出版几成热潮。这里的“京味”主要指的是体现在作家作品中围绕北京具体展开的一系列地域文化特色。而作为文学风格的“京味”,其独特意义在于能够超越地域文学的局限,获得更深远的意涵。然而今天,随... 近年来,关于“京味文学”方面的图书出版几成热潮。这里的“京味”主要指的是体现在作家作品中围绕北京具体展开的一系列地域文化特色。而作为文学风格的“京味”,其独特意义在于能够超越地域文学的局限,获得更深远的意涵。然而今天,随着“京味”所赖以承载的生活方式的消失,传统美学意义上的“京味”已然消亡,它正在变成供人凭吊和缅怀的对象。因此就文学图书出版而言,培育与发现“京味文学”新的传人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文学” 地域文学 图书出版
下载PDF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2-118,共7页
老舍是“京派”文学的经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记忆,而且是他热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从对人的态度、满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底蕴;老舍作品对北京文化的准确... 老舍是“京派”文学的经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记忆,而且是他热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从对人的态度、满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底蕴;老舍作品对北京文化的准确阐释确立了“京味”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并以此见出北京文化及其发展对老舍小说及“京味”文学的影响和制约。然而,“京派”并不等于“京味”,“京派”有着更为宽厚与深刻的文化意蕴,认识这一点对当今北京文化与文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京味” 老舍 文化底蕴
下载PDF
《穆斯林的葬礼》综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四平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对北京玉器世家梁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描写,重点塑造了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人物形象,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又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对北京玉器世家梁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描写,重点塑造了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人物形象,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又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与追求,鞭挞了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和价值观念,形象地说明了穆斯林的某些传统信仰已成为其自身前进的障碍和束缚、穆斯林只有挣脱信仰的绝对束缚才能更好地发展,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歌颂了纯洁、真挚、美好的爱情及"人最可贵的自由本质";小说明暗双线并进而又主次分明,结构严谨而浑然一体,"京味"强,民族色彩强;同时,小说也存在着对穆斯林生活礼仪的某些描写有点生硬、韩子奇的性格发展前后之间"跨度"太大等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 梁君璧 “京味” 民族色彩
下载PDF
北京饮食文化的基本状态与语汇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建中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6期73-77,共5页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北京是汉民族和北方渔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的中心地之一。北京的历史文化清晰地打上"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印记。这一人口结构反映在饮食方面,同样纷杂多样。各方人士的口味不同,形成五花八门的各类饮食...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北京是汉民族和北方渔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的中心地之一。北京的历史文化清晰地打上"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印记。这一人口结构反映在饮食方面,同样纷杂多样。各方人士的口味不同,形成五花八门的各类饮食。其中以宫廷风味、民族风味和山东风味为代表,融合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京味儿"。"京味儿"还表现在饮食语汇方面,释放出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饮食文化 特点 “京味儿” 少数民族 宫廷风味
下载PDF
“黄土泥”与“狷者”——三十年代老向创作论
18
作者 田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89-93,共5页
老向是30年代的自由主义作家。从早期的幽默主义创作到抗战通俗文学实践,都自觉服务于民众。在30年代的创作中,他是唯一一位风格接近老舍先生的“京味作家”
关键词 幽默 通俗 “京味” 老向
下载PDF
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纪新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9-175,共7页
清代满族人的汉语北京方言表达能力升至高水准,满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京腔"艺术性语言,也跟进于本民族的语言拓展,标示出高水准。清初满族刚刚登上汉语文坛不久,他们的诗人即一反中原文学引经据典、高深莫测之传统,蹊... 清代满族人的汉语北京方言表达能力升至高水准,满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京腔"艺术性语言,也跟进于本民族的语言拓展,标示出高水准。清初满族刚刚登上汉语文坛不久,他们的诗人即一反中原文学引经据典、高深莫测之传统,蹊径独辟,是以天然、浑朴、俗畅、晓白著称;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最能代表满人文学成就者,非满族小说莫属,其一以贯之的长处,也首推语言,曹雪芹《红楼梦》、文康《儿女英雄传》,以及清末大量涌现的满人京语白话小说,还有子弟书、八角鼓等俗文艺,无不引领中国近代早期白话创作风骚,开启现代"京味儿"文学先河之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文学 北京方言 口语艺术风格 “京味儿”文学先河
下载PDF
略论老舍早期长篇小说的主体风格
20
作者 黄大力 《湖湘论坛》 201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老舍早期长篇小说作品已初步显露出其主体风格,具体表现为"一半恨一半笑"的幽默特质,以及散发着浓郁地方风物民情气息的"北京味",这也是老舍在曲折的创作道路上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老舍 早期长篇小说风格 幽默 “京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