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的未来生长空间 被引量:5
1
作者 路文彬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时代趋同力量的渗透,"京味儿"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现实在场必将濒临终结的命运,所有那些试图突破"京味儿"的时限而将其永恒化的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变味儿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京味儿” “平民说”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话剧《四世同堂》中人物语言的“京味儿”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2
作者 高娜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2期75-76,132,共3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四世同堂》 “京味儿” 语言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相似的北京城,别样的“京味儿”——《城南旧事》与《正红旗下》的“京味儿”比较
3
作者 靳晓霞 李欣莲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B07期20-23,共4页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老舍的《正红旗下》都是描写旧北京风情和生活面貌的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小说里有着人们熟悉的老北京的城墙与大街小巷,也有典型的“京油子”腔调。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来说,京味是他的本色;林海音...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老舍的《正红旗下》都是描写旧北京风情和生活面貌的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小说里有着人们熟悉的老北京的城墙与大街小巷,也有典型的“京油子”腔调。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来说,京味是他的本色;林海音女士也有着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特殊经历。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两者作品里“京味儿”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除了受到作家本身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经历的影响外,更多的是老舍这位北京满族作家与林海音这位台湾女作家对表现老北京怎样的风貌,对旧北京抒发怎样的情感和要展现怎样的民族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 变化的京味 产生原因
下载PDF
音乐剧《北京故事》:女性视角下的“京味儿”故事
4
作者 朴慧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5-59,共5页
《北京故事》是一部以北京中年女性为主要塑造对象,以现代都市故事为题材,以概念音乐剧为创作手法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剧中选取了四位北京中年女性形象,以各自不同的人生视角切入故事,让观众品尝出不同的人生“味道”。该剧的舞台呈现处... 《北京故事》是一部以北京中年女性为主要塑造对象,以现代都市故事为题材,以概念音乐剧为创作手法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剧中选取了四位北京中年女性形象,以各自不同的人生视角切入故事,让观众品尝出不同的人生“味道”。该剧的舞台呈现处处透露着北京特色,不仅表现在剧中的角色、台词、演唱等方面,甚至在舞台美术等方面都充满了浓厚的“京味儿”。该剧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糅合了多种音乐风格,是一首关于爱的赞歌,是一幅具有浓郁北京味道、充满都市气息的时代画卷,是一道关于情感、文化、传承、融合的视听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音乐剧《北京故事》 女性视角 “京味儿”故事
原文传递
“京味儿”现实题材剧的叙事特色与价值表达
5
作者 李平凡 《电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60,共3页
电视剧《情满九道弯》《心想事成》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剧频道热播,再次将北京生活和北京文化带入观众视野,引发业界、学界关于“京味儿”现实题材剧叙事特色与价值表达的探讨。本文通过对“京味儿”现实题材剧的创作历程进行梳... 电视剧《情满九道弯》《心想事成》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剧频道热播,再次将北京生活和北京文化带入观众视野,引发业界、学界关于“京味儿”现实题材剧叙事特色与价值表达的探讨。本文通过对“京味儿”现实题材剧的创作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其叙事特色与价值表达经验,探讨如何在人物塑造中对其精神力量及思想价值进行提炼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 现实题材 叙事特色 价值表达
原文传递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京味儿”话剧兴盛的原因
6
作者 杨扬 褚云侠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2,共2页
"京味儿"话剧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活跃于北京戏剧文化圈,尤其近些年来,其创作与编演更成为戏剧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旨在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剖析其兴盛的原因,从其承载北京人的回忆、维系北京人的情感、地域认同... "京味儿"话剧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活跃于北京戏剧文化圈,尤其近些年来,其创作与编演更成为戏剧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旨在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剖析其兴盛的原因,从其承载北京人的回忆、维系北京人的情感、地域认同感带来了观演关系的互动三方面予以阐释,并提出其兴盛的背后可能存在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 “京味儿”话剧 文化心理 兴盛原因
原文传递
“京味儿”题材旅游纪念品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石洁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6-97,共2页
本文对"京味儿"题材旅游纪念品进行了创新设计和应用研究,从几种有代表性的"京味儿"题材的造型、色彩、材料入手,结合旅游纪念品进行再设计,介绍了该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对设计成果进行了客观而详实的分析。
关键词 “京味儿”题材 旅游纪念品 创新再设计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论“京味儿” 被引量:2
8
作者 万建中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京味儿"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以往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其形成的原因和文化特征两个方面,无外乎民族融合、南北交会、区位优势以及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等视角,得出的结论往往大同小异。本文从深层结构、饮食行业... "京味儿"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以往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其形成的原因和文化特征两个方面,无外乎民族融合、南北交会、区位优势以及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等视角,得出的结论往往大同小异。本文从深层结构、饮食行业经营理念及北京化三个维度,归纳出"京味儿"不同的形成原因和文化特征。"京味儿"是在一系列二元结构的框架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足"的行业经营理念使得"京味儿"获得"保守"的传承,多元饮食文化的融合是"北京化"的过程,同时为"京味儿"注入一种独特的精神生活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 二元对立 知足 北京化
原文传递
论近年来现实题材“京味儿”剧的艺术创新
9
作者 邵将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8,共5页
本文围绕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现实题材"京味儿"剧展开深入分析,结合"京味儿剧"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现实创作语境,深入探讨了该类作品在"新""旧"北京城市意象描摹与北京人生活和心灵史的细致刻画、&... 本文围绕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现实题材"京味儿"剧展开深入分析,结合"京味儿剧"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现实创作语境,深入探讨了该类作品在"新""旧"北京城市意象描摹与北京人生活和心灵史的细致刻画、"正""反"人物群像塑造与新北京精神的深度诠释、"悲""喜"情节设置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特质的时代彰显等方面的多维艺术创新,也指出了该类剧作在诸多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 “京味儿” 艺术创新
原文传递
“京味”:近代北京小说家的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晓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4,共7页
清末民初,近代北京小说家们开始探索建立人们称之为“京味”的风格,形成了以关注世道人心为宗旨、叙事态度从容练达和展现北京市民文化的特点。早期京味小说的出现除了人们熟知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由于晚清以来现代化冲击给北京社会... 清末民初,近代北京小说家们开始探索建立人们称之为“京味”的风格,形成了以关注世道人心为宗旨、叙事态度从容练达和展现北京市民文化的特点。早期京味小说的出现除了人们熟知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由于晚清以来现代化冲击给北京社会带来的思潮和文化机制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 小说家 近代文学 中国 地域文化 文化机制 思想观念
下载PDF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志毅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4-29,共6页
老舍开创的“京味现实主义”,形成了中国话剧特有的民族化传统,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民族志现实主义和都市民族志等角度,对老舍的《龙须沟》、《茶馆》、苏叔阳的《左邻右舍》、李龙云的《小井胡同》、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郑天纬的... 老舍开创的“京味现实主义”,形成了中国话剧特有的民族化传统,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民族志现实主义和都市民族志等角度,对老舍的《龙须沟》、《茶馆》、苏叔阳的《左邻右舍》、李龙云的《小井胡同》、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郑天纬的《古玩》等进行阐释,全文分三个部分,一、京华:人和事的况味;二、京韵:民俗化的风味;三、京白:口语化的趣味。这些剧作家的剧作,通过焦菊隐为总导演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构成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传统。90年代以后,“京味现实主义”也发生了现代甚至是后现代的转型与流变,一些编导也进行了一些实验,如林兆华导演的老舍的《茶馆》和过士行的“闲人三部曲”(《鸟人》、《鱼人》、《棋人》)等,他们似乎是对“京味现实主义”的一种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民族志 “京味现实主义” 中国 话剧 《龙须沟》 戏剧评论 专题文化研究
下载PDF
老舍影响下“京味”戏剧影视的发展与新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春雨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京味"影视剧在当代、特别是近20年来的新的生存空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老舍的影响始终浸润其中。老舍对底层市民命运的关注,实质上成为当代京味文学的灵魂。当代京味文学在继承老舍风格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 "京味"影视剧在当代、特别是近20年来的新的生存空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老舍的影响始终浸润其中。老舍对底层市民命运的关注,实质上成为当代京味文学的灵魂。当代京味文学在继承老舍风格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京味 当代影视剧
下载PDF
试论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从老舍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以及他的“京味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和...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从老舍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以及他的“京味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和作品所蕴涵的俗文化的审视等方面,来探讨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小说” 文化 艺术风格 老舍
下载PDF
同中之异:“京味儿”电视剧的文体演变与民族化叙事传统
14
作者 王立新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3,共5页
本文通过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空间变异,梳理不同时代"京味儿"电视剧的文体与修辞演变特征,总结其以世故人情和历史意识为表征的民族化叙事传统渊源。通过对这一重要电视剧流派的发展进程与风格生成研究,进一步探讨... 本文通过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空间变异,梳理不同时代"京味儿"电视剧的文体与修辞演变特征,总结其以世故人情和历史意识为表征的民族化叙事传统渊源。通过对这一重要电视剧流派的发展进程与风格生成研究,进一步探讨互联网形态的社会语境中,"京味儿"电视剧文化空间所呈现的承传与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电视剧 文体演变 家国史 民族化叙事
原文传递
浅谈《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莹 《神州》 2011年第B5期106-107,共2页
"北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京味儿"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北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京味儿"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进行了浅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儿” 《骆驼祥子》 语言特色 意义
下载PDF
“帝都”失落与“京味”自觉——中外文人“互动”下的“文化北京”形塑
16
作者 沈庆利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6,共7页
“北京”是中外文人想象中国的重要方式,国际视野中北京形象的嬗变始终与华夏中国的整个国家形象相辅相成。法国作家谢阁兰率先在《勒内·莱斯》中,以北京“传奇轶事”建构了一个神秘莫测的“老北京”形象。海内外华人作家剔除隐含... “北京”是中外文人想象中国的重要方式,国际视野中北京形象的嬗变始终与华夏中国的整个国家形象相辅相成。法国作家谢阁兰率先在《勒内·莱斯》中,以北京“传奇轶事”建构了一个神秘莫测的“老北京”形象。海内外华人作家剔除隐含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后,将其提升至整个华夏民族的“肉身”原型。经过辛亥革命等重大事变洗礼的“民国北京”,尤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更名为“北平”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发挥“关键优势”,遂使北京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之都、教育之都、田园之都、艺术之都和平民之都,引发人们产生了深切的“北平情结”。作为对“京味文化”最早发生“自觉”并深谙其“味”的少数文人之一的郁达夫,则通过对“故都之秋”的品味流连揭示出“故都北平”独有的文化艺术神韵,与以“味”喻“美”的中国古代审美艺术传统接续,同时将“京味”升华为家国情怀的一种文化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化形象 帝都 古/故都 “京味”自觉
下载PDF
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
17
作者 樊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文化精神 “京味小说”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试谈北京晚报的“京味儿”
18
作者 凤翔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北京晚报》 地方特色 “京味儿” 新闻报道
原文传递
京韵翰墨言为先——张永和“京味”剧作的语言特色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婧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7期66-67,共2页
张永和(1940-),北京人,当代知名戏曲剧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浓浓的"京味"著称。语言是展现艺术作品独特艺术气质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拟以张永和有代表性的"京味"剧作为例,简要分析其创作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 张永和 “京味 语言特色
下载PDF
从《四世同堂》看老舍的“京味”语言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雅琦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仅就《四世同堂》这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于美国的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仅就《四世同堂》这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于美国的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京味”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老舍 “京味”语言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