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场强多源磁共振颈动脉成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苹 张丽英 +3 位作者 王珏 范占明 刘英峰 赵雪 《中国医药》 2016年第6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多源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2—6月北京怀柔医院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35例,以3.0T磁共振多源成像技术配合颈动脉专用线圈对患者行“亮血”三维时...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多源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2—6月北京怀柔医院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35例,以3.0T磁共振多源成像技术配合颈动脉专用线圈对患者行“亮血”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黑血”T1加权成像(T,WI)、T2加权成像(T2WI)、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3DMP—RAGE)检查,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的分类,对比“亮血”3D—TOFMRA和“黑血”T1WI、T2WI、3DMP—RAGE图像检测结果,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35例患者全部完成检查,共显示31例颈动脉狭窄。“亮血”和“黑血”序列扫描总时长(19.0±1.7)min。“亮血”3D—TOFMRA显示颈动脉血管腔无狭窄4例(“黑血”序列扫描显示斑块形成2例),轻度狭窄15例(“黑血”序列扫描显示斑块形成7例),中度狭窄11例(“黑血”序列扫描显示斑块形成1l例),重度狭窄4例(“黑血”序列扫描显示斑块形成4例),闭塞1例(“黑血”序列扫描显示斑块形成1例)。图像质量方面,视野内颈动脉区均未出现抗电效应导致的阴影,感兴趣区斑块结构均显示清晰。结论3.0T磁共振多源成像技术图像质量好,采用3D—TOF“亮血”结合“黑血”序列扫描,能够有效显示颈动脉斑块并判断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高场强多源磁共振 “亮血”成像 “黑”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