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亲亲”之爱到路人之爱--儒家“亲亲”思想与现代慈善伦理通约的可能性进路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继红 辛晓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3,239,共6页
儒家的"亲亲"思想中蕴含着两条自然逻辑进路:其一,从"亲亲"到路人,是"爱"之情感生发的逻辑进路;其二,"家庭—宗族—天下",是共同体意识生发的逻辑进路。这两条逻辑进路构成了一个前后相因的整... 儒家的"亲亲"思想中蕴含着两条自然逻辑进路:其一,从"亲亲"到路人,是"爱"之情感生发的逻辑进路;其二,"家庭—宗族—天下",是共同体意识生发的逻辑进路。这两条逻辑进路构成了一个前后相因的整体性进路,昭示了儒家"亲亲"思想与现代慈善伦理通约的可能性。在认肯此种逻辑进路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儒家"亲亲"思想加以更新与发展,可能性才能转化为现实性。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厘清当下的认识误区,促使现代慈善伦理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探寻其合理性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亲亲”思想 现代慈善伦理 逻辑进路
下载PDF
从《丧服》的经、传差异看“亲亲”、“尊尊”服制观念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8,共7页
五服制度自周代形成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古今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丧服》经文的编排之义和传文的阐释之义来看,二者在对待"亲亲"与"尊尊"两大服制原则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礼制变化... 五服制度自周代形成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古今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丧服》经文的编排之义和传文的阐释之义来看,二者在对待"亲亲"与"尊尊"两大服制原则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礼制变化的印记,体现了《丧服》经文、传文的编撰者在服制观念上存在着一种缓慢而又明确的变化过程,即随着君主集权制逐渐受到认同,"尊尊"原则逐渐超越了"亲亲"原则,这样丧服内在的宗法背景逐渐内隐,而外在的君臣尊卑大义则逐渐外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服》 西周 东周 “亲亲” “尊尊”
下载PDF
儒家“亲亲”思想与中国传统社会家族族长研究——以清代民事习惯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8,共6页
族长既是在儒家"亲亲"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管理家族事务的家长,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捍卫者、执行者以及传承者。清代民间形成的关于家族和族长的民事习惯反映出家族族长之于国家管理、民间治理的重要作用。族长是一个家族的家长,... 族长既是在儒家"亲亲"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管理家族事务的家长,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捍卫者、执行者以及传承者。清代民间形成的关于家族和族长的民事习惯反映出家族族长之于国家管理、民间治理的重要作用。族长是一个家族的家长,是国家和民间均认可的家族代表者和管理者,享有处理家族事务的最高权力。但是,族长在产生方式和职责上又与基于血缘关系产生的宗子有所不同,除了以家族"最尊长"者自然担任外,通常由族众公推选举"贤能"之人担当。族长的职责主要是处理家族日常及重大事务,充当家族事件的见证者、纠纷的裁决者以及家族利益的保护者,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了维护乡里和睦、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亲亲”思想 民事习惯 家族 族长
下载PDF
“亲亲”、“尊尊”、“贤贤”——论殷商至春秋人才选拔观念的衍变
4
作者 王竹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75,共4页
考察殷商至春秋之际的政治制度,可知人才选拔的观念经历了从殷道"亲亲";到周道"亲亲"、"尊尊"并行,尤重"尊尊";再到春秋"亲亲"、"尊尊"而"贤贤",尤重"贤贤... 考察殷商至春秋之际的政治制度,可知人才选拔的观念经历了从殷道"亲亲";到周道"亲亲"、"尊尊"并行,尤重"尊尊";再到春秋"亲亲"、"尊尊"而"贤贤",尤重"贤贤"的发展历程。从"亲亲"、"尊尊"到"贤贤",既可以解释儒学在春秋时代兴起的原因,也说明以才能而不是以出身"扬名受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 “尊尊” “贤贤” 殷商 春秋
下载PDF
论“亲亲”原则在现代刑法中的引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成全 周建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0-185,共6页
"亲亲"原则本是一个长期遭到猛烈抨击的法制原则,但这个原则蕴含着丰富的人伦思想,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任何社会,不管类型如何,不论发展程度怎样,都是以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伦的忽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当代中国刑法的... "亲亲"原则本是一个长期遭到猛烈抨击的法制原则,但这个原则蕴含着丰富的人伦思想,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任何社会,不管类型如何,不论发展程度怎样,都是以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伦的忽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当代中国刑法的诸多冲突,尤其法与人情、政策的冲突,本身就有现行刑法人伦基础严重缺乏的因素。因此,引入"亲亲"原则势必成为现代刑法制度的必然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原则 人伦基础 属相隐 制度引入
下载PDF
论孔子“尊尊”“亲亲”与“举贤”间的非矛盾性
6
作者 关大利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11,共5页
目前学界就"孔子‘尊尊’‘亲亲’与‘举贤’思想间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尚有分歧。对此,从思想与社会两个维度展开分析,认为孔子这两种主张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互补为用、兼容一致的关系。
关键词 孔子 “尊尊” “亲亲” 举贤 崇贤
下载PDF
孔孟的“亲亲”和林彪的结党营私
7
作者 陈自芳 《北方论丛》 1974年第1期55-56,共2页
孔子一面大力宣扬他的“仁”就是“爱人”,一面又鼓吹:“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偸”(《论话、泰伯》),要君子们对亲属都要笃爱,对“故旧”不要抛弃,于是“仁”便可以实现了,奴隶们也不会违法了。“亲亲”的... 孔子一面大力宣扬他的“仁”就是“爱人”,一面又鼓吹:“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偸”(《论话、泰伯》),要君子们对亲属都要笃爱,对“故旧”不要抛弃,于是“仁”便可以实现了,奴隶们也不会违法了。“亲亲”的思想,充分暴露了所谓“爱人”的阶级实质。后来,孟子更进一步提出:“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孟子甚至骂当时墨家提倡“兼爱”是“无父也”,而“无父”“是禽兽也。”(《孟子·腾父公》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 林彪 孔孟 “爱人” “仁” 阶级实质 “兼爱” 孟子
下载PDF
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之探析
8
作者 郭泽慧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构成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没有身份的区分,容易使亲属主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在窝藏罪中排除亲属犯罪主体,对更好地维护人伦纲常具有重要意义。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能够顺应人的情感和基本社会伦理,并且当下已具备施...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构成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没有身份的区分,容易使亲属主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在窝藏罪中排除亲属犯罪主体,对更好地维护人伦纲常具有重要意义。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能够顺应人的情感和基本社会伦理,并且当下已具备施行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与侦查条件。窝藏罪中亲属主体豁免的范围应当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近亲属范围相同。对窝藏罪亲属犯罪主体进行豁免的同时,需将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类犯罪、亲属间相犯的侵害人身权利类犯罪排除在亲属豁免情形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藏罪 属主体 “亲相隐”制度
下载PDF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道德哲学之“伦理生态”系统的形成 被引量:7
9
作者 董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6,共6页
This paper maintains that Confucian moral philosophy takes the inner goodness of an individual as the very basis of philosophizing. With a community forming the world of man’s existence, the execution of an individua... This paper maintains that Confucian moral philosophy takes the inner goodness of an individual as the very basis of philosophizing. With a community forming the world of man’s existence, the execution of an individual’s moral principles in the community is the way to manifest his existence. As the general harmony of a community is upheld as a value orientation of goodness,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ity which brings all things under heaven as a unity is its ultimate goal. In the process of approaching to such a universal humanity, an individual’s inner awareness of himself as a moral subject is the prerequisite to adequate expression of his existence, and the recognition of other individuals as moral subjects in the community is essential if moral principles are to be extensively implemented. While the domain of the value of goodness exten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existence world, a systematized Confucian social-natural “ethical ecology” is formed that is tied together by the moral subject’s practices. From affection for family to that for the universe, from the preliminary community of the family to the universal community of “under-heaven”, the process is an ongoing 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s world of existence, and is also a continual expansion of his moral worl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儒家 “亲亲” 伦理生态 人性内容 普遍有效性 系统 爱物 道德价值 人的自然性
原文传递
由“亲亲”及“爱人”--兼谈二十四孝与民间艺术的伦理图式
10
作者 焦成根 陈剑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19,共1页
“孝”的观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为人们所喜闻乐议的话题。孝文化不仅是根植干传统社会中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的根本,也杂糅于宫廷艺术和文人十大夫艺术之中。综观古今各种艺术门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孝文化在民间艺术中... “孝”的观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为人们所喜闻乐议的话题。孝文化不仅是根植干传统社会中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的根本,也杂糅于宫廷艺术和文人十大夫艺术之中。综观古今各种艺术门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孝文化在民间艺术中的独特流变程序。同时,孝文化往承传过程巾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伦理图式,亦成为民间艺术审美特质和伦理观念中核心的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伦理图式 二十四孝 “爱人” “亲亲” 人类社会 孝文化 贴近生活
原文传递
“亲亲之根”——再谈《论语》中的“父子相隐”
11
作者 李高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64-68,共5页
世初之初,我国学术界围绕孟子论舜的案例和《论语》"父子相隐"的观念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实际上,普遍与特殊这种西方式的两分模式并不是解读任何文明、文化、伦理价值的唯一标准,对... 世初之初,我国学术界围绕孟子论舜的案例和《论语》"父子相隐"的观念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实际上,普遍与特殊这种西方式的两分模式并不是解读任何文明、文化、伦理价值的唯一标准,对孔子思想的真实理解应回到《论语》文本本身。"亲""仁""爱""礼"只有层次上的差别,无根本性质上的对立,"亲亲"是"仁""礼"之根源,血亲是人伦之情的发源地。重视家庭的儒家传统文化,超越一切功利的"亲亲之光"对缓和当今多元主义文化的冲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 “父子相隐”
下载PDF
“亲亲不能相隐”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亲亲相隐”于民间法的归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昱 龚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52,F0003,共10页
长期以来,"亲亲不能相隐"的制度因为难以推行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软肋。本文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亲亲不能相隐"对提高破案率几乎没有作用,从而打破了公安机关依靠亲属的口供寻找突破点的期许。同时,... 长期以来,"亲亲不能相隐"的制度因为难以推行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软肋。本文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亲亲不能相隐"对提高破案率几乎没有作用,从而打破了公安机关依靠亲属的口供寻找突破点的期许。同时,本文立论了"亲亲相隐"已归隐于民间法,并且正在不经意间以理所当然、天然合理的方式规范着国民的行为。对比"亲亲不能相隐"与"亲亲相隐"的效用,我们不得不呼吁"亲亲不能相隐"的淡出和"亲亲相隐"的现代重构与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相隐” 效用 属豁免权
下载PDF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 被引量:50
13
作者 邓晓芒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4,共20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郭齐勇 “亲相隐” 腐败 争鸣 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收录文章
下载PDF
“亲亲相隐”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哲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5-46,44,共3页
在中国法制史上,“亲亲相隐”是一项源远流长,影响深刻的法律制度。它是指法律允许亲属间相互容隐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随着儒家学说对封建政治的影响,这一原则几乎贯彻在历代的刑事立法之中,在中国历经二千多年而... 在中国法制史上,“亲亲相隐”是一项源远流长,影响深刻的法律制度。它是指法律允许亲属间相互容隐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随着儒家学说对封建政治的影响,这一原则几乎贯彻在历代的刑事立法之中,在中国历经二千多年而不衰。因此,认真对其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进行反思,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古代法的传统和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相隐” 历史渊源 容隐 “亲亲” 不负刑事责任 中国古代法 法律制度 宣帝 封建政治
下载PDF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及其在当代的适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玎 李祝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中国古代刑法中关于亲属之间相互容隐、建立在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最终目标的一项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它符合人性,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客观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却为...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中国古代刑法中关于亲属之间相互容隐、建立在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最终目标的一项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它符合人性,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客观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却为侦查和司法审判带来了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得相首匿”原则 发展 价值
下载PDF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斌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9期37-46,共10页
"亲亲相隐"的观念是儒家亲情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在量刑时予以减免的根据。此观念和法律规定在西方亦有体现。"亲亲相隐"体现的是人的天然本性,"大义灭亲"维护的则是法律的正义。国内... "亲亲相隐"的观念是儒家亲情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在量刑时予以减免的根据。此观念和法律规定在西方亦有体现。"亲亲相隐"体现的是人的天然本性,"大义灭亲"维护的则是法律的正义。国内学术界就此问题曾展开过针锋相对的论战:一说"亲亲相隐"虽然有违现行法律,但它符合和顺应人性的正当发展,现行法律应做适当修改;一说"亲亲相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情与法历来就是困扰着人类的问题,但我们不仅在学理上更应该在实践中去寻找一条两者相融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相隐” 大义 法律规定 现行法律 情伦理 民国时期 中国古代 学术界
下载PDF
“亲亲相隐”与尊重人权:我国刑事政策之理性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燮蛟 周宏 《行政与法》 201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或者作虚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不管窝藏、包庇者与犯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只要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都要受到刑事制裁。实际上,这... 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或者作虚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不管窝藏、包庇者与犯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只要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都要受到刑事制裁。实际上,这样的法律就是对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当你的亲属犯罪的时候,你为了维护法的权威和尊严,必须要牺牲亲情。这种规定的合理性需要探讨。本文根据古今中外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因否认此制度而给现实社会带来的危害,分析了现阶段确立"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亲亲相隐"原则刑事立法化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相隐” 窝藏 包庇罪 人伦精神 维护人权
下载PDF
大义是否一定要灭亲——从包庇罪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桥林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71-73,共3页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永恒的难题,法律的道德性则是人们的一个基本共识。我国《刑法》包庇罪的规定应借鉴中国古代“亲亲相隐”的法律制度,使之与伦理道德相兼容。
关键词 自然法 包庇罪“亲相隐” 法律制度 道德性 包庇罪 大义 “亲相隐” 中国古代 《刑法》 伦理道德 思想史
下载PDF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的启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30
19
作者 郭齐勇 孙娟(整理者)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8期90-106,共17页
能否想象一个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相互告发、相互提防的世界?在那样一个世界里,人人自危,人人均对他人万分提防。由一个个人人自危的家庭细胞组成的社会,是否能臻于和谐之境?亲亲相隐与儒家孝道,究竟该如何解读?我们究竟该如何对传统... 能否想象一个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相互告发、相互提防的世界?在那样一个世界里,人人自危,人人均对他人万分提防。由一个个人人自危的家庭细胞组成的社会,是否能臻于和谐之境?亲亲相隐与儒家孝道,究竟该如何解读?我们究竟该如何对传统中华文化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钱穆语)?为此,本刊特邀两位专家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相隐” 北京大学 容隐制 法治 中华文化 世界 告发
下载PDF
论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的“亲亲相隐”原则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宏飞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47-148,共2页
亲亲相隐又称亲属容隐,是指一定亲等范围内的亲属,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以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由此,亲属犯罪相隐不仅涉及到刑事实体法中的某些犯罪不予处罚或者不构成犯罪,
关键词 “亲相隐” 刑事诉讼法 犯罪行为 属容隐 刑事实体法 隐匿 刑罚 处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