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6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君 孙希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47-352,共6页
针对城市化三个子系统,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物理模型和GIS技术研究了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其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结论如下:(1)山东省整体城市化类型属空间导向型;(2)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有显著空间差异... 针对城市化三个子系统,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物理模型和GIS技术研究了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贡献度及其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结论如下:(1)山东省整体城市化类型属空间导向型;(2)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有显著空间差异,济南、青岛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青岛市的经济城市化水平一枝独秀,威海市的空间城市化水平最高;(3)现阶段山东省整体城市化协调度仍处于拮抗阶段.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山东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 贡献度 协调度 容量耦合系数模型
下载PDF
我国主要城市群物流-人口-经济系统耦合协同度评估与空间效应分析
2
作者 丁向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提升城市群物流、人口和经济系统耦合度,是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评估了我国13个主要城市群物流系统、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协同度,实证检验了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除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 提升城市群物流、人口和经济系统耦合度,是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评估了我国13个主要城市群物流系统、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协同度,实证检验了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除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外,我国其余城市群物流、人口和经济系统耦合度较差,仍有较强的上升空间。物流-人口-经济系统耦合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有利于提升人均消费水平,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因此,需统筹国内国际发展需求,强化现代物流支撑能力,同时要加快物流枢纽建设,发挥好物流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人口 经济 城市 耦合协同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匹配性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黄洪琳 李晓华 张祥晶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从人口与经济的疏密分布、集中与分散态势、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的一致性与偏离等方面,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人口、经济的匹配性变迁,并探讨影响因素。从密度指标看,在全国“东密西疏、北退南进”的背景下,浙江集聚优势突出;从集中指数... 本文从人口与经济的疏密分布、集中与分散态势、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的一致性与偏离等方面,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人口、经济的匹配性变迁,并探讨影响因素。从密度指标看,在全国“东密西疏、北退南进”的背景下,浙江集聚优势突出;从集中指数和重心坐标看,浙江人口分布比经济分布松散,二者分布的非均衡性加剧但比全国相对均质,人口、经济重心同向变动且偏离缩小。从地理集中度、偏离指数看,浙江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随着人口集聚增强,二者的偏离由扩大转为缩小,市县域尺度的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匹配状态多年来尚未根本改善,与“人—地”关系趋紧、产业升级不畅、城市能级不高、人口素质错位等多因素制约有关。因此,建议深入实施“两藏”战略,分类实施产业布局,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口素质,以推进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 非均衡性 空间匹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与空间效应——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城市的例证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雄浪 陈贤青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4,共16页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创新能力 空间溢出效应 长江经济 流动人口 劳动力人口 老年人口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5
作者 曾强 李琼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3期174-179,共6页
选取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空间计量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周边地区也有... 选取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空间计量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周边地区也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南沿海和中南部地区表现为促进作用,西部和北部地区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定基极差熵权法 空间计量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人口流动、知识关联与城市创新——基于空间溢出与距离约束视角
6
作者 曾永明 钟子康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8,共13页
随着人口负增长程度不断加深,流动人口成为未来城市人力资本竞争的关键,也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多视角探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TP模型),利用2... 随着人口负增长程度不断加深,流动人口成为未来城市人力资本竞争的关键,也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多视角探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TP模型),利用2010~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方法,基于空间溢出与地理距离约束双重视角,研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城市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与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高高集聚”,东北部、西部、西南部等内陆地区“低低集聚”。(2)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强化了知识关联进而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效应分解发现,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可以产生区域创新发展的知识溢出与扩散效应。(3)人口流动产生的创新溢出效应受到地理距离的约束,50~300公里是城市创新水平空间溢出效应的密集溢出区、300~500公里是边缘溢出区、500~1000公里是空间收敛区。(4)在地理距离的约束下,人口流动产生的创新溢出效应在不同城市群中存在异质性影响,京津冀、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能有效发挥人口流动的创新溢出效应,而珠三角与成渝城市群还未能激活人口流动的创新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知识关联 城市创新 溢出效应 空间经济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7
作者 孙平军 卢铭沁 +1 位作者 王亚辉 曹乃刚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人口结构演变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明晰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利用随机效... 人口结构演变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明晰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利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将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结构因素统一纳入“内外交互作用”框架分析并优化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人口结构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到人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城乡结构与规模等属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围绕“双核心”地区呈带状分布,重庆地区男女性别比普遍高于四川地区,主要与地区产业结构相关,人口数量、受教育程度以及城镇化率大幅提升,且空间上围绕“双核心”地区呈明显“核心-外围”特征。②人口具有自我发展的生产性及空间分布的流动性,表征为源于内部结构变化的自然增长和源于外部环境影响的机械增长,是地方化与区域化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以及人口结构内部因素使区域人口“流”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引致的人口流动和机械增长作用更明显,而人口自我生产性的下降负向影响着人口的空间分布。③人口不同属性结构演化呈现出的特征对应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不同,人口结构是否合理则通过该地区未来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与城市发展阶段的匹配程度判断。未来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人口与区域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空间的合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老龄化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中的城市化:欧洲的经验
8
作者 俞金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5,5,共7页
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聚落)就出现了。当为数众多的一批人聚集于一地,不需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可以通过非农业劳动而稳定地获取生活所需时,城市(聚落)开始出现。城市的兴起说明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只有... 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聚落)就出现了。当为数众多的一批人聚集于一地,不需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可以通过非农业劳动而稳定地获取生活所需时,城市(聚落)开始出现。城市的兴起说明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只有在粮食出现足够剩余的情况下,社会才可能出现非农业人口聚居的现象;同时,也表明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有了城市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就开始多样化,人类文明进入新阶段。因此,我们把城市的出现看成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业人口 农业生产劳动 城市化 社会交往 市场经济 人类文明 较高水平 聚落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16
9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1 位作者 修春亮 魏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0-457,共8页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其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其次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经济城市化主导人口、空间城市化,但整体水平不高,平均水平基本处于加速发展阶段(0.25~0.35);②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人口城市化整体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减的趋势,而经济城市化则成由南往北递减的趋势,两者"内在互补(互异)"趋势非常明显;③三者城市化协调度低,且区域差异明显,由南往北递减趋势非常明显;④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综合协调导向型,人口-经济、人口-空间、经济-空间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 协调性 均方差赋权法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的经验证据
10
作者 荆炜 金琴 《社科纵横》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准确把握现阶段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制定符合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经济发展目标的人口政策,对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2—2022年中...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准确把握现阶段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制定符合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经济发展目标的人口政策,对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现阶段人口老龄化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阻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老龄财政负担削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区域异质性和老龄化阶段异质性:东部、西部地区老龄化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中部、东北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轻度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考虑区域空间联动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进行政策扶持和资源配置,并通过发掘老年人力资本、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合理规划财政支出等措施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间杜宾模型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安徽省数字经济驱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门槛与空间溢出效应
11
作者 邬登辉 蔡弘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2,91,共7页
文章使用安徽省2010—2022年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有助于缩小地区间人口发展差距;同时这种影响呈非线... 文章使用安徽省2010—2022年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有助于缩小地区间人口发展差距;同时这种影响呈非线性,具有累积乘数效应;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政策示范地区人口发展质量,对邻近地区具有“示范效应”与“学习效应”。建议增强数字经济政策导向,提高数字经济行业与地区渗透率,加强地区间数字经济建设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口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空间双重差分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蒋晓娟 王月菊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子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1,共9页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增长、空间扩张和社会转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四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城市化的目的。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从全国、八大区域和省域三个尺度分析了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利用R/S分析方法对时间演变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利用GIS手段,就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差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低强度耦合、低水平协调状态,且耦合强度在不断降低,但协调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度和协调性的时间尺度演变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耦合度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耦合度和协调性的空间格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低耦合强度、低协调水平或较低耦合强度、较低协调水平类型区,仅有少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协调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社会 城市化 耦合度 协调性 时空演变 中国
下载PDF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3
13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修春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5,共8页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价结果表明:(1)各系统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导向型城市化向经济导向型城市化演变的过程;(2)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彼此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整体水平都较高,且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并表现出与城市化划分基本一致的阶段性特征;(3)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彼此间的耦合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制改革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就北京市的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分析与评价可以作为城市规划明晰城市发展阶段和质量、确定城市合理规模、安排规划实施时序、制定对策建议以及检验规划效应的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北京
下载PDF
经济发展、城市化与人口空间分布——基于北京、东京和多伦多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德挺 史毅 卢镱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1,共9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问题凸显。本文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视角下验证了区域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的相关性及人口重心转移的滞后性,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对北京市人口空间均衡度和集中度进行测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问题凸显。本文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视角下验证了区域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的相关性及人口重心转移的滞后性,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对北京市人口空间均衡度和集中度进行测量,探讨了其全局和局部的人口空间关联模式,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加剧,流动人口强聚集圈层、弱聚集圈层、中间过渡圈层的分布特征明显。最后,结合东京都市圈和多伦多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模式的历史演变,提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倒U型"向"M型"双峰曲线转变的特点,明确了30公里圈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人口空间分布 国际比较 北京
下载PDF
2010—2020年青海省人口经济环境空间格局分异研究
15
作者 杨林星 达福文 +2 位作者 李金平 尹琰琰 李传威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8期3-9,共7页
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青海省协调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文章以青海省45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熵权法和物理耦合模型的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度模型,比较分析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计... 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青海省协调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文章以青海省45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熵权法和物理耦合模型的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度模型,比较分析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计算不同系统发展程度的空间莫兰指数,并为青海省各区县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青海省45个区县的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在2010-2020年有所改善;青海省东部地区各区县之间人口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南部地区;全省各区县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较低且不显著,但是各县(市、区)3个子系统耦合协调性存在显著且微弱的正自相关关系,地区间协同发展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县域 人口经济环境空间格局 综合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发展
下载PDF
城市化、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方大春 张凡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人口城市化究竟是做大首位城市,还是各城市均衡发展,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笔者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2012年数据,建立空间动态模型探索城市化过程中人口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空间自回归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 人口城市化究竟是做大首位城市,还是各城市均衡发展,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笔者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2012年数据,建立空间动态模型探索城市化过程中人口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空间自回归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整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过程中首位城市规模越大,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越不利。空间动态杜宾模型估计结果不仅支持空间自回归动态面板模型结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相邻省份城市化水平提升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相邻省份城市首位度越高,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负作用;固定资本存量、财政投入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有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龙头带动 均衡发展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下载PDF
“人口—经济”集聚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海波 黄亚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91,共6页
研究利用1984~2008年湖北省76个市县单元的人口、GDP等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空... 研究利用1984~2008年湖北省76个市县单元的人口、GDP等统计数据,综合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空间发展具有非均衡极化特征,人口、经济加速向特定地域集聚极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显著,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连绵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湖北省城市化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城市化要素集聚不对称性和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等突出问题。要实现健康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湖北省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选择差异化的城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城市化空间过程 湖北省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耦合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明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4-20,共7页
城市化作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所构成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在要素的耦合性程度高低对于城市化的正常运转及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综合测度及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我... 城市化作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所构成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在要素的耦合性程度高低对于城市化的正常运转及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综合测度及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基本呈现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的运行格局;其经济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东部地区为主,人口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中部地区为主,空间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西部地区为主;我国的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及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总体均处于耦合性的拮抗阶段,但就空间分布来看,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呈现为多数省区处于拮抗阶段、少数省区处于低水平耦合和磨合阶段的发展状态;而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却全部位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经济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耦合性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锡才 彭燕梅 +3 位作者 王学良 许永涛 王天强 潘玉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5-379,共5页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对长江经济带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用灰色系统预测2021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年、2018年和2021年的协调度数据并用A...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对长江经济带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用灰色系统预测2021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年、2018年和2021年的协调度数据并用Arcview 3.3软件制图探索协调度的时空格局,最后用变异系数分析法分析协调度的时空动态差异,从而揭示协调度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 2000年协调、相对协调、相对不协调和不协调4种类型在长江经济带上相间分布;(2) 2018年相对协调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相对不协调类型在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集聚,不协调类型区域重庆、湖北和上海呈现"飞地"分布的空间格局;(3) 2021年不协调类型区域四川、贵州和湖南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而安徽则被协调类型区域江西所阻断。协调类型区域江苏、上海、浙江和江西在长江下游集聚,与上游的云南呈现"飞地"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对协调类型区域重庆和湖北则在地理位置上紧邻。鉴于2021年的协调度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为了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土地城市化 协调度 空间特征 长江经济
下载PDF
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相统一的城市化模式与持续经济增长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英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3,共7页
在改革前一阶段,中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市场自发的人口城市化并行的城市化模式。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城市化,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主线的人口城市化,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空间城... 在改革前一阶段,中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市场自发的人口城市化并行的城市化模式。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城市化,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主线的人口城市化,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农民工自发进城的人口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存在很大缺陷,而且相互之间严重脱节,导致城市化的收益递减,成本不能有效分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良性运行,人口城市化速度减缓,严重妨碍经济持续增长。通过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与行为模式,确立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相统一的新型城市化模式,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空间城市化 深度城市化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