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的“天理”与“人欲”
1
作者 王方华 《上海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近来媒体关注的焦点莫过于山西问题疫苗事件,这是继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的又一伤天害理的事件。此事件一出,大概可以用举国哗然来形容。《中国经济时报》的首席记者王克勤历时半年有余,在一篇长达上万字的调查报道中,揭露了山西卫... 近来媒体关注的焦点莫过于山西问题疫苗事件,这是继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的又一伤天害理的事件。此事件一出,大概可以用举国哗然来形容。《中国经济时报》的首席记者王克勤历时半年有余,在一篇长达上万字的调查报道中,揭露了山西卫生厅把疾控中心的二类疫苗专营权承包给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板田建国独家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人欲” “天理” 《中国经济时报》 行政 医药生物技术 首席记者 调查报道
下载PDF
朱熹、王阳明 “人欲”问题之比较
2
作者 鲍金金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6期54-57,共4页
朱熹坚持“存天理,灭人欲”,将人的欲望扼杀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牢笼之中,实际上是想要用封建伦理纲常控制人。王阳明坚持“存天理,去人欲”,注重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去除不良欲望的目的,虽然同样有维护统治的意味,但其路径与朱熹大相径庭。... 朱熹坚持“存天理,灭人欲”,将人的欲望扼杀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牢笼之中,实际上是想要用封建伦理纲常控制人。王阳明坚持“存天理,去人欲”,注重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去除不良欲望的目的,虽然同样有维护统治的意味,但其路径与朱熹大相径庭。朱熹、王阳明二人对“人欲”的探讨涉及各自理论中的本体、认知以及方法层面,正是由于二人对于世界本原的判断和认识的不同,才导致在处理“人欲”的问题上最终走向不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人欲” 本原 方法论
下载PDF
从“天理”到“人欲”,从“理学”到“实学”——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之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6,共22页
一、“万物一体”之“仁”与名教纲常的矛盾 两汉以后,魏晋玄学与隋唐佛学先后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了中华儿女蒙咙觉醒的精神面貌,对儒家特别是对董仲舒所改头换面的儒家思想传统——一种湮没自我于纲常名教的思想传统,进... 一、“万物一体”之“仁”与名教纲常的矛盾 两汉以后,魏晋玄学与隋唐佛学先后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了中华儿女蒙咙觉醒的精神面貌,对儒家特别是对董仲舒所改头换面的儒家思想传统——一种湮没自我于纲常名教的思想传统,进行了极大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现象学 “人欲” “天理” “实学” 中华 大纲 理学 思想传统
原文传递
关于朱熹“存天理去人欲”的问辩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吉悌 《学术界》 2001年第1期192-196,共5页
关键词 朱熹 中国哲学史 集大成者 “天理” 封建统治 “五常” “人欲” “理” 欲” 仁义 儒学 主张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中贾母的“人欲”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宫业胜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2-314,共3页
关键词 《红楼梦》 “人欲” 贾母 封建思想 自由发展 人物论 年轻人 卫道士 家史 昆仑
原文传递
宋儒“天理人欲”观的局限——浅论中国没有近代化思想种子的原因
6
作者 曹国洲 《华夏文化》 2009年第4期58-60,共3页
“天理人欲”观是宋代理学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理学家的思想倾向。理学为什么要在客观物质世界之上抽象出一个“天理”,这个“天理”对人地间有什么指导意义,“天理”的指导意义如何与“人欲”结合,从而形成宋代以后中... “天理人欲”观是宋代理学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理学家的思想倾向。理学为什么要在客观物质世界之上抽象出一个“天理”,这个“天理”对人地间有什么指导意义,“天理”的指导意义如何与“人欲”结合,从而形成宋代以后中国的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人欲” 近代化思想 中国 原因 种子 宋儒 客观物质世界
下载PDF
船山理欲观与健康人性论
7
作者 周发源 《船山学刊》 201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天理”、“人欲”是我国思想史上一对古老而重要的范畴,天理人欲问题也是传统儒家重要的论题之一。孔子“君子怀德,小人怀惠”的论断已然为天理人欲之辨定下基调.程朱理学则在“理本论”的基础上将天理人欲的对立推向极致,认为“... “天理”、“人欲”是我国思想史上一对古老而重要的范畴,天理人欲问题也是传统儒家重要的论题之一。孔子“君子怀德,小人怀惠”的论断已然为天理人欲之辨定下基调.程朱理学则在“理本论”的基础上将天理人欲的对立推向极致,认为“天理”纯然为善,“人欲”纯然为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二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天理” “人欲” 健康 船山 程朱理学 思想史
下载PDF
王夫之儒家经典诠释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谭明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解释学循环既是发生于词语、句子与整篇文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发生于作者、作品与他们所处时代之间的互动。这个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王夫之的解经特色。一方面,作为一个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主要是在诠释儒家经典和评论以前注疏的... 解释学循环既是发生于词语、句子与整篇文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发生于作者、作品与他们所处时代之间的互动。这个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王夫之的解经特色。一方面,作为一个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主要是在诠释儒家经典和评论以前注疏的基础上发挥他的思想。另一方面,他虽然注重义理的阐发,但是也不自觉地受到他所处的时代思潮的影响。这表现在,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同时代人具有共同的话语主体,像经世致用和批判宋明理学。但是,作为宋明理学的卫道者,他又多方地吸收了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以建立其庞杂的集大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循环 王夫之 “天理” “人欲” “性之得” “学之得”
下载PDF
《朱子语类》中两条重要语录辩误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晓东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点校本《朱子语类》卷七十八中两条前后相继的语录存在着严重的错误 ,表现为两处“人欲”均是“人心”之误。本文从《朱子语类》文献资料内证以及“人欲”、“人心”二词的义理分析两处着手支持自己的论点。指出了是原本错误而点校者未... 点校本《朱子语类》卷七十八中两条前后相继的语录存在着严重的错误 ,表现为两处“人欲”均是“人心”之误。本文从《朱子语类》文献资料内证以及“人欲”、“人心”二词的义理分析两处着手支持自己的论点。指出了是原本错误而点校者未发现上述错误。论证了两条“问题”语录的存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最后指出了较为合理的修改方式与本文的写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语类》 “人欲” “人心” 语录 文字校勘
下载PDF
黄宗羲与陈确论争之新探——从“物”之思想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庆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51,202,共8页
黄宗羲与陈确的论争很大程度上受其对"物"之理解的影响。这又牵涉到他们对万物一体学说中的未发状态和已发状态的理解。在黄宗羲这里,已发状态中包括本然之物和非本然之物,为了达到至善,就要用未发状态来矫正已发状态,黄宗羲... 黄宗羲与陈确的论争很大程度上受其对"物"之理解的影响。这又牵涉到他们对万物一体学说中的未发状态和已发状态的理解。在黄宗羲这里,已发状态中包括本然之物和非本然之物,为了达到至善,就要用未发状态来矫正已发状态,黄宗羲的结论是"存天理,去人欲";而陈确拒绝"未发"状态的存在,将所有"物"都置于已发状态中,而这也表现为"人欲"。由于没有本然和非本然之区分,他的"物"或"欲"就都是合理的。他按照万物一体的逻辑得出结论:天理就是人欲。而黄宗羲最后对陈确思想的宽容,是因为他觉察到了万物一体学说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陈确 万物一体 “物” “人欲” “天理”
下载PDF
朱熹理学范畴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德胜 宋洁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探索了朱熹理学中无极、太极、阴阳、理、气、天理、人欲、混沌、社会秩序、格物致知、阴阳互根、理道、义理象数、理一分殊、性体分用等范畴,并把这些范畴按照朱文公之意串联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理学的"范畴之网&qu... 本文探索了朱熹理学中无极、太极、阴阳、理、气、天理、人欲、混沌、社会秩序、格物致知、阴阳互根、理道、义理象数、理一分殊、性体分用等范畴,并把这些范畴按照朱文公之意串联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理学的"范畴之网",以探索理学的本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主观逻辑范畴之网 客观逻辑自然体系之网 无极与太极 天理与人欲 混沌和有序
下载PDF
《缅甸岁月》中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
12
作者 陈淑华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了探讨《缅甸岁月》中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运用自然主义文学的有关理论和写作技巧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环境描写、人的动物化描写以及人的各种欲望的描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发现《缅甸岁月》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描写直接或... 为了探讨《缅甸岁月》中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运用自然主义文学的有关理论和写作技巧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环境描写、人的动物化描写以及人的各种欲望的描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发现《缅甸岁月》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描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缅甸的落后和愚昧,表明了环境决定人的命运。被殖民者的低等动物化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而殖民者凶残动物化展现了人性的丧失,表明了殖民帝国最终将走向灭亡。主要人物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最终都走向自我毁灭,体现了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岁月》 自然主义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人欲”描写
下载PDF
The Empirical Guidance in 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
13
作者 XIA Xiao-mi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2年第11期1711-1715,共5页
This paper looks into Samuel Johnson's famous poem 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 The Tenth Satire Imitated (1903). For centuries, the poem is under hot discussion for its form, tone, theme, and even the imitated sty... This paper looks into Samuel Johnson's famous poem 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 The Tenth Satire Imitated (1903). For centuries, the poem is under hot discussion for its form, tone, theme, and even the imitated style and holds well its position as Johnson's greatest poem. Based on the former criticism but avoiding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to thematic concern and stylistic features, the pape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Johnson's instructive purpose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argues that as an observant poet of life, Johnson aims to provide empirical guidance to the reader and human beings and thereby distributes some instructions implicitly through the poetic depiction of human exper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nson EXPERIENCE empirical guidance instructive purpose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Power Desire of Iago in Shakespeare's Othello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14
作者 HIND ABDUALLAH ALKOLI Shi J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3期417-421,共5页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powerful desires controlling and influence the play's characters. In particularly Iago's Power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e. Iago employed to manipulate Othello. It is cl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powerful desires controlling and influence the play's characters. In particularly Iago's Power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e. Iago employed to manipulate Othello. It is clearly seen that Iago thrived in power because he loves manipulating people so that they do what he says. Othello indicates the power of desires, love and jealous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obt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s power and how Shakespeare used Iago's power desires? To cause the tragic downfall Othello by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Shakespeare's tragedies' characters motivated by the power desires. Shakespeare shows that the human need, feelings, emotions and passions or desires may lead their owners to be mad if they surrender to them to go beyond the limits. This paper looks how Shakespeare shows the humanism by describing Iago's desires in his play, Othello the most notable trage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speare's Othello desires of power psychology approaches
下载PDF
“存天理,灭人欲”是要灭绝人的欲望吗?
15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7年第10期72-73,共2页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因而提出“遏人欲而存天理”,要求人们只有革除“人欲”,才能恢复“天理”,这些主张被后人总结为“存天理,灭人欲”。
关键词 存天理 人欲 集大成者 南宋理学 “人欲” “天理” 朱熹
原文传递
什么是自由?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邓晓芒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71,129,共8页
"自由"二字,中国古已有之,但时常写作"自繇"。自由在中国人心目中历来是一剂具有诱惑力的毒药,人人都想要,却是一个贬义词。《东周列国志》中宣王斥责臣下曰:"怠弃朕命,行止自繇,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顾名思义,自由的意思就... "自由"二字,中国古已有之,但时常写作"自繇"。自由在中国人心目中历来是一剂具有诱惑力的毒药,人人都想要,却是一个贬义词。《东周列国志》中宣王斥责臣下曰:"怠弃朕命,行止自繇,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顾名思义,自由的意思就是"由着自己",为所欲为,不受拘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据说隋文帝杨坚的爱妃被皇后偷着杀掉了,杨坚一气之下骑马出走,狂奔二十多里,流连于山谷之中,叹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后来皇后去世了,无人管着,杨坚压抑了多年的欲望迅速膨胀起来,纵情声色,两年后便一命呜呼。临死前对人说,如果皇后在,我不至于此。(见百度百科“文献皇后”词条)宋儒讲“存天理而灭人欲”,自由大约也就相当于“人欲”的意思,也就是一种动物性的欲望冲动。到了20世纪,严复在翻译穆勒的《自由论》(OntheLiberty)时遇到了麻烦:他明知穆勒的自由概念是一个法律概念,不是为所欲为的意思,但就是找不到一个对等的中国字来译,只好权且用“自繇”这个今人不太常用的词来代替,并将书名改译作《群己权界论》。然而直到今天,懂得严复这番苦心的人仍然如凤毛麟角。有人甚至否认人有自由,认为所谓自由不过是人的心理感受而已,实际上人都是受规律和命运支配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自由?本文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自由的起源;二是自由的历史;三是自由的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概念 《东周列国志》 《自由论》 “人欲” 20世纪 法律概念 群己权界 心理感受
原文传递
宋代哲学家张械在广西
17
作者 秦邕江 《广西文史》 2006年第4期45-46,共2页
张拭(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秆,世称“南轩先生”,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省)人。丞相张浚之子,自幼聪颖好学,以荫补官。秦桧执政时,张浚受到排斥,张拭随父谪居连州、衡州近20年。曾受学于胡宏习孔孟... 张拭(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秆,世称“南轩先生”,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省)人。丞相张浚之子,自幼聪颖好学,以荫补官。秦桧执政时,张浚受到排斥,张拭随父谪居连州、衡州近20年。曾受学于胡宏习孔孟学说。累官至吏部侍郎兼侍讲、右文殿修撰等,曾被时人公认有“宰辅之才”,只是由于他为人光明磊落,喜直言进谏而未能得到重用。其一生的政治主张为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抗金复仇。其道学理论以“天理”为义,以“人欲”为利,强调“学莫先于义利之辨”。后成为与朱熹、吕祖谦齐名的南宋道学大师,号称“东南三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广西 宋代 孔孟学说 政治主张 “天理” “人欲” 义利之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