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拓万亮 牛力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从4个层面构建国际交流的评估框架:一是在国家政策保障层面,这对全面促进体育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是在交流元素层面,从交流主体、交流内容和交流渠道中推广体育...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从4个层面构建国际交流的评估框架:一是在国家政策保障层面,这对全面促进体育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是在交流元素层面,从交流主体、交流内容和交流渠道中推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三是在交流效能层面,提升国内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效能交流机制;四是数据创建层面,创建体育非遗网络空间,共同维护体育非遗数据库建设,促进局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的交流。运用实地考察法、实地调研法、粗糙集理论法等研究方法,以全国21个典型城市和越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为样本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出体育非遗国际交流评估的重要影响指标,并计算出体育非遗国际交流效能的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引起国家对体育非遗交流评估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交流 评估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传播研究——以同江市赫哲族口头文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中旭 胡正敏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131-133,共3页
黑龙江省同江市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赫哲族口头传统的抢救性发掘、整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发展,同江市不断推动赫哲族文化传承活动向广覆盖、向精发展,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 黑龙江省同江市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赫哲族口头传统的抢救性发掘、整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发展,同江市不断推动赫哲族文化传承活动向广覆盖、向精发展,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并入选“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近几年,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等单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数字技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通过将非遗文化项目图片、视频形象逼真地展示在电子屏幕前,使广大游客居家就能了解赫哲族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风采,既增加公众的参观兴趣,也为赫哲族口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 口头文学 视觉传播 数字化
下载PDF
多重本体论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认知——以重庆荣昌陶艺传承人“人类学实验”实践为例
3
作者 华观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5,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重面向的,然而以往非遗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无形、非物质部分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而忽视了“物质”部分的创新、实验与设计研究,致使传承人围绕“物质”部分进行的创造性转化成果也被视为“二手民俗”或被贴上“过度商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重面向的,然而以往非遗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无形、非物质部分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而忽视了“物质”部分的创新、实验与设计研究,致使传承人围绕“物质”部分进行的创造性转化成果也被视为“二手民俗”或被贴上“过度商业化”标签,这一观点遮蔽了非遗的物质属性、仪式实践,以及“术/艺”等非物质部分都是其内置的伦理属性。本文通过重庆荣昌非遗制陶传承人的“人类学实验”实践案例分析,发现非遗的制作并非由“人类”独自完成,而是“技”与“术”、“自然”与“文化”、本地与跨社会历史等诸多关系情境中形成的产物。非遗传承人的人类学实验把陶土重新置于无数联结的生命形式中,以多元化的设计语言,重新激活了那些“不止于人类”的原材料的生命力和仪式实践知识,形成了一种“多重本体论”的视野。在多重本体论视野下,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以一种多面向的形式被看待或被接受,而呈现出一种偶然性、生成性与关系性状态,非遗技艺也在“地方”和“超地方”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得以“有效有感有形”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陶艺 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学实验 多重本体论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我校联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系列活动
4
作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是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12月29日上午9时,由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琴书相会——文人琴家丁承运”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 2023年是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12月29日上午9时,由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琴书相会——文人琴家丁承运”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时任武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雁教授,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晓云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的嘉宾以及观众逾千人共同见证了展览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音乐学院 副校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音乐学院 古琴艺术 展览开幕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兆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财产”的一种遗留,与文化人类学存在逻辑关系——不仅是字面上“类同”,更是作为人类文化表述、呈现和延续的一种“存在形态”。因此,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事实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财产”的一种遗留,与文化人类学存在逻辑关系——不仅是字面上“类同”,更是作为人类文化表述、呈现和延续的一种“存在形态”。因此,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单列”类型的产生,在知识形制、方法论方面就与民俗学、人类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人类 逻辑关系 文化表述 存在形态 方法论 民俗学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
6
作者 蒋蕙 冯颀军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8期118-120,共3页
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我国不少珍贵的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作为一种创新策略,非遗的数字化传承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不仅能够有效拓宽非遗的传播边界,... 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我国不少珍贵的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作为一种创新策略,非遗的数字化传承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不仅能够有效拓宽非遗的传播边界,还能深化公众对其价值的理解与认同,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继续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活方式 物质文化遗产 解题思路 创新策略 数字化传承 传承危机 遗传承 人类文明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三江侗族程阳八寨为例
7
作者 罗连莒 李玉笛 贺剑武 《沈阳文旅》 2024年第3期86-88,共3页
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人类创造的、以口述或非书面形式传承的、与特定群体或社区相关的无形文化财富,内容包括口头传统、行为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庆典活动、知识技能等方面。以传承性、创造性和在特定群体中的认同性为特... 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人类创造的、以口述或非书面形式传承的、与特定群体或社区相关的无形文化财富,内容包括口头传统、行为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庆典活动、知识技能等方面。以传承性、创造性和在特定群体中的认同性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很大的区别。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口头传统类、表演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庆典活动类、知识与实践类等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口头传统 无形文化 三江侗族 行为艺术 认同性 特定群体 庆典活动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发展脉络
8
作者 郭平 张洁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基于近20年我国对非遗保护的经验探索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科属性的非遗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现阶段非遗学学科化实践在成果与经验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一门新学科走向成熟需要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与规范性,而... 基于近20年我国对非遗保护的经验探索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科属性的非遗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现阶段非遗学学科化实践在成果与经验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一门新学科走向成熟需要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与规范性,而“非遗”与“非遗学”概念的提出较晚,且相关学术史梳理多限于21世纪以后的保护实践,对中国早期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以及非遗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讨论仍显不足。基于此,文章从宏观视角梳理了非遗学在学科化过程中对于相近学科的借鉴与整合,以期推动非遗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遗教育 民俗学 人类 民间艺术学
下载PDF
回归民俗学本位 护航非物质文化遗产
9
作者 刘欣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0期79-81,共3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中国民俗学及民俗学者们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这不仅仅归因于民俗学与非遗保护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及民俗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中国民俗学及民俗学者们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这不仅仅归因于民俗学与非遗保护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及民俗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民俗学者无法摆脱的进入现实生活、关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责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政府主导的文化运动,在民俗学的观察研究及助推之下,逐渐成长起来。学科与学科之间,政府与学者之间,逐步形成了一套合适且有效的合作模式,为学科理论参与政策实践,学者参与地方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而民俗学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回归学科本位,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本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学者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国民俗学 人类社会发展 合作模式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英译策略研究
10
作者 胡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和文化的多样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历史、传统和信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民族特色进行恰当的翻译是传播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但也是一项颇具难度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和文化的多样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历史、传统和信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民族特色进行恰当的翻译是传播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但也是一项颇具难度的工作。基于此,本文立足全球语境,以英译为媒,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现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策略与话语融通路径,以期为更好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与交流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物质文化遗产 英译策略 话语融通
下载PDF
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1
作者 韩若轩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6期103-105,共3页
现分析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面临的保护机制不健全、市场冲击和技艺传承断层等主要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保护力度、创新传播方式和发挥高校职能等保护与传承路径,旨在为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性思... 现分析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面临的保护机制不健全、市场冲击和技艺传承断层等主要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保护力度、创新传播方式和发挥高校职能等保护与传承路径,旨在为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性思考。陶瓷,这门跨越千年的艺术,不仅是泥土与火的诗篇,更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以独特的语言记录着文明的足迹,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职能 陶瓷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传播 可持续发展 技艺传承 人类智慧 保护与传承 语言记录
下载PDF
针尖上的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12
作者 和羽楠 《村委主任》 2024年第8期46-48,共3页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种神秘的治疗手段,它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夺目,那就是针灸。针灸术起源于中国,其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针灸...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种神秘的治疗手段,它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夺目,那就是针灸。针灸术起源于中国,其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针灸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治疗手段
下载PDF
清脆木鱼怎无声?——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应与时俱进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春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特的凝聚力、辐射力、整合力和调适力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底色的民间文化 ,其意义和价值更为明显 ,所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而且采取了多种措施———我国的昆曲被列为保护对象就是一个明证。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具象 ,包含着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情感 ,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记忆 ,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形成极其密切的联系。古人曾讲 ,欲灭其国 ,先毁其史 ,就是这个道理。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 ,在现代民间文艺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涌现出董作宾、郭绍虞、江绍原、高亨、姜亮夫、丁乃通、张邃青、朱芳圃、孙作云、张振犁和康保成、廖奔等一批民俗学家。今天 ,《河南大学学报》大幅版面展开此组笔谈 ,是对全国范围内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活动的响应和支持 ,我们表示感谢 ,同时 ,也向应约赐稿的冯骥才、刘锡诚、叶春生、白庚胜诸先生致以敬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口头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与时俱进 工作理念 木鱼书 说唱文学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勋 杨玉晴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4期27-38,共1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保护、传承、传播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斯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保护、传承、传播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五个维度出发,分析该项非遗传播中存在的传承人缺失、传播内容陈旧、传播手段滞后、受众群体少、传播效果差等问题,鉴于“5W”理论的局限性,本文对双向互动性、传播动机对数字化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联动多元传播主体、运用弧线叙事生产内容、拓展数字传播渠道、技术融合共创、建立传播反馈体系等数字化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路径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准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5
《中华遗产》 2005年第1期143-143,共1页
继昆曲、古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蒙古族长调又被列为新的中国民间文化代表作,被国家推荐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前申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蒙古族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音多... 继昆曲、古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蒙古族长调又被列为新的中国民间文化代表作,被国家推荐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前申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蒙古族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音多词少,气息悠长,是一种具有独特演唱方式的歌种,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中国 民间文化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工作 游牧文化
原文传递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琦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3-77,共5页
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加了一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中国的昆曲首次进入2001年第一批保护名录,2003年联合国发布的第二批代表作名录,中国的古琴艺术也获当选。两年一次的评选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欢迎... 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加了一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中国的昆曲首次进入2001年第一批保护名录,2003年联合国发布的第二批代表作名录,中国的古琴艺术也获当选。两年一次的评选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欢迎。据悉,中国各地对于申报的热情非常大,以至于各地仍在发掘、征集、论证新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项目。在这种热情的背后是否真的是对于文化的保护,抑或是有着其他利益的驱动?笔者拟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文化人类学的诸问题,跟中国文明的关系作一个探讨。目的在于:不要将这个有意义的申报工作变得庸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文明
下载PDF
传统武术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进行抢救与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蔡宝忠 于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0-123,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流派明显滞后等。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孤芳自赏”带来的尴尬局面;挖整成果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是重新为传统武术文化定位、为传统武术提供法律保障等。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抢救 保护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定位 法律保障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四) 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晓秋 齐爱民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7年第7期38-40,共3页
韩国法上的"人类活的珍宝制度"是商业开发民俗表演过程中防止"异化"的重要法律制度。"人类活的珍宝制度"的宗旨在于原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本质出现了... 韩国法上的"人类活的珍宝制度"是商业开发民俗表演过程中防止"异化"的重要法律制度。"人类活的珍宝制度"的宗旨在于原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本质出现了分野。通过对"人类活的珍宝制度"的介绍和分析,建议我国应借鉴韩国的立法模式和"人类活的珍宝制度"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传承人制度,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矫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开发中的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活的珍宝制度 异化 反异化
下载PDF
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虞定海 牛爱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1,69,共4页
太极拳已广泛进入国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较有希望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认为,太极拳应作为一个包含各式流派的整体"申遗"项目,并抓住联合国"申遗"制度... 太极拳已广泛进入国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较有希望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认为,太极拳应作为一个包含各式流派的整体"申遗"项目,并抓住联合国"申遗"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准备材料,健全申报机构,为成功申报奠定良好基础;并提出"申遗"的具体步骤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申报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 被引量:53
20
作者 刘志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5,共10页
文化功能的多层次性及文化的政治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为保护的必要性,文化变迁的常态性使动态保护成为应有之义,信仰的社会功能则决定了民间信仰类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保护价值。在实践层面上,文化的整体性使生态性保护成... 文化功能的多层次性及文化的政治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为保护的必要性,文化变迁的常态性使动态保护成为应有之义,信仰的社会功能则决定了民间信仰类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保护价值。在实践层面上,文化的整体性使生态性保护成为必然,且应兼顾小生态与大生态的保护。我国现有的保护举措缺乏大众参与,需要从理解与认同主客位观点差异的基础上,汲取"草根智慧"与"地方性知识",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社区的文化自觉,进行参与式保护。同时,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方评定、设立濒危名录、改变保护拨款与认定级别严格挂钩等做法,防止"文化筛选"与"文化阶层化",以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文化筛选 文化阶层化 人类学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