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AM的中国人群乘用车驾驶座椅位置设计研究
1
作者 林凯 任金东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0年第4期359-366,共8页
随着国内各车企乘用车设计水平的提升,设计手段已经由逆向开发转到正向设计阶段,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乘用车主战场,针对中国人体的乘用车正向开发至关重要,乘用车座椅行程长度设计及行程分配决定了目标人群人体舒... 随着国内各车企乘用车设计水平的提升,设计手段已经由逆向开发转到正向设计阶段,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乘用车主战场,针对中国人体的乘用车正向开发至关重要,乘用车座椅行程长度设计及行程分配决定了目标人群人体舒适性及内部空间布置,目前国内外车企设计规范依旧是基于美国人体SAE设计标准,因此,本文将基于中国人体尺寸提出适合中国乘用车驾驶员座椅行程长度正向设计方法,同时使用人机柔性台架进行了验证,为座椅行程正向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模型 中国人群 座椅位置 人体尺寸 座椅行程 SgRP
下载PDF
诗歌的语言激情及主题特征——论析刘洁岷的诗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小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0-75,共6页
本文结合刘洁岷的诗歌文本,从诗歌的发生和主题两方面对他诗歌的特点进行分析。一方面,刘洁岷是富于语言、形式和修辞激情的词语扩展型诗人,诗歌的发生、展开即是不断吸纳词汇的过程,贯穿他部分诗作的即是一种处理和容纳异质词汇的一种... 本文结合刘洁岷的诗歌文本,从诗歌的发生和主题两方面对他诗歌的特点进行分析。一方面,刘洁岷是富于语言、形式和修辞激情的词语扩展型诗人,诗歌的发生、展开即是不断吸纳词汇的过程,贯穿他部分诗作的即是一种处理和容纳异质词汇的一种追求"无剩余"的结构。另一方面,他的社会、伦理和思想的激情,又使他的诗歌具有主题方面的意义,对当代社会精神状态的关注,使他的部分诗作具有强烈的问题感,本文从他诗歌的两个关键词"物"和"人群"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洁岷诗选》 《词根和舌根》 语言激情 “物” “人群”
下载PDF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世福 覃小玲 邓昭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9-1022,共14页
基于环境行为学相互渗透理论和环境心理学人-环境一致性理论,本研究以珠江前航道为例,从活力营造视角构建“人群-环境”活力互动模型,运用多源数据,使用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计量方法对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进行定量研... 基于环境行为学相互渗透理论和环境心理学人-环境一致性理论,本研究以珠江前航道为例,从活力营造视角构建“人群-环境”活力互动模型,运用多源数据,使用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计量方法对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时空特征、环境活力的空间格局及活力协调度空间格局进行总结,探讨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机制,为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滨水空间人群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热点区域呈现扩大—收敛的空间特征,冷点区域则呈现分散—集中的空间格局;2)滨水空间环境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呈现高、中和低3种活力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状态的滞后系统主要为环境活力子系统;4)混合多样的城市功能,连续有韵律的城市景观和与水岸融合的生活性道路是滨水空间具备高活力协调度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充分利用水景观资源(包括滨水空间内部的细微水体,如河涌和塘),注重景观的连续性,优化滨水游憩体验。2)以活动作为契机营造滨水空间的故事性和记忆点,构建群体故事和群体记忆作为连接人群活力与环境活力相互交织的桥梁,使人与环境形成良性的互动,提升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3)关注低活力协调度滨水空间在水岸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冲突的调解,采用包容性规划的态度,鼓励滨水空间现状用地类型为农田的产权所有者种植兼具经济性和观赏性的作物。对于此类现状为非建设用地或生态景观导向的地区的开发建设,应审慎选择干预措施,以保障并提升其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活力协调度 “人群-环境”活力互动模型 环境行为学 广州
下载PDF
从匿名性到易容术--现代都市与侦探小说起源关系初探
4
作者 战玉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0-47,共8页
侦探小说诞生于现代都市之中。大城市的人口爆炸、人员密集、人流涌动与复杂的陌生人社会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具有一种“匿名性”特征,犯罪滋生与凶手藏匿也因此更加成为可能,这进一步引发了现代都市人对都市生活危险性的某种焦虑。这种... 侦探小说诞生于现代都市之中。大城市的人口爆炸、人员密集、人流涌动与复杂的陌生人社会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具有一种“匿名性”特征,犯罪滋生与凶手藏匿也因此更加成为可能,这进一步引发了现代都市人对都市生活危险性的某种焦虑。这种对于都市罪恶的心理焦虑在小说类型发展中召唤着“侦探形象”与侦探小说的出现。同时这种都市“匿名性”也在侦探小说中具象化呈现为对“易容术”的传奇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都市 侦探小说 匿名性 “人群中的人” 易容术
下载PDF
上博竹书(七)札记二则
5
作者 宋华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2-76,共5页
本文讨论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的两个词语:《君人者何必安哉》中的"州徒之乐",应该读为"祷雩之乐",指天旱求雨祭祷活动中的乐舞;《吴命》中被整理者释为"姑每大巸"的四个字,当释读为"... 本文讨论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的两个词语:《君人者何必安哉》中的"州徒之乐",应该读为"祷雩之乐",指天旱求雨祭祷活动中的乐舞;《吴命》中被整理者释为"姑每大巸"的四个字,当释读为"姑姊大姬",是对西周初年陈国建国之君胡公之妻大姬的一种尊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竹书 君人者何必安哉 州徒 吴命 姑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