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之“而”解
1
作者
孙孝龙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如果再联系《过秦》三篇之副标题(或理解为解题)为“事势”,则“而”应当理解为“然而”,“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为“事”与“势”之转折,见出“秦”未“审权势之宜”,从而为贾氏所“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上)》
仁义不
施而
攻守之
势
异也
取与守不同术也
权
势
之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该怎样翻译
被引量:
1
2
作者
曹克利
李守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6期32-32,共1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贾谊《过秦论》(上篇)的名言。“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翻译呢?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过秦论》
名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3
作者
万向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2,共1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诵。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实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普通”)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实验教科书
中学教科书
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文强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144-145,共2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贾谊在文中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点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可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以来却存在较大争议。不少老师解释说,秦国由于没有实施仁政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灭亡...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贾谊在文中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点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可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以来却存在较大争议。不少老师解释说,秦国由于没有实施仁政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灭亡了。这种解释显然不能使人明白:攻势是什么?守势又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朝灭亡
《过秦论》
高中语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释疑
5
作者
孟凡虎
《学语文》
2001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过秦论》
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6
作者
万向群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3期33-34,共2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颂。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以下简称《普通教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过秦论》
高中教材
实验教科书
《语文》
实验教材
课程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过秦论》(上)的论点吗——兼谈《过秦论》(上)该不该退出教材
7
作者
梅其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1年第6期60-62,共3页
连续几年。都有教材选文增删引发新闻围观,尤其是删除一篇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编者不能给出让大多数人接受的理由。往往成为舆论焦点。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教材
论点
选文
焦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8
作者
杨旭芳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年第1期88-89,共2页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而”字
水到渠成
政论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失
秦
原文传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
9
作者
董凯群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过秦论》
文言文教学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解
原文传递
辨“攻守之势异”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湘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85-87,共3页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攻守之势异”是什么意思.课文后边的注释这样说:“[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四国.守,指二世和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我觉得这说法不够清楚.以至和课文的意思有所抵梧.比如课文中写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这是说二世时秦朝威力的强大,也是陈涉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陈涉起义后,其部将周文曾率兵攻进函谷关,但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兵驱出函谷关,全军覆没.而后章邯又相继打败了陈涉、项梁,陈涉、项梁相继死难,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这说明秦朝当时的兵力并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守之
势
异也
陈涉
六国
兵力
始皇
行
仁义
《过秦论》
起义
函谷关
攻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这个“而”字怎么译?
11
作者
章如星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而”字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人教版教材
第二册
翻译
文言
高中
结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高考试卷结构出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
12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4期61-61,共1页
近日.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2009年高考各科试卷“样本”——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其中语文试卷结构、题量及考试内容与2008年相同,但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古文(9篇):《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过秦论》(...
近日.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2009年高考各科试卷“样本”——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其中语文试卷结构、题量及考试内容与2008年相同,但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古文(9篇):《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过秦论》(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卷结构
重庆市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古文
高考
词曲
《归去来兮辞》
《兰亭集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正确理解《过秦论》的结论
13
作者
吴海发
《殷都学刊》
1987年第1期94-95,共2页
贾谊《过秦论》(上)的结尾有这么几句: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何正确理解呢? 《高中语文第四册...
贾谊《过秦论》(上)的结尾有这么几句: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何正确理解呢?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说:“秦朝速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结论表明作者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提倡仁政、反对暴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正确理解
攻守之
势
异也
秦王
行
仁义
笑者
处于守
势
秦朝速亡
同列
贾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过秦论》的教学设计
14
作者
罗雪姬
《数码设计》
2017年第17期23-24,共2页
《过秦论》是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作者通过对秦的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亡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关键词
过
仁义不
施
攻守之
势
异
以史为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亡于法家说质疑
被引量:
4
15
作者
乔松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秦朝二世而亡的短祚命运,吸引了其后历代人们的深切反思。汉人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暴政,其中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他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2页)。...
秦朝二世而亡的短祚命运,吸引了其后历代人们的深切反思。汉人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暴政,其中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他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2页)。法家思想导致秦亡也因此成为两千多年来的话题,直至今日,持此种观点的仍不乏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思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朝
质疑
思想理论基础
《过秦论》
秦始皇本纪
思想指导
原文传递
《过秦论》的动词之美
16
作者
汪润锋
《语文月刊》
2015年第5期58-59,共2页
粤教版的《过秦论》是一篇赋。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颂美’坪Ⅱ“讽喻”并存。“颂美”是辅,重在叙述秦朝之兴亡过程,极言秦之兴、秦之盛,与后文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为议论说理进行铺垫;“讽喻”是主,目的在于指出秦之过,...
粤教版的《过秦论》是一篇赋。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颂美’坪Ⅱ“讽喻”并存。“颂美”是辅,重在叙述秦朝之兴亡过程,极言秦之兴、秦之盛,与后文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为议论说理进行铺垫;“讽喻”是主,目的在于指出秦之过,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仅就文学而言,《过秦论》的魅力主要在于“颂美”之叙述,叙述之魅力在于形象的语言,而动词的运用是形象语言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
形象语言
叙议结合
粤教版
叙述
讽喻
原文传递
教材三题
17
作者
邱海英
《语文月刊》
2013年第7期83-84,共2页
(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无注释,《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人教版语...
(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无注释,《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注释:“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攻,指秦始皇以前攻打六国、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守,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了啊。”两相比较,人教版的注释和翻译详细又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教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秦始皇
原文
原文传递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之“而”解
1
作者
孙孝龙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
出处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文摘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如果再联系《过秦》三篇之副标题(或理解为解题)为“事势”,则“而”应当理解为“然而”,“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为“事”与“势”之转折,见出“秦”未“审权势之宜”,从而为贾氏所“过”。
关键词
《过秦论(上)》
仁义不
施而
攻守之
势
异也
取与守不同术也
权
势
之宜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该怎样翻译
被引量:
1
2
作者
曹克利
李守明
机构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平山县教育局
出处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6期32-32,共1页
文摘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贾谊《过秦论》(上篇)的名言。“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翻译呢?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过秦论》
名言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3
作者
万向群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附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2,共1页
文摘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诵。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实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普通”)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实验教科书
中学教科书
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
分类号
G633.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文强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144-145,共2页
文摘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贾谊在文中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点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可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以来却存在较大争议。不少老师解释说,秦国由于没有实施仁政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灭亡了。这种解释显然不能使人明白:攻势是什么?守势又是什么?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朝灭亡
《过秦论》
高中语文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释疑
5
作者
孟凡虎
出处
《学语文》
2001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过秦论》
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6
作者
万向群
机构
江西师大附中
出处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3期33-34,共2页
文摘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颂。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以下简称《普通教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过秦论》
高中教材
实验教科书
《语文》
实验教材
课程标准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过秦论》(上)的论点吗——兼谈《过秦论》(上)该不该退出教材
7
作者
梅其涛
机构
湖北巴东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1年第6期60-62,共3页
文摘
连续几年。都有教材选文增删引发新闻围观,尤其是删除一篇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编者不能给出让大多数人接受的理由。往往成为舆论焦点。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教材
论点
选文
焦点
分类号
G6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8
作者
杨旭芳
机构
云南省大理州下关一中
出处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年第1期88-89,共2页
文摘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关键词
《过秦论》
“而”字
水到渠成
政论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失
秦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
9
作者
董凯群
机构
江苏大丰市南阳中学
出处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过秦论》
文言文教学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解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辨“攻守之势异”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湘潭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85-87,共3页
文摘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攻守之势异”是什么意思.课文后边的注释这样说:“[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四国.守,指二世和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我觉得这说法不够清楚.以至和课文的意思有所抵梧.比如课文中写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这是说二世时秦朝威力的强大,也是陈涉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陈涉起义后,其部将周文曾率兵攻进函谷关,但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兵驱出函谷关,全军覆没.而后章邯又相继打败了陈涉、项梁,陈涉、项梁相继死难,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这说明秦朝当时的兵力并不弱.
关键词
攻守之
势
异也
陈涉
六国
兵力
始皇
行
仁义
《过秦论》
起义
函谷关
攻略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这个“而”字怎么译?
11
作者
章如星
机构
浙江宁波鄞州区同济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而”字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人教版教材
第二册
翻译
文言
高中
结尾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高考试卷结构出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
12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4期61-61,共1页
文摘
近日.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2009年高考各科试卷“样本”——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其中语文试卷结构、题量及考试内容与2008年相同,但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古文(9篇):《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过秦论》(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师说》、
关键词
试卷结构
重庆市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古文
高考
词曲
《归去来兮辞》
《兰亭集序》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正确理解《过秦论》的结论
13
作者
吴海发
出处
《殷都学刊》
1987年第1期94-95,共2页
文摘
贾谊《过秦论》(上)的结尾有这么几句: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何正确理解呢?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说:“秦朝速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结论表明作者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提倡仁政、反对暴政。”
关键词
《过秦论》
正确理解
攻守之
势
异也
秦王
行
仁义
笑者
处于守
势
秦朝速亡
同列
贾谊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过秦论》的教学设计
14
作者
罗雪姬
机构
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
出处
《数码设计》
2017年第17期23-24,共2页
文摘
《过秦论》是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作者通过对秦的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亡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关键词
过
仁义不
施
攻守之
势
异
以史为鉴
Keywords
too
Do not do justice
The tendency of attack and defense varies
Taking history as a mirror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亡于法家说质疑
被引量:
4
15
作者
乔松林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基金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韩(非)学"史略>(12YJAZH118)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秦朝二世而亡的短祚命运,吸引了其后历代人们的深切反思。汉人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暴政,其中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他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82页)。法家思想导致秦亡也因此成为两千多年来的话题,直至今日,持此种观点的仍不乏其人。
关键词
法家思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朝
质疑
思想理论基础
《过秦论》
秦始皇本纪
思想指导
分类号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过秦论》的动词之美
16
作者
汪润锋
机构
深圳市观澜中学
出处
《语文月刊》
2015年第5期58-59,共2页
文摘
粤教版的《过秦论》是一篇赋。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颂美’坪Ⅱ“讽喻”并存。“颂美”是辅,重在叙述秦朝之兴亡过程,极言秦之兴、秦之盛,与后文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为议论说理进行铺垫;“讽喻”是主,目的在于指出秦之过,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仅就文学而言,《过秦论》的魅力主要在于“颂美”之叙述,叙述之魅力在于形象的语言,而动词的运用是形象语言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
形象语言
叙议结合
粤教版
叙述
讽喻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教材三题
17
作者
邱海英
机构
广东清远市阳山南阳中学
出处
《语文月刊》
2013年第7期83-84,共2页
文摘
(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无注释,《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原文:“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文注释:“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攻,指秦始皇以前攻打六国、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守,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了啊。”两相比较,人教版的注释和翻译详细又准确。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教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秦始皇
原文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之“而”解
孙孝龙
《学语文》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该怎样翻译
曹克利
李守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万向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思考
王文强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释疑
孟凡虎
《学语文》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万向群
《语文教学之友》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过秦论》(上)的论点吗——兼谈《过秦论》(上)该不该退出教材
梅其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杨旭芳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
0
原文传递
9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
董凯群
《语文学习》
2004
0
原文传递
10
辨“攻守之势异”
王湘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这个“而”字怎么译?
章如星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重庆高考试卷结构出炉,37首古文诗词曲要背熟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如何正确理解《过秦论》的结论
吴海发
《殷都学刊》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过秦论》的教学设计
罗雪姬
《数码设计》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秦亡于法家说质疑
乔松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原文传递
16
《过秦论》的动词之美
汪润锋
《语文月刊》
2015
0
原文传递
17
教材三题
邱海英
《语文月刊》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