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论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嫩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时文写作提供借鉴。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有助于提高生徒的时文写作水准,增强生徒的应举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生徒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健康的人才;还有助于丰富时文理论,促进古文的发展与传播。一些书院进而以经是文学的源头为依据,凸显经书研读在"以古文为时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试图纠正清廷的科举目的与士人的应举意图之间所出现的错位现象,真正发挥书院传道讲学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以古文为时文”教育 科举 传道讲学
下载PDF
浅论医古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三育合一”
2
作者 孙悦 胡素敏 +4 位作者 段鸣鸣 杨玉婷 易麟 傅建萍 熊德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医古文作为医学类专业基础课之一,与思政教育联系紧密。课程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思政元素,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可以发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独特学科优势,紧扣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时事热点,努力做好医古文课程思... 医古文作为医学类专业基础课之一,与思政教育联系紧密。课程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思政元素,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可以发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独特学科优势,紧扣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时事热点,努力做好医古文课程思政教育。现从医德医风教育、使命担当教育及科学精神教育“三育合一”角度对医古文课程思政展开论述,探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
下载PDF
清前期时文与古文的纠葛——以慈溪士人姜宸英的文坛声誉为中心
3
作者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清前期的科举士子大多兼习时文与古文,“以古文为时文”与“以时文为古文”已经成为不可抑制的时代潮流。在清前期文坛上,时文与古文并驾齐驱,甚至交相渗透,呈现出一种纠葛的状态。作为“江南三布衣”之一的慈溪士人姜宸英,蒙受着家族... 清前期的科举士子大多兼习时文与古文,“以古文为时文”与“以时文为古文”已经成为不可抑制的时代潮流。在清前期文坛上,时文与古文并驾齐驱,甚至交相渗透,呈现出一种纠葛的状态。作为“江南三布衣”之一的慈溪士人姜宸英,蒙受着家族传统、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一生兼修时文与古文,时文超迈时俗,古文崇雅求醇,从而博得崇高的文坛声誉。姜宸英以其个性鲜明的散文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超然于时文与古文之辨,执着于“立言”以求不朽的人生目标,明确提倡“自作一书以行”,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与思想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宸英 文坛声誉 时文 古文
下载PDF
论景泰时期太学教育的文风转向以吴节“以古文为时文”之倡导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振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6,共9页
在明代太学的文学教育史上,景泰时期南国子监祭酒吴节的主张值得特别留意。他在《大学条约》中倡导“以左、马、韩、欧之笔力,而写周程、张、朱之名理”,一反明初以来排斥辞章的官学教育指向,率先承认太学生修习笔力的必要性,鼓励其在... 在明代太学的文学教育史上,景泰时期南国子监祭酒吴节的主张值得特别留意。他在《大学条约》中倡导“以左、马、韩、欧之笔力,而写周程、张、朱之名理”,一反明初以来排斥辞章的官学教育指向,率先承认太学生修习笔力的必要性,鼓励其在作文时适当修辞,在太学教育中首倡“以古文为时文”之风。吴节此说,与景泰时期时文创作日益讲求语言曲折错综的趋向相照应,同时也符合士子尊崇古文的文化心理,不悖明廷重视古文的文学观念,具有可行性。“以古文为时文”观念的推行,也暗示着明代“士大夫之学”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变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古文为时文 官学教育 士子 教育 文学观念 国子监 吴节 景泰
下载PDF
吕祖谦《古文关键》与南宋时文写作
5
作者 田雨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吕祖谦《古文关键》虽为古文选本,但具有强烈的时文色彩,尤其与南宋科场论文的写作息息相关。从选文看,特重论文,选入大量科场论文,所选其它文体中也皆以议论为主。从具体的评语看,因南宋科场时文已经程式化,文章各部分的功能、内容与... 吕祖谦《古文关键》虽为古文选本,但具有强烈的时文色彩,尤其与南宋科场论文的写作息息相关。从选文看,特重论文,选入大量科场论文,所选其它文体中也皆以议论为主。从具体的评语看,因南宋科场时文已经程式化,文章各部分的功能、内容与顺序较为固定,吕祖谦采用以段落为核心的阅读法,将段落作为评论的基本单位,要求段落内部的完整,同时根据以意为主的总体原则,要求段落勾连成为有机统一整体。同时又将传统诗学描述声音效果的术语“抑扬”转换用来描述作者褒贬态度,反映出科场试论人物题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关键 时文写作 论学 程式化 抑扬
下载PDF
试论小学古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6
作者 胡文瑾 《求知导刊》 2023年第15期95-97,共3页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五维”教育逐渐成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内容,而情感教育更是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古文教学,从两个方面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下载PDF
“博之欧、苏诸大家以荡其气”--论豫章社时文旨趣与江右地域文化传统
7
作者 温江斌 曾水明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豫章社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文社,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豫章社起于“江西四家”,聚合了艾南英、陈弘绪、万时华、贺贻孙等江右重要文人士子。豫章社诸子咏吟唱和、交游繁多,有着诸多道谊相勉的活动,他们大都坚守... 豫章社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文社,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豫章社起于“江西四家”,聚合了艾南英、陈弘绪、万时华、贺贻孙等江右重要文人士子。豫章社诸子咏吟唱和、交游繁多,有着诸多道谊相勉的活动,他们大都坚守古典主义的趣味和复古主义的精神,通过“以古文为时文”的主张践行经世思潮,希冀以唐宋之法改革晚明空疏学风。在豫章社时文的主张中,他们强调以宋代江右乡邦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来的文章传统为圭臬,注重理学和理、法、神、气等文法,力图汲取地域传统资源来实现文学创新,这一切无不呈现出浓厚的地域意识。豫章社继承和发展了唐宋派的主张,以后对有清一代的桐城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社 “以古文为时文 时文制艺 江右文化 地域传统
下载PDF
小古文教学的“四步”策略
8
作者 高姗姗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年第7期58-59,共2页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篇幅虽然较少,却是帮助小学生了解语言文化的源泉,能让古文启蒙教育落地开花。由于小古文在语法和句型等方面都与今天的白话文有较大差别,而小学生又长期受到白话文的熏陶,这就导致他们初步接触小古文时,容易产...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篇幅虽然较少,却是帮助小学生了解语言文化的源泉,能让古文启蒙教育落地开花。由于小古文在语法和句型等方面都与今天的白话文有较大差别,而小学生又长期受到白话文的熏陶,这就导致他们初步接触小古文时,容易产生味如嚼蜡、枯燥乏味之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分为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运用有趣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情境兴趣,能帮助学生形成个体兴趣。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构建激趣型课堂,能提升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教学 古文 启蒙教育 语文教材 激趣 小学生 白话文 情境兴趣
下载PDF
初中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思考
9
作者 郭贵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171-0174,共4页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受到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影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成长,初中古文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都有一定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初中古文教学的作用,合理运用以古文为代表的优秀传统...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受到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影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成长,初中古文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都有一定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初中古文教学的作用,合理运用以古文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当结合当前在初中古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确保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做好对教学效果的保障。本文就初中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进行思考,提升对古文教学的重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对古文的理解,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较强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教育 语文教学 古文教学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品韵探思——巧妙学习小古文
10
作者 堵碧莲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小古文凭借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价值成为语文学科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小古文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探索小古文教学的策略,引领学生探寻小古文的文... 小古文凭借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价值成为语文学科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小古文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探索小古文教学的策略,引领学生探寻小古文的文化底蕴,剖析小古文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让小古文阅读课堂更加精彩,让语文学习更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阅读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 引领学生 文化育人 人文底蕴 语文学科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5,共8页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文的是纯文法、技法,这又是严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古文 时文 科举 评点本
下载PDF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明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时文"以古文为法"肇始于宋代科考改革,并成为科考制度下历代士子的共识。这种时文法古思潮和创作实践成为古文得以复兴与繁盛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适应于应试技法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古文文法的探讨与总结,促进了古代文章... 时文"以古文为法"肇始于宋代科考改革,并成为科考制度下历代士子的共识。这种时文法古思潮和创作实践成为古文得以复兴与繁盛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适应于应试技法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古文文法的探讨与总结,促进了古代文章学的兴盛。尽管科考时文屡遭历代学者文士的诟病,但倘若没有科考时文实际需求的催动,古文的复兴与繁盛将会较为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文 古文 文法 评点
下载PDF
明清“以时文为古文”的理论指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强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98,共5页
明清时期的“以时文为古文”即“以八股文为古文”。其理论概括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八股文写作要素有助于古文,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技巧;二是从“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出发,认为八股文“代圣贤立言”,为古文树立了征... 明清时期的“以时文为古文”即“以八股文为古文”。其理论概括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八股文写作要素有助于古文,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技巧;二是从“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出发,认为八股文“代圣贤立言”,为古文树立了征圣宗经的榜样;三是从功能和价值判断出发,认为时文有害于古文,降低了古文的品位。对三种不同的理论指向应给予辨证的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时文 八股文
下载PDF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被引量:3
14
作者 师雅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向古文学习,并以其出色的时文创作成就与细密的文法理论构建,为"以古文为时文"理念在清代的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前期作家 古文 时文
下载PDF
艾南英“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体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5-31,共7页
激烈尖锐的晚明文社论争,促使一生专力于时文的艾南英建立起比他人更为自觉而成熟的"以古文为时文"理论,也是立足于时文的"以时文为古文"理论。其理论一改之前的古文、时文分裂观念,高扬时文可传古文之理、之法和... 激烈尖锐的晚明文社论争,促使一生专力于时文的艾南英建立起比他人更为自觉而成熟的"以古文为时文"理论,也是立足于时文的"以时文为古文"理论。其理论一改之前的古文、时文分裂观念,高扬时文可传古文之理、之法和真精神的主张,为古文和时文树立了统一平等的评价标准,为古文、明时文、明古文建立了三轨并行而不悖的正宗、旁门、邪说谱系,体现出他特有的季世文学和社会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社 以古文为时文 时文古文 文学谱系
下载PDF
谈《医古文》的人文教育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素娟 赵鸿君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古文 人文教育 中医教学
下载PDF
简论元代古文与时文理论之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洪岩 王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5-68,共4页
元代的时文指科举文 ,延恢复科举后 ,科举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时人开始对其理论进行了探讨 ,并将之与古文理论联系起来 ,本文从文学背景、文学风气、创作方法、批评理论等角度探讨其理论及写作上的异同。
关键词 元朝 时文 科举制度 古文 知识结构
下载PDF
以古文之法入于时文——论唐顺之的八股文创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彦 《船山学刊》 2013年第4期148-151,共4页
明代唐宋派领袖唐顺之不仅以古文创作享誉文坛,亦是明代最为著名的时文大家之一。作为明代"以古文为时文"的开创者,其时文创作善于借鉴古文散体单行的文体形式以及错综变幻的篇章结撰之法,对明代时文的八股既有体式发起了巨... 明代唐宋派领袖唐顺之不仅以古文创作享誉文坛,亦是明代最为著名的时文大家之一。作为明代"以古文为时文"的开创者,其时文创作善于借鉴古文散体单行的文体形式以及错综变幻的篇章结撰之法,对明代时文的八股既有体式发起了巨大冲击,开创了明代时文写作的新局面,为八股文在明清时期的繁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顺之 时文 古文
下载PDF
医古文中的医德教育内涵 被引量:7
19
作者 季春元 邹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第12期28-29,共2页
医古文在医德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价值。现从4个方面总结医古文中蕴藏的医德教育内涵:(1)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2)去功利的人生价值观;(3)不拘成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4)审慎严谨、时时自省的行医作风。
关键词 古文 医德教育 内涵
下载PDF
晚明王学视域下的“以时文为古文”现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荣刚 《凯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5-79,共5页
晚明"以时文为古文"现象,主要体现了八股时文与古文之间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然而,如果从王学对晚明文学发展影响的视域来考察,又体现着反复古文学思潮对八股时文的影响。以时文文法创作古文与以古文文法创作时文,是二者之间... 晚明"以时文为古文"现象,主要体现了八股时文与古文之间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然而,如果从王学对晚明文学发展影响的视域来考察,又体现着反复古文学思潮对八股时文的影响。以时文文法创作古文与以古文文法创作时文,是二者之间创作上相互影响的结果,而反复古文学思潮则影响了晚明文学观念上的变化,即"时文"与"古文"之所以不同,仅仅是由于不同时代对文章的不同指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学 李贽 公安派 时文 古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