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全面践行教师“传道”职责的探讨 |
李向荣
董丽
倪天军
潘楠
郭伟
|
《继续医学教育》
|
2024 |
0 |
|
2
|
“传是”校训引领下的高品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探索 |
陈纪华
蔡叶斌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3
|
吴小如述学文体与京剧批评理论的建构——以“传”为考勘 |
姜岩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4
|
求“史”研“传”——山西河东非遗舞蹈传承的理论思考和方法探析 |
陶淑蓉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5
|
高职院校“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史玉立
|
《南方农机》
|
2023 |
2
|
|
6
|
《伤寒论》“传经”概念的演变与探讨 |
陈媛
黄作阵
|
《河南中医》
|
2023 |
0 |
|
7
|
从《师说》的“传道”思想看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 |
张传燧
岳喜凤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8
|
当代作家宜“评”不宜“传” |
张光芒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9
|
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从《东方时空》看电视新闻受众观念的变化 |
贺宇
于红梅
|
《理论观察》
|
2002 |
8
|
|
10
|
嘉宾一样是“传者” |
孙宝国
|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论新闻宣传 |
丁柏铨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2
|
1961年3月6日北京《鲁迅传》座谈会记录 |
葛涛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1
|
|
13
|
试论朝鲜的汉文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关联——以传字类小说为中心 |
尹允镇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4
|
三卅纪实——黄济自传 |
黄济
|
《世界教育信息》
|
2010 |
1
|
|
15
|
“融” “承” “传”——社交媒体时代海外华文传媒的“变”与“不变” |
刘康杰
李绮岚
|
《对外传播》
|
2017 |
3
|
|
16
|
论“传道”功能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诗意渗透 |
王小敏
|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7
|
从“传”“媒”结合到“传”“媒”分离——浅析大众传播的新型传播者 |
王丹
刘小燕
钱敏
|
《青年记者》
|
2010 |
0 |
|
18
|
“传道”与实相思维——关于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思路的探讨 |
孙爱玲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9
|
广播电视艺术传播“传—受”关系论 |
施旭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从《申报》(1924—1941)看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的盛与衰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