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音化的和声演变--变音的种类及来源探究
1
作者 闫阿妮 陈楠 《黄河之声》 2022年第8期57-59,63,共4页
在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中,临时变音的运用为后来半音化的发展提供了准备,开启了半音化曲折而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就它们的来源和种类做简要的归纳,概括地介绍“伪乐”变音系统、离调性变音体系、调式交替性变音体系的半音化特点,以半音化... 在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中,临时变音的运用为后来半音化的发展提供了准备,开启了半音化曲折而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就它们的来源和种类做简要的归纳,概括地介绍“伪乐”变音系统、离调性变音体系、调式交替性变音体系的半音化特点,以半音化和声演变的现象窥探和声演变的进程及其为新时期音乐的创造所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乐”离调性变音体系 调式交替性体系
下载PDF
和音三度系列与调性三度系列(《和声理论教程》第十九章)
2
作者 С.格里戈里耶夫 李名岗 谢珊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一、和音三度系列与调性三度系列的一般概念近两个世纪以来,在和声发展上纷繁多样的创获中,和音三度系列与调性三度关系占有重要地位。十九至二十世纪音乐,诸多和声风格音调上的独树一帜,表现在调式功能与色性效应[注一]之间重要的联系... 一、和音三度系列与调性三度系列的一般概念近两个世纪以来,在和声发展上纷繁多样的创获中,和音三度系列与调性三度关系占有重要地位。十九至二十世纪音乐,诸多和声风格音调上的独树一帜,表现在调式功能与色性效应[注一]之间重要的联系上。在结构上已经得到巩固的三度关系,与四、五度及二度关系并列地进入总的调式和声体系中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现象。在调式功能上已经削弱了的中音,连同在调式功能中具有积极作用的主音、属音、下属音,开始作为特殊独立的因素而起作用。于是在调式功能削弱了的三度关系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和声色彩效果,形成了某些超调式、超调性以及调际结构的典型化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七和弦 调式功能 调式调性 系列 自然体系 调式结构 和声风格
下载PDF
高为杰《春花之舞》的创作手法与意象表达
3
作者 孙程程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5,共13页
长笛奏鸣曲《春花之舞》(1962),是高为杰先生学生时代的主要作品之一,是作曲家早期由变音体系组织音高结构的典型之作。文章对作品的整体音乐结构、音高结构、音乐材料及组织手法进行了分析,以阐述作曲家在创作中如何运用五声性音调素... 长笛奏鸣曲《春花之舞》(1962),是高为杰先生学生时代的主要作品之一,是作曲家早期由变音体系组织音高结构的典型之作。文章对作品的整体音乐结构、音高结构、音乐材料及组织手法进行了分析,以阐述作曲家在创作中如何运用五声性音调素材与变音体系技法相结合,描绘出春花之舞多彩绚丽的美妙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为杰《春花之舞》 调性 体系 民族风格旋律 意象表达
下载PDF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十七) 被引量:2
4
作者 桑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40,64,共14页
本文分析介绍了无调性半音化、调式变音体系半音化与特殊性半音化中的斯克利亚宾的半音化。
关键词 调性 调式体系 特殊性半 勋伯格 巴托克 斯克利亚宾 复合性半 调性
全文增补中
高为杰钢琴小协奏曲《童年回忆》分析——运用民族音调素材与变音体系技法结合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覃锋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变音体系不仅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和声层面,也体现在旋律的引申展开之中,更突出的是体现在采用变音体系来处理旋律的展开,使原本单一的旋律更为丰富。本文通过对高为杰钢琴小协奏曲《童年回忆》的分析,重点研究作品中变音体系的使用手法,... 变音体系不仅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和声层面,也体现在旋律的引申展开之中,更突出的是体现在采用变音体系来处理旋律的展开,使原本单一的旋律更为丰富。本文通过对高为杰钢琴小协奏曲《童年回忆》的分析,重点研究作品中变音体系的使用手法,并探索了作曲家如何运用民族音调素材与变音体系技法结合的创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回忆》 曲式与调性 民族调素材 体系技法
原文传递
“为用”与“制度”的博弈——佛教音声的历史流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云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在佛教戒律之于僧尼"不得动乐"的规制中,印度佛教音声体系是由僧、俗两个不同群体共同完成的释俗交响系统;中土佛教音声是在印度佛教音声体系内所做出的元素置换过程,但却在周围"制度环境"的不断更替中经历了"... 在佛教戒律之于僧尼"不得动乐"的规制中,印度佛教音声体系是由僧、俗两个不同群体共同完成的释俗交响系统;中土佛教音声是在印度佛教音声体系内所做出的元素置换过程,但却在周围"制度环境"的不断更替中经历了"僧尼非乐——僧尼破戒奏乐——伎乐供养僧尼化——俗曲佛用成为传统"的流变过程,原来由僧、俗两个不同群体共同完成的系统逐渐演变成僧尼独自完成。伎乐供养僧尼化并渐趋形成南北区域的地方性选择;当下诵经、器乐供养两大系统实为佛教音声体系流变之后的接衍、简化。佛教音声的历史发展表明:为用是佛教音声生存之本,制度是佛教音声为用之生态框架,为用与制度的博弈是佛教音声流变及其与世俗音乐关联的根本动因,亦是国家在场下佛教音声流变研究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用一制度 佛教体系 供养 历史流 国家在场
原文传递
和声学教材补遗:减八和弦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为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3,共7页
文章对和声教科书中从未提及过的减八和弦(Diminished Octave Chords)作了补遗性质的定位,指出减八和弦在音乐创作实践中的存在事实,以及构建并运用减八和弦的要点与意义。
关键词 减八和弦 调性 调式 体系 交替调式
下载PDF
在继往开来的创造中展现的十二音序列技法(上)──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儒怀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9-56,共8页
在继往开来的创造中展现的十二音序列技法(上)──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研究杨儒怀引言《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尔格在1935年4月把正在写作并将近完成的歌剧《露露》果断地中止下来的情况下开始写作的。在这以前贝尔格也曾允... 在继往开来的创造中展现的十二音序列技法(上)──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研究杨儒怀引言《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尔格在1935年4月把正在写作并将近完成的歌剧《露露》果断地中止下来的情况下开始写作的。在这以前贝尔格也曾允诺过美国小提琴家L·克拉斯纳尔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 十二体系 序列技法 十二序列 调性 陈述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